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9年01月

《坂上之云》与假期生活の白描

“如果在坡道之上的蓝天中,有一朵亮丽的白云,他们便会直视目标登坡而上吧!”

假期开始半个月,刷完大河剧《坂上之云》3季共13集。上句就是每集开头渡边谦的旁边。

大河剧《坂上之云》,根据司马辽太郎历经十年创作的同名长篇历史小说改编,通过明治时代出身于四国松山的秋山好古(日本骑兵之父)、秋山真之(日本海军名将、天才参谋)兄弟和正冈子规(俳句革新家)三个主人公的故事,描写明治时代国民在每一场“事关民族存亡的战争中”如少年般怀揣希望,致力于国家的近代化建设的故事。第一季共5集于2009年11月29日开始播放,第二季共4集2010年12月5日开始播放,第三季共4集2011年12月4日开始播放。

我认为,一个历史事件若有10000人参与其中,便会有10000种解读,因此复杂的历史并没有所谓的唯一的“真相”,只有“无限接近的真相”。大河剧《坂上之云》,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明治维新、日清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以及当时日、清的国际地位和世界的格局,了解大和民族在那时,为何每一场战争都举全国之力孤注一掷,为何对胜利如此迫切,正是对个人的强大和国家强盛的无比期待。

刷历史正剧不能对当时的情状毫不了解,不能不对那时的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作出这样的行为有所了解,否则就会盲从,就会轻易被某人或某种观点左右,就无法建立自己的判断和历史观。凡事非黑即白、非对即错、不是敌人就是朋友的幼稚这才是最为可怕的。于是,刷剧同时,也在同时对应着翻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影响巨大的书和剧中所涉及的书,刷完剧,正好翻完书:

“先有个人的独立,才有一国的独立。”——福泽谕吉《劝学篇》;

“得来不易的机会,会让所有的动物去做原来不喜欢做的事。”——夏目漱石《我是猫》;

“丝瓜正花期,痰堵喉结命归西。”——《俳句的魅力:日本名句赏析》中正冈子规的辞世之句;

“浮生幸遇神君主,君去微臣步后尘。”——《东瀛听潮:日本近现代史上的和歌与俳句》中乃木希典的辞世和歌。

“向佛请个假,正在洗衣服。”尾崎放哉作于1926年,被视为自由律俳句代表作的这句,也正好是我刷剧翻书、洗衣带娃假期生活の白描啊。

【旅行】云南十二日

随着窗外阳光渐渐稀薄,直至蓝天被漫天雨雾慢慢浸蚀,能见度越来越低,最后眼前白茫茫一片像窗户上擦不掉的雾气,就知道高铁已一点一点离开云南进入贵州了。

从1月17日飞往丽江,到28日回到贵阳,这次一家三口十二天的云南旅行,每天都晒在温暖阳光里。同贵阳整个冬天的潮湿阴冷相比,无比舒坦。

原计划离开丽江后去香格里拉,然后是大理和昆明,共四个地方。抵达丽江的第二天,我就开始不舒服,乏力、没有食欲、头疼,像极了去西藏时的高原反应,直到晚上开始发烧,确定是感冒了,当晚就订了独自回贵阳的航班。好在次日早上烧退了,旅行得以继续,但调整了行程,直接去大理“养病”,转道去了腾冲,放弃了零下13℃的香格里拉。好不遗憾啊!

苍山洱海间的大理,确是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只是饮食偏咸,也不够可口,于是太座干脆自己买菜做饭,不亦快哉。住的客栈是一对随和的退休老人开的,算了下客栈的租金和各项成本,或许我们退休后也会找个地方过这样的生活(如果我能活那么长的话——人生往往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来,而人却总认定明天一定回来)。

大理网红打卡地的寂照庵,多肉茂盛,面积越来越宽、房屋越来越新越漂亮,却不闻诵经、不见修行。寺中大树下刷手机、大殿里葛优躺诵经、下班时间到换下僧袍开车下山、经书散落在地不顾却与旁人谈笑……这几年各处旅行,参拜了几十个寺院,难遇到让人见而生恭敬心的汉传佛教出家人。倒是在藏传佛教流传的地区,见到一些虔诚信徒和修行的出家人,也就难怪藏传佛教渐渐东进西渐了。作为佛教徒,虽然皈依,但缘分还不成熟,所以还没有遇到能够身心跟从的引路人,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修行,望来世能成为一位修行人。

在腾冲,客栈老板问我是不是中学老师,我说是之后,他一副“一切早已被我看穿”的表情,然后疑惑地指着我的耳环和手上的佛珠,问:“学校允许你这样?”我说:“我是先成为我自己,然后才当的老师。”

