【上课记·伍】一周中最难的一天

“黑色星期二”,课表上除体育课外,有八节课,我今天马不停蹄要上五个学科共六节课。

【四年级语文】

应周双玲老师之邀,今早听四年级语文课一节。周老师上课张弛有度,教学方法多样,课堂活跃;然学生自由有余,规则不足,自我管理能力欠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可惜。

【语文3班】

讲完主题二十四“三国の对·策”的“邺都策”,沮授劝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但“帝立既非袁绍意,竟不能从。”可惜。孙权与鲁肃的“江东对”(榻上策)开了个头。

【七年级地理】

继续当堂复习、测评和讲解七年级上册第四、五两章地理基础常识。下次课(下周)开始七年级下册新课。

【九年级历史】

九年级地理,与学生S就第二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历史内容对谈,另两位学生旁听。从希腊帕特农神庙开始,智慧、战争和艺术女神雅典娜——奥林匹斯山十二主神——冥王哈迪斯——众神之王宙斯——克洛诺斯——乌拉诺斯——1687年,威尼斯军队进犯雅典,包围了阿克波里斯山丘,土耳其军固守于此,竟利用巴特农神殿作火药库。在威尼斯军队强烈的炮火中,这座耸立了两千多年、已成为希腊文明象征的帕特农神庙轰然倒塌,美丽的雅典娜女神像也被摧毁。同年,牛顿在他的煌煌巨著《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宣告了人类科学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法国国王“太阳王”路易十四派遣6位传教士千里迢迢抵达紫禁城,为已登基二十六年的康熙带来了30箱科学仪器和书籍作为礼物。这批“奇技淫巧”的见面礼让康熙欣喜不已,可惜,也只是欣喜而已。中国与科学时代,失之交臂。

【定制八年级地理】

上周八年级学生Z找到我,希望我周二和周五上午第五节课给他上地理课。因为这个时间段是学生的自主自选学习时间。由于这两节课是九年级历史,于是他让我给他布置地理学习任务,在教室一角自习。我给了查尔斯·曼恩 (Charles C.Mann)《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要求在这个六周内读完,并根据书中的内容,绘制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通过物种大交换所带来的全球化路径作为他六周成果展的一部分——我们坐在空调房里,啜饮巴西咖啡。但事实上,咖啡的原产地在非洲,后来才成了中美洲农产品。中美洲驯化的玉米和亚马逊流域驯化的木薯则投桃报李,成了非洲热带地区的主粮。如果美洲没有输出辣椒,川菜就不会那么重口味;如果没有番茄,西红柿蛋汤就不会成为我们的国民菜。麦当劳、KFC以炸薯条实现全球产业化,但安第斯山区的土豆早就让爱尔兰人体验过欢宴和饥荒……这种现象有一个历史名词,叫做“哥伦布大交换”。

这个任务对Z来说,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是这本书560页,48万字;二是这本书除了自然地理,还有人文地理、历史、人类学的内容。但我如此安排的目的在于鼓励提升阅读,因为他现在如果不能提升阅读理解,文史地的学习将难以突破;还有就是希望他能明白,地理是历史的基础,并与历史一同构成了人文的基础

如果他用尽全力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我将鼓励和帮助他就能读懂的部分完成展示;如果他完成了这个挑战,我认为他已经突破自己,可以进行真正专门定制的自主化课程学习了。

【八年级地理】

继续当堂复习、测评和讲解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基础常识。由于不具七年级地理基础,下周将回头从大洲大洋、高原盆地的世界地理基础开始学习。

【游学】

除全体学生会议外,这是唯一从六年级到高中所有学生同时参加的课程。今天的主题是“西域”和“博物馆”。西域延续了语文和历史,从张骞通西域到1877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一书中将这条西域之路称为“丝绸之路”后,西域之路才成为了“丝绸之路”;从丝路上的宝石,重温化学教材版《西游记》。“博物馆”主题从博物馆入坑指南开始,在只占全国6183座博物馆中3%的204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了解中,宣布“博物志:一百座博物馆的发现之旅”仍在继续。

一天的课程结束后,有学生来取作业,而我还没有翻开过他们今早就交来的作业本。每个星期二的课上完,我都觉得这一周中最难的一天已经过去了,这一周也已经过去一半了。

今日总结:游学课是幸福学堂开设的课程中,最佳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PBL)。没有之一。如果能有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将带来巨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