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2年09月

青龙入宅

没有桂花香了。解封了,但小区的公共区域仍然看不到几个人,疫情之前开得好好的商铺,这封闭差不多一个月大多数的都开不起来了,门上的锁一直挂着。各行业和各行业的人都凋敝得不行。

在微信里给出国留学预备班的学生说,网课期间的作业安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书面作业,但各位要比以往更加仔细和努力去观察、感知当下,对看似合理的一切多提出几个为什么。正常上课后,也不会有什么像初中生那样的固定书面作业(除了每日字帖一页,没有的可以提前准备了)。在讲完已准备的《六祖坛经》后,我们开始读书会。每次课就是每人来分享自己正在读的一本书,并讨论。所以你们现在可以想想这个学期,你要选哪一本细细从头读到尾。这本书,最好是跟你们所选的专业相关的。

我决定就陪读了。网课把课程计划弄得稀碎。

女儿前脚迈进家门,看见一条小蛇钻进弟弟脱在地上的鞋子里,吓得不敢进家。我用火钳把鞋子夹到花园,抖出一条通体脆绿筷子长的小蛇,倏忽消失在草丛里。太座和老爸说应该打死而不是放它走。我搜了两条发给太座,大概就是蛇为地龙,“青龙入宅”是兴旺之兆。

花卷肺炎住院,我陪护,靠门的床位。每天她抱一摞书,我抱一摞书,一人一天看完一本。不看书时闲聊,她说身边的朋友和每天发生的事总在变化,无法预测,也没有办法提前准备,更是不长久,感觉好无助。我说这就是无常。“无”就是没有,“常”就是不变,“无常”就是这世间没有什么是恒定不变的,除了无常;当无常为常时,也就无所谓常与无常了,就像没有黑就不会有白一样,或者黑就是白,白就是黑;就像你终究要独自面对生活,因为我们一家人也不可能一直在一起,爸爸妈妈迟早都会离你而去。

住院部的上行电梯里只有四人,我身后一对看上去大概三十四五岁的夫妻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孩。

“你看起来和别人不一样。”小孩子的父亲说。

“你说我?”沉默了两三秒,没听见有人给他回应,我回头问。都戴着口罩,看不出来谁是谁。

“是的。”

“有哪里不一样?”我笑。

“你看起来很淡定。”

“这个,我倒是没太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比较不担心会错过什么。”

“是因为这个吗?”他看着我手腕上的珠子。

“哦,或许和我是佛教徒有关吧,我不太确定。”我们在同一层出电梯,前后走进同一间病房,他把抱着的小孩放到了和花卷隔了两个床位的靠窗那个床上。

晚上翻的是MUJI BOOKS“人与物”系列文库本《小津安二郎》。这个系列的文库本装帧设计都很MUJI,深得我心,内容嘛,非常适合我这种不能坚持连续思考60秒但又不想不追随文艺者;美中不足,排版都自右至左竖排了,却不是繁体。

“相比故事本身,我觉得自己更想刻画的是,更为深奥的‘轮回’或‘无常’,诸如此类。”

“如今这世道人皆飘零,很多人也只剩下一颗坚韧的心了吧。”

连神也没有办法

上午听说东凤镇有两个阳性,恐慌比病毒传播的速度更快,不到中午,各大大小小的超市又被抢购一空。

晚上九点,大喇叭又在小区里喊去做核酸。太座已经带二娃睡了,我和花卷去到最近的核酸采集点,在露天地里两队乌泱泱从婴儿车里的婴儿到满头白发的老人排了几百人。我们从九点半等到十点二十,志愿者的回答还是条码“在路上”。这三个字让我就想到了“垮掉的一代”经典之作,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On the Road)。队伍越来越长,气温越来越低,回家睡觉。

回家路上,花卷问就这么回家,没做核酸怎么办。我说我们到了指定地点,等了近一个小时,做到了我们能做的就行了。

可能明天开始又要被“静默居家”不知道多少天了。这实在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祸——开始确实是“灾”。

灾,《说文》:天火也。指自然发生的灾难、疾病等不幸。所以说“天灾”而没有说“天祸”的;

祸,《说文》:害也。神不福也。人要是坏起来,连神也没有办法啊。

每天都去读点什么

世事不堪,懒得写日志。一度开始动手删除数据库,关闭博客。但又想,如此不堪,怎么能不敲下来?多年后肯定会忘记诸多细节或记忆被人篡改装扮,留一个文本给自己,或许儿女也能看到。