腾冲每条街都是珠宝翡翠店,我们很喜欢翡翠和南红,但不识货,只随便看看分文未花。反倒是和去年冬天在泉州一样,在农贸市场买了一堆乡下烧的土陶水杯、水罐、花瓶(罐)。

云南行最后一天,在翠湖喂了红嘴鸥,看了陆军讲武堂旧址,就去往昆明南站乘上高铁,一路向东驶入云贵准静止锋的绵绵阴雨中。

寂照庵的多肉

 洱海

腾冲“热海”旁,纪念辛亥腾越起义领袖张文光的“文光亭”外,张文光戎装半身像左胸前有一个有趣的“猫徽章”——调皮的设计师。

一周读书杂记:文学作品都有其时代性

清少纳言《枕草子》

文学作品都有其时代性。或者说,如果抛开时代性,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不堪卒读的。我是这么认为的。以被喻为日本平安时代文学双璧之一的《枕草子》为例,如果拿掉其“平安”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女官身份,就文字和内容而言,不过是一女人的无聊随笔而已,放在今天别说出书和流传于世,恐怕在网络上的点击量也不到两位数,或许半数以上网络作家都不输给清少纳言。

田中健夫《倭寇:海上历史》

田中健夫的《倭寇:海上历史》,使我的大航海和倭寇的历史知识得到很大补充。在国内历史(尤其是教科书)中,倭寇都被描绘为以日本浪人为主的强盗集团。然而事实是,倭寇的主体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中国官宪为向民众灌输对日本人的害怕与憎恶感,同时为了显示与倭寇的作战功绩而故意夸大、捏造倭寇的残忍和侵略的猛烈程度,把中国民众自己的叛乱也谎称为倭寇。此后,在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倭寇的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最终被确定下来。因此,日本人固不必说,中国盗贼、朝鲜人、葡萄牙走私贸易者在中国官宪,都是作为倭寇处理的。

黑泽明《蛤蟆的油》

黑泽明的《蛤蟆的油》,是在这次云南旅行十二日中翻完的。在此之前,碰巧翻了北野武的《北野武的小酒馆》,里面对黑泽明也有提及。这种随笔自传,读来最轻松,如果作者还算是一个有趣的人,就不会让人觉得厌恶而最终能够翻至最后。我讨厌那种以过来人的语气和姿态指点迷津,为读者引领人生的自传或回忆录。在这本黑自传里对电影我只记得《姿三四郎》和《罗生门》的部分,或许是因为这两本书我都刚好看过的缘故。除此而外,职业的关系,我只对“从前的老师中,有许多具有自由精神、个性突出的人物。相比之下,如今的老师,职员式的太多了。确切地说,不是职员式的老师太多,而是官僚式的老师太多了。接受这种人的教育,能有什么用呢?”这段话印象深刻,我看来这也是这本书的“时代性”体现。其余大多内容,最终什么都没给我留下。倒是黑泽明的电影里,知名的如《姿三四郎》、《乱》、《影武者》、《蜘蛛巢城》、《七武士》、《战国英豪》和《罗生门》都看过。

蛤蟆的油

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本《蛤蟆的油》。

今天学堂大部分老师去了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北京海嘉贵阳国际学校)参观。全新的校园,宽敞、整洁,教室里暖气充足,四处分布的阅读空间、清晰的教学体系和目标给我印象深刻,幸福学堂在这些方面远不如海嘉。但如今天接待我们的海嘉彭小虎校长所言,海嘉在传统文化、校园活动、音乐戏剧和评估体系等方面是不及幸福学堂的。因自己教学的原因,我对海嘉的中文和历史课程较为关注,从这两个教室展示出来的碎片教学成果来看,窃以为海嘉在中学阶段非应试教育的中文和历史教学也不及幸福学堂。另外,同时让我上呼吸道感受深刻的,还有不佳的室内空气质量(多年慢性咽炎患者的敏感)。这个学期有一位家长觉得学堂教室可能空气质量不佳,学堂请了专业机构检测为合格也无法让她相信,于是她把孩子转学到了海嘉。但今天海嘉教室、会议室、图书室等几乎所有我们进入的房间里,装修散发出来的刺鼻气味,如果检测的话,估计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超标不止十倍。唉!有的时候,对有的家长莫名的焦虑和极端的不信任,也只有一声叹息了。或许终有一天,这位家长回头看自己的这个决定,也会出一身油吧?!

