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需要更多开拓者

2013年,我是多本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灰色地带杂志的主编和首席摄影师。这是某一期“卷首语”类的东西。

现在看,那时的自己就是躲在办公桌后面,埋首电脑评论商业、指点创业,像极一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传销经理 — 2016年,我进入一家贴着“创新金融”标签的传销公司,应公司规定购买了工作16年来的第一套西装,不到1个月就自动离职,因为 — 哦!原来如此。

回到2013年,那些年我到底都干了些什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认为,美好生活体现为“除了物质的丰富,还有个人生活的繁荣”。而个人生活的繁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不论是对上司不满感到“被埋没”的怀才不遇,还是仅仅想改变当下的生活状况,或者是看到真正的商业机会,创业无疑都是为了实现“美好的生活”。

但现在创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一方面,像30年前那样,从一个传统的领域开始打拼,逐步积累成一个大企业的概率已经变小,插根扁担都开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另一方面,行业已经成熟,规模已形成门槛。一位年青人,想创业5年就取得巨大成就的机会比过去更小,风险也更大。

本期“创业邦•新青年”的主题策划,我们采访了一些本土优秀的创业者。有的采访看上去会显得平淡,但能从中发现一些趋势性的变化,这对很多人来说,尤其是创业者来说,是有价值的。

这让我想到有些同行和前辈,他们读过很多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流杂志的好文章,也有着写出漂亮特稿的理想,但事实上写出来的东西不但充满了正襟危坐以及浓烈个人简历扩充版气息,而且对于什么是事实这样的基本素质都处于无知状态——难道仅仅关注“想做什么”而不是真正做了什么就够了吗?
同时,一定也会有很多人在说,你看这些年青的创业者,他们的想法有多么的个人化,自我表达又有多少问题和错误,其实,人都会犯下各式各样的错误。不要只看到别人的错误,而应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对的。对错误的思考方式和错误表达的包容,才是现代文明的根本,如果只有一个声音,一种正确的意见,那么最后就只剩下一个意见,正确也就毫无意义。

我们一直关注“在路上”的创业者和商业领域的各种创新,同时我们自己也正在创业——2013年11月,《XXX》系列行业子刊的《XX•XX》和《XX•XX》出街。

虽然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但多媒体的真正融合还远没有达到,传统市场也远没有到一家独大或市场饱和的程度。“做大蛋糕”虽然是个俗不可耐的词,但竞争者确实可以带来市场容量的增加。也就是说,商业需要更多的开拓者,这才是本土创新和创造力的来源。更重要的是,竞争者可以刺激创新——竞争使你强大或更强大。就拿杂志来说,如果没有竞争,只靠摸索可不一定能摸索出一本好杂志来。

对创业者来说,尽管面临各种瓶颈,但真正的创业精神也许就是在困难和风险中看到机会。如果一切准备就绪,机会可能就不是你的了。

我们不想成为一个为形势所迫的迟缓跟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