开始时,我只是在五年级微信群里告诉学生和家长,可以把我的作业放到当天的最后一项来做。如果做完其它作业已经是晚上九点以后了,就可以第二天再做,只要在下一次课开始前完成就行。因为网课期间我一周只有两次五年级的阅读写作课,一次在周二,一次在周五。

后来我对六年级至高中的学生也作了同样的作业要求,不过与五年级不同的是,如果做完其它作业已经是晚上九点以后,就可以不用写我的作业,同时发一封邮件给我说一声就行。

我所在的乌当区算是部分解封了,但已封控21天的云岩区还在天天核酸中。对于像我这样一个经历过非典封控,还算有一些社会阅历和磨难的社会底层人而言,十几二十天的封闭时间和空间,都是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更何况这些少不更事的孩子?我觉得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再给他们施加任何压力。

今天,我在网课里和高中学生说,一定要好好吃饭、好好休息,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好的心态,至于学习,就算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眠不休耗尽生命,你也学不完人类诞生迄今积累的知识,所以既然如此,有什么好着急的?每年世界上有近百万种图书出版,一个人终其一生也读不完这一年里出版的书,所以读过哪一本,没读过哪一本,从目前来看,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不要停的是阅读,要一直读,每天都去读点什么,读后要思考和提问,这和呼吸、进食一样重要

今夜,再读《六祖坛经》。

普通读者

心中郁结烦闷,足又不能出门半步,只好枯坐读书。

傅月庵散文集《我书》,海豚出版社“海豚书馆”系列第五册,2010年10月一版一印。

“小说,一如所有的书写,原始最终的目的,总期望能增益、丰饶读者的人生。”这个说法有点像我敲日志。不过我不是为了“增益、丰饶读者的人生”,我的日志读者就是我自己,自己记忆力越来越差,不把当天的事敲下来,很快就会忘记。这就像我常常回忆不起来我是怎样活到这把年纪的,如果人生是一次旅行,虽然没想明白这次旅行的意义是什么,但至少还可以记录下旅行途中所见所闻的碎片。

“人与书的相遇,皆属缘分。偶然读到某一作者某一本书,因着他的思想,有所感应,一读再读,不知不觉便可能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我没有过哪一位作者的某一本书打救了我,我是不停乱翻的书和作者们改变了我。也许是命运的改变,也许也还是宿命。

“文字像武器,练家子都知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文章写长易,写短难。此所以古人谈到文事,总以‘能删敢删’为高。”这一点和张大春在《文章自在》中“相对看去,短小之文,不好写,因为能调度的字句不多,唯求笔触精准而已。”看法一致。

海豚出版社“海豚书馆”系列104种,至今已淘到71种。就算一天读一本,至少也还可以读两个月。我就是伍尔夫随笔集《普通读者》中的那种普通读者——没有那么高的教养,造物主也没有赏给他那么大的才能。他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纠正别人的看法。

下午看新闻二则:

18日晚,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刚为三荔高速重大交通事故向全社会诚恳道歉;

贵阳市三名干部因三荔高速客车侧翻事故被组织处理。贵阳市云岩区委书记朱刚,云岩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区隔离转运工作专班组长宋成强,贵阳市公安局云岩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肖凌云被停职检查。

“停职检查”就像孩子闯了祸,拎回家拍了屁股两巴掌,然后道个歉,一副“都道歉了,孩子也教训了,你还想怎样?”的态度,难道关起门来教训一番,内部停个职休息一段时间,写篇检讨就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了么?想起《流星花园》剧中“F4”之一的道明寺那句台词:“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

封控18天,终于在晚饭后解封。

经历历史

怎么写今天的日志?一个人的表达,可以分为: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4种。观点、立场和信仰各异,就会有各种解读。就记录好了。

一、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天眼新闻”:9月3日,记者获悉,贵阳辖区高速收费站开始进行疫情防控管制,车辆不进不出,出站车辆劝返。解封时间待定。

二、、新华网贵阳9月17日电(记者向定杰、吴思)“我们将根据专家组综合研判,进一步优化后续防控措施,集中优势兵力,加快锁定传染源,迅速围住、捞干、扑灭疫情,决战决胜社会面清零。”在17日举行的贵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何成江表示。

三、中国日报网9 月 17 日下午,记者从贵阳贵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 第十七场 ) 获悉,9月16日0-24时,全市新增确诊病例8例、无症状感染者8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5例、无症状感染者833例。

