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早报》,屁颠颠儿南瓜小马车拉着的小三

最近一星期来转遍小区(我家住市区,不是郊区)两家报刊亭三处大爷大妈的报刊零售摊点,想买份《黔中早报》一睹芳颜,因为该报咋一登场其内容及编排竟让有些报人在微博里表示“黔早”凶猛。不想大爷大妈们感到我似乎在挑战他们多年来的卖报专业程度,用带钩的黑眼仁盯着我:“从来只有晚报,哪点来勒早报?”于是只好在网上继续浏电子版。昨天下午路过师大,看到天桥脚大妈手里只剩下贵州都市报和传说中的黔中早报,就五毛顺了一份,延续对电子版大失所望的惯性,“黔早”凶猛,声势虚张,标价一元,按照现在的五毛零售价卖得出去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挤挤更健康?

从内容(文字)上来说,晚报和都市报该有的政策性的“五毛”类的,黔早有;晚报和都市报贴近市民的那些有因无果有上无下鸡毛蒜皮等服务性家常事,黔早没有或较少。当然,也有可能这是黔早想与以上两报拉开区别的地方——黔早并不仅仅针对老花镜,还想突破及开辟到近视镜——公务人士、知识分子、企业白领等有较强消费能力的主体目标读者群。然而,恼火的是别的报纸能刊登的黔早能刊登,别的报纸不会出现的黔早也不会出现,深度不够深,广度不够广,如果还是不温不火、不痛不痒、不深不浅、不甜不辣、谨小慎微、亦步亦趋的新闻报道尺度、力度和角度,这就尴尬了。南都的东西是不错,但那些几十个八竿子都打不到的地方,深不深有嘛用?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转载也成能耐了?南都,贵阳也买得到的。想来,作为在《贵州都市报》和《贵阳晚报》夹缝里求生存的万年老二《贵州商报》看到黔早现在的表现一定感到鸭梨狠大——挤挤更健康?别啊,这缝儿本来就够窄了——不,《贵州商报》说不定心里正乐,想:“终于来一小三,好歹脚下也有东西垫了。”

黔早用图赞赞赞

人人都说现在是“读图时代”,在黔中早报使用图片这点上要三个赞!第一赞图片数量多;第二赞图片版面足;第三赞使用图片胆子大——什么破照片都敢用都敢往大了整。整份报纸,看得过去的图片大部分不是转载的就是资料图片,本地新闻的照片生梆梆硬僵僵还带着一看就穿、图不对文的摆拍,基本上新闻摄影仍然维持在其前身即地级市的《安顺晚报》一线。例如10月28日《黔中早报》改版登陆贵阳第一期,“安顺读本”版面主图是一名保安抬头看向安顺火车站候车楼指针为4:29的大钟。图片说明为“平安顺意好地方!安顺投385万升级校园安保,大部分中小学都将装上电子眼。”这是哪跟哪呢?这头一炮就是哑炮?

在图片这事上,谁还都别废话,每天报摊前一站,各报一版扫一通即见分晓。老话说得好: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不懂摄影不会拍照没关系,这不影响看照片。当然,也正如王文澜所说,每一个摄影记者拍不出好照片是非常正常的,拍好照片才是罕见的。这个时代,拿着相机就可以在任何角落进行拍摄,人人可以生产图像。现在没有专业和业余的区分,只有职业和非职业的区别。那,至少你要职业一点吧,小黔枣?!

最贵的报纸

《黔中早报》的口号是“最贵的报纸、最重的新闻”,将努力打造“高端、新锐、厚重”的新型都市报。对外发布的发展目标是:2011年上半年覆盖贵阳、安顺两市,下半年覆盖黔中经济区,2012年覆盖贵州全省,成为贵州具有一流影响的媒体。从目前来看,黔早的目标不要太高远不可及,51公斤级的选手和64公斤级选手是不可能成为对手的。只是各报自己公布的数字,《贵州都市报》和《贵阳晚报》日零售量就超过20万,而《贵州商报》发行量也有10万(个人认为这个数字水分有点大),以黔中早报现在贵阳日零售接近2万来看,路漫漫其修远兮。努力吧小黔枣,先为早日追赶上《贵州商报》努力吧思密达——我说的不是版面数量,版面数量从黔早进入贵阳的第一期就已经超越商报了,大家有目共睹的。我说的是质量,你懂的。现在《黔中早报》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能与《贵州都市报》和《贵阳晚报》并驾齐驱的,至少五毛的零售价向两大贵州老牌都市类报纸看齐了。但是内容没有人家亲大爷大妈,又讨好不了重口味的白领和知识分子;就算内容上能与《贵州商报》有得一拼,但人家只卖三毛,商报的质量晚报的价格,果然是“最贵的报纸”,好不尴尬。不过还好,对黔早来说舞会这才刚开始,距离马车变回南瓜还有一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