明天是这个学期最后一个工作日,全体教师的学期总结和下学期的一些安排讨论。前天在做总结PPT时,回顾这一个学期的工作,从上个学期延续下来的自媒体编辑、摄影师、平面设计师和游学策划的本职工作,慢慢层层叠加了6年级以上的游学课教师、8年级以上的中文课教师和7年级的常识课教师共一周14节课时工作量的“打酱油”老师,而一名全职教师一周课时量也就15节(这里面有的工作是学堂安排的,有的是自己主动认领的——总得有人去解决问题),不禁也吓出一身油。

上周各年级期末考试,太座大人问假期有什么安排,我说这个学期太累了,精力透支,就想呆在家里看书、休息。“我可不要天天都在家里闷着”,她说:“我的年假一直没休,我们还是出去走走吧!”。于是明晚的航班,开始一家三口丽江——香格里拉——大理——昆明的云南十一日自由行。每次旅行照例要带一本书在路上。我带的是黑泽明的《蛤蟆的油》,太座带的是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卷卷带的是《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

【轮回】拾壹:独立

从今天开始,洪和他妈妈(卷卷大姨)就从我们家搬出去,开始自己在贵阳的独立生活。

1月3日在重庆实习的洪来到贵阳,这10天里,他小姨(卷卷妈妈)帮他搞定了工作,帮他们母子俩租到房子。

洪在中国航油的油库上班,值一天班休息两天,公司缴纳五险一金后也有3000多的月收入。值一天班并不是24小时不眠不休,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只是呆在油库随时待命而已,并且上下班有公司的通勤车。这也就意味他除去休息时间,一个月至少还有15天的自由支配时间,可以去兼一份对时间要求不是太高的工作,或是帮助他妈妈用更短的时间更好的完成订单从而增加订单收入,但我们鼓励他用这个时间去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程度或者掌握一门手艺。

新租到的房子距离我们家5分钟车程,位于主干道附近,公共交通更为便利。房子是顺海村一栋五层楼房顶楼复式二楼,两室一厅独立卫生间,还有一个小屋顶花园。房东开价800元/月,卷卷妈看到楼道长时间无人打扫,甚至还有死老鼠,于是提出可以每月帮房东打扫一两次楼道,房租希望能再低一些,于是以700元/月的租金租了下来。

洪今天从油库值班回来,他妈妈要下午4点才能完成客户的保洁工作。午饭后,我们一家三口带他去宾隆超市买了新棉絮、米油酱醋、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车后箱塞得满满当当跑了两趟,帮他把母子两人的所有行李和生活用品,都搬到了新租的房子里。他们自己在网上买的洗衣机、电磁炉等也陆续送到。

明天,卷卷妈把保洁的客服工作交还给他们母子俩,这一条新的路,就靠他们自己去走了。


【轮回】系列

拾:突然开始旋转的轮盘
玖:归途列车
捌:Nobody Gets Out Alive
柒:你怎样看世界,就得到怎样的世界
陆:一封没有回音的信
伍:边界
肆:希望之春或是失望之冬
叁:别墅里那些懒惰的有钱人
贰:性格与际遇
壹:尝试打破

银河系旅行:一周读书杂记

韩寒《杂的文》,是博客文章的结集出版。原价32元,我在微信公众号二手书店“多抓鱼”,只花了7.4元就买到。虽说书里多是行事张扬小孩子口无遮拦又无关痛痒的口舌之快,但如果给初、高中的学生看,应该能给学生一些启发。明知道是这样的内容,我一枚大叔怎么会去买去看?图便宜嘛。都是已过不惑之年的人了,还是有一些小毛病难以根除啊。现在一段时间就会去“多抓鱼”特价区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10元以下一两折值得看看的旧书,这个月到今天才第六天,就已经在上面买了八本。今年购书预算不变也可以买到更多书了,这算是经济不景气的一点好处?

每年要买5000元左右的书,在实体书店消费最多占10%,90%是在当当网上买的,所以我这几年一直是当当网会员级别中最高的钻石会员。钻石会员买书折扣会多一点,有时还有优惠券和满减活动,忍不住就会多买一些书,所以高级别的会员购书的更高折扣并没有为我节省钱,反而因为这个让我买了更多的书;我一年读书几十上百本,除街头摄影没有更多兴趣爱好的原因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买了更多的书,不读就觉得钱被浪费了。

新书也好,旧书也罢,我不太在意,只要内容还值得看一看就行。再说,我还有一个退休后把楼下车库辟为旧书店的想法——只要不将生存的现实寄托在这个书店,想必就会很快乐——何况女儿对这个还不存在的名为“尺宅”的旧书店也很感兴趣。