疫情期间,阳性感染者和密接人员的转运和隔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贵阳市疫情防控现场处置省市联动指挥部隔离转运组副组长、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汪杰就目前全市转运和隔离酒店安排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并表示将全力提供好保障服务、规范管理,把社区传播的风险阻断。

对阳性病例的转运,贵阳市级统筹调配全市34个负压车予以支持保障;对密接人员的转运,市交委常态准备20个旅游大巴车40名驾驶员,并储备200辆旅游大巴车可随时调度使用,确保运力支撑。

其中,对市外转运工作,贵阳市专项制定了《贵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人员大规模异地转运工作方案》,明确了“一案一专班”和“点对点全程闭环”组织转运原则。对转运条件、转运准备、转运途中、转运流程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市外大规模异地转运精准、有序、高效、安全。目前,已市外转运7396人,正在转运2900人。

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道路旅客运输公司安全管理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0]210号)限定:夜间在道路途(高速公路、混合道路)行驶的客运车辆凌晨2点至5点必须就近停靠在安全地带,落地休息,行驶员要及时提醒车上旅客不要随意走动,照看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如有需求及时联系行驶员等。

五、人民网:9月18日2时40分许,黔南州三都至荔波高速三都段发生一起客车侧翻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相关部门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救援。截至18日17时,事故造成27人不幸遇难,20人受伤正在救治。据悉,事故车辆为贵阳市涉疫人员隔离转运车辆。

今天(9月18日)凌晨5点不到,防护服就又开始用大喇叭喊去做核酸。这是封控17天的第九次核酸。

太座陪二娃午睡时,花卷听见无人机再次飞过的声音,问我无人机会不会听见她和我的对话,我说如果有人想听的话,不一定是通过无人机,但这没有必要,因为我们都是无足轻重的无名之辈。想起看过的电影《窃听风暴》。她和我讨论客车侧翻事故(老小六口人封闭在家,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刚满两岁,没有办法不去谈论这件事)。我说我知道的信息和你听到的一样,没有多一个字。书本上的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和书本上的历史的不同的是,我们活在的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就是历史。除了谈论它,我们还应该去思考的是:这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展成现在这样?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怎么做……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黑格尔《历史哲学》)

听蛩断续吟

封控居家第十六天。昨天和今天,凌晨五点就被防护服的大喇叭喊起来去做核酸,今天还来按了门铃。已经第八次核酸了。昨天又送了一包蔬菜来,五六天是不缺菜了,但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意味着短时间不会解除封控。

五十年,一百年,五百甚至一千年后的历史书上会怎么记载这段历史?我很好奇。因为那时候很多秘密都已不是秘密,很多信息都已公开,就像我们现在研究宋元明和晚清、研究犹太史、一战史、二战史(我书架上是不是还缺一套《清史稿》?)。

困顿在家,还好有看不完的书。翻完毛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书名与当下现实完美契合。但我还是不喜欢毛姆。应该余生都不会再碰毛姆。

网课第二周结束,效果不佳。老师当不好直播间的主播的原因大概是不知道怎样将知识物品化和商品化;而主播不会想当老师的原因大概正好相反?

自从大前天出了一个继续加强管控的通知,明明住满了人的小区里却一个人也看不见。刚封控的两天,隔壁单元五楼的“K歌之王”一家的歌声还时不时在楼栋间飘荡;现在只要防护服的大喇叭不响,不论白天晚上,小区里都能“听蛩断续吟”,还好,桂花香。

花卷的信

昨天晚上十点以后,还有家长和学生在五年级微信群里发阅读写作课的作业给我。今早第一节课后,我在群里说:“各位家长和同学,我认为身心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即便是‘静默居家’期间,大家也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生活。所以你们可以把我的作业放到当天的最后一项来做。如果做完其它作业已经是晚上九点以后了,就可以第二天再做,只要在下一次课开始前完成就行。”

早上的第二节课后,给花卷的导师魏老师发了一条微信,大意为网课期间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花卷每天下午就自主学习不上网课了。

晚上洗完澡出来,在枕头上看到一封用《哈利波特》里四大学院的火漆印章封口的一封信,就知道是花卷写的。信的内容是——

爸爸:

最近我真的太烦了!作业又多房间又乱,然后又做噩梦,唉。我最近总是不想写作业,总是想玩儿,但是如果要玩的话,作业又写不完!我超想学习,但我又超想玩!心真的越想越烦。

我发现我现在超想拼那个花园秋木一样的积木,但有几个问题:

1、放在哪里?房间空间不够;

2、最近时间不够,要写作业;

3、我们封城了!

唉,手帐也没时间做了!好苦恼!

最近我真的,打心眼里想学习,但又超想玩!

我有时会自责:明明上学期学习那么差,却还向你们要生日礼物。真的有些害臊!

生日的时候,我想看看有多少人对我说生日快乐、记得我的生日,特别是雪球!

我真的好想买买买!但家里是真的没钱!所以我最近的在小红书搜“小学生如何在家快速赚几千”,我已经开始担心家里的经济情况了嘻嘻~

PS:这些都是我的真实想法!

你的女儿

2022年9月14日晚20:00

读了信,去到花卷的房间,和她认真聊了信的内容并一一回答了或解答了她的担忧或困惑。

又想学习又想玩的问题,告诉她下午不用上网课了,是自主学习时间。可以在这段时间里把当天的作业认真完成,在室外完成体育课,然后剩下的时间自由安排,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写手账就写手账。这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做好每天的规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就能很快提高这个能力并使现状得到改善。

房间乱的问题,这正好是一个学习和提高日常生活管理能力的机会,可以通过日常收纳习惯的养成和固定时间收拾、整理房间就能得到改善。

问是什么样的噩梦,原来还是好朋友突然不理自己之类的。估计还是早些时候经历的校园欺凌和现在“静默居家”长时间不能与好朋友和同学见面一起玩耍带来的问题。这个只能宽慰她,并鼓励她返校后多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认识更多的新朋友。至于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坦然告诉她不用担心,因为这是爸爸妈妈的责任,并且虽然我们家的经济状况不如大多数同学家,但生活还是完全不用担心的。如果想学习理财,那就先从学会储蓄,不乱花钱开始。

一通聊下来,花卷的困惑和担心解开和放下了,说以后还会给我写信,因为她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并且还可以练习我的写作。”她说。

【尺牍】今秋何故自觉老甚

这是今晚给学堂一位中学毕业生Curry的回信。去年和今年,他都在教师节这天写了一封信给我,并为了避免尴尬而故意延迟发送。今年的这封信,他不但是用的繁体字,写作上更是大有进步,所以期待日后能够拜读他的大作。人是很难自知的动物,只有在年轻人的身上,才知老之将至。

————

展信佳。

去年和今年教师节,都收到你为防尴尬而刻意延迟发出的邮件,是真欣喜。尤其今年的信,看得出写作较去年大有长进,似渐有民国风范,重读再三,欢喜。

我现在的自编教材,仍然是用的繁体字,并鼓励你的学弟学妹们也用繁体字写作。他们可能还要再等几年才能略微体会此举的用心。

看到你信里说放弃了英语,改学更有兴趣的日语而总是拿下年级第一,长舒一口气。安心。不再是之前那个仅为不同而不同的叛逆者了。

佛陀说修习有八万四千法门。修行的目的是要成为“独特的自我”,而不是人们常常说的“更好的自己”,因为后者的这种表述带有欺骗性。这种欺骗性首先来自对“好”的定义——被赞颂的与被唾弃的,不同的立场与不同的视角,所有被大众所认定的“好”都是值得怀疑的——什么是好?什么又是不好?是自己认为的好还是别人认为的好?所以每个人自己就是其中一个法门,独一无二的那一个。祝贺你开始成为“自己”。

看到你的成长,借松尾芭蕉的俳句——

今秋,何故

自觉老甚——

飘飘鸟入云……

我一直喜欢俳句胜过唐诗宋词,但苦于不懂日语,无法领略其原文意境,憾事一件。但说不定未来能读到你写的,也是人生幸事。

————

这是Curry的来信——

拜啟:

教師節同中秋節快樂。

正值佳節,有圓月與病毒作伴,想來這樣愉悅的體驗也許不會再有第二次了吧。

我也因為疫情的原因,此刻也是坐在教室裡,同大部分不能回家的同學一起,啃著過咸的雲腿月餅。同學無一不在發出哀嚎,以抗議這“不人道”的境地,我倒是沒什麼特別的感覺,竟然想起一句話: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於是便找了個機會離開座位,逃離這模式化的群體悲傷,便順手寫了這封信。

自上高中以來,便把學習了近六年的英語暫時拋棄了,改學了日語,未曾想著興趣所驅使的科目,反而使我總是拿下年級第一。在日語中,學習用日本漢字寫作“勉強”,我想,我學英語到底是勉強的,但日語不是,便是“學習”了。

日語中的日漢很多,雖然有部分變體,但基本與繁中無異,遇到變體日漢,我也有去翻找對應的繁體中文,結果就是:在大量的查找和書寫的過程中,我竟然忘記些許簡中!便乾脆只寫繁體,後來甚至在期中考試的語文卷上,通篇用繁中作答,為此還被老師在課上批評了一番。這便使我心中不平了,便常常暗想,這要換做黎明老師的話,怕不是會鼓勵我多寫些咧。

校外的街道如此冷清,夜空中飄著細雨,這細雨使月光朦朧了,同被都市霓虹燈所反照的偏黃的夜空,一同顯得如此孤獨。

這月亮同在家中陽台所望見的,終究是同一個,未來與過往,也同是一輪月光。

很喜歡一句詩,用日語翻譯的話有兩個版本。

天と地が共にこの时である。

天涯此の時を共にする

個人更喜歡前者,但並不改二者的同意。

天涯共此時。

祝健康。

於二二年中秋

另注:以防尷……為了模擬信件的郵遞時間,此為延遲發送的郵件。

疫情读闲书

政府说“静默居家”,我说“封控”的第十二天,凌晨五点就被防护服用大喇叭喊起床做第六次核酸检测。

“静默”和“封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自主、自愿行为,而后者是权力行为;意思相同,责任不同。

因为疫情,买的书迟迟不派送,还好都是闲书。

两天前,二娃两周岁了;两天后,大娃十一周岁。

继续读闲书《随园诗话》,录有趣二则:

吴门名医薛雪,自号一瓢,性孤傲。公卿延之不肯往;而予有疾,则不招自至。乙亥春余在苏州,庖人王小余病疫不起,将掩棺,而君来;天已晚,烧烛照之,笑曰:“死矣!然吾好与疫鬼战,恐得胜亦未可知。”出药一丸,捣石菖蒲汁调和,命舆夫有力者,用铁箸锲其齿灌之。小余目闭气绝,喉汩汩然似咽似吐。薛嘱曰:“好遣人视之,鸡鸣时当有声。”已而果然。再服二剂而病起。乙酉冬,余又往苏州,有厨人张庆者,得狂易之病,认日光为雪,啖少许,肠痛欲裂,诸医不效。薛至,袖手向张脸上下视曰:“此冷痧也,一刮而愈,不必诊脉。”如其言,身现黑瘢如掌大,亦即霍然。余奇赏之。先生曰:“我之医,即君之诗,纯以神行。所谓‘人居屋中,我来天外’是也。”然先生诗亦正不凡,如《夜别汪山樵》云:“客中怜客去,烧烛送归桡。把手各无语,寒江正落潮。异乡难跋涉,旧业有渔樵。切莫依人惯,家贫子尚娇。”《嘲陶令》云:“又向门前栽五柳,风来依旧折腰枝。”咏《汉高》云:“恰笑手提三尺剑,斩蛇容易割鸡难。”《偶成》云:“窗添墨谱摇新竹,几印连环按覆盂。”

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及作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矣。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馐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为可叹也!偶读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甚言少时得书之难,后书多而转无人读,正与此意相同。

好诗

昨天防护服送了一包菜上门,两条大白萝卜、两个洋芋,一个莲花白。下午暴走回来怀念白萝卜的清甜,切了一指厚一片,削皮切四条,吃到第二条就吃不下了,苦辣上头。

今天是封控第八天,也是中秋节和教师节在同一天,一大早门外把手上挂的袋子里就收到了抗原试剂的“礼物”。

中午12点,乌当区部分区域解封,但我们所在的新光街道还要继续封控。午饭后洗完碗,没穿防护服,只是戴着口罩的便装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一家送了一塑料袋食品:两盒午餐肉,半斤月饼(一大三小共四个)和半袋达利园派。

下午实在是憋闷,天雨,下地下停车场暴走不得,单元门被物业用铁丝绞死了。转头回家去拿老虎钳来夹断铁丝,结果进家被什么事打岔就忘了。

晚饭后母上大人来说要去停车场散步,我说门被封住了。她说被楼上邻居当着物业工作人员的面两脚踹开了,还说不能把人都当犯人关起来。

晚上朋友圈读到一首好诗,不知道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