昨晚翻完了[美]加布瑞埃拉·泽文的《岛上书店》。买这本书是双十二凑单,我历来对畅销书的内容没报什么期待。随手翻到小女孩玛雅的出现,故事就开始变得有点可读起来。或许是因为我也有个女儿,我们也想开个书店。《岛上书店》里“小说需要在适合它的人生阶段去读。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这句话,又让我想起这个学期在某县重点中学一次读书分享上,我脑袋里突然冒出就说出来的一句话: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写给所有人读的。例如一位作者在他80岁时完成的作品,你在18岁时读不懂就很正常。因为人生阅历的差距。

之前北野武的《菊次郎与佐纪》,是站在书店的书架前一个小时翻完的。今天在家里沙发上翻完了他的《北野武的小酒馆》,买这本书同样是为了凑单。后者比前者有趣一些。不是北野武毒舌,而是人生经历足够丰富并有一些思考的大叔,都会有的一些感悟,如人到中年才能听得懂李宗盛。正好下周七、八、九年级中文考试前后,还各有一节课正在想找点什么聊聊——比如一起来聊聊“规矩”(或许这会是读书会的雏形)——如此说来,老一辈所说的“现在的小孩都不讲规矩”之类的话,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小孩子不懂规矩,是因为没有可以作为榜样的成年人。

我每看过一本书后,故事主线模模糊糊,反倒是一些碎片闪闪微光。如果我翻过足够多的书,闭上眼睛应该就会看到银河吧?!

敲完这篇日志,我拿出每天随身携带的四件“奢侈品”——以星月菩提为主,饰以请来、捡到或亲友赠送的,来自不丹虎穴寺和日本京都的金阁寺,还有西藏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以及我们村的古佛寺的各种材质珠子串成的佛珠和一串凤眼菩提素珠;一本旅行手帐、一支2B自动铅笔,开始新的“银河系旅行”。

《四个春天》:同一个人间

《四个春天》只今明两天在市中心的几个影城上映。如果我要去看这部电影,除了影片本身和票价,还须额外付出往返三个小时的时间代价。这意味着,对我来说这次观影行动,其实是一次跨城的短途旅行,以及整个周六白天——如果进一趟城需要一个理由的话。

早上10:05,小十字银座影城第一场,上座率大约30%,一半是白发老人。

看这部电影,对我来说需要很大的耐心。

天晴、下雨、飘雪,日子一天一天过;屋檐下的燕子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每年过年去给亲人上坟、除草;父亲生病,姐姐离世……有悲伤有欢乐;有电影里不断晃动的镜头和邻座两位不断感怀从电影里看到自己家乡和父母,以及过去日子的大妈。

看这部缓慢的纪录片,虽然需要足够耐心但仍然让我能够看下去,是因为电影里外的同一个人间——真实、平淡、乏味、温暖、乐观、坚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上演,又略有不同,就如同这人间的每一个普通家庭。

我认为,焦波的摄影集是中国北方版的《四个春天》,陆庆屹的电影是中国西南版的《俺爹俺娘》。

【轮回】拾:突然开始旋转的轮盘

如果给这篇日志一个火车站小报的热血标题,我觉得没有比《真实故事:小学毕业70后女工只用10个月,逆袭月入近万元成为励志女王》更合适的。

8700余元,这是卷卷大姨2018年12月的家政工作收入。11月的收入也在8000以上。

2018年3月,卷卷大姨从东莞来到贵阳。我们给她制定了一个关于大幅提升收入、子女教育和家庭发展的计划,收入一项的目标,是在12~15个月内帮助她实现月收入从0元达到1万元左右。

承蒙亲友和客户的关照,现在这个计划中的增加收入板块,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而其他部分,完全以失败告终。

卷卷的妈妈对这个计划的其他部分仍没有死心。今天听到她公司(某央企)综合部说要招人,就让她姐姐——卷卷的大姨——打电话叫中专毕业正在重庆实习的洪(权权的哥哥)来贵阳。但洪似乎并不觉得这算是个“机会”,拒绝了。

晚饭后,卷卷妈妈给洪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终于,洪答应来试试。

这就像一个快失去动力而即将停下的轮盘,突然又开始运转。


【轮回】系列

玖:归途列车
捌:Nobody Gets Out Alive
柒:你怎样看世界,就得到怎样的世界
陆:一封没有回音的信
伍:边界
肆:希望之春或是失望之冬
叁:别墅里那些懒惰的有钱人
贰:性格与际遇
壹:尝试打破

一年琐碎的开始

在看过井上靖《敦煌》、《楼兰》、《风林火山》和《天平之甍》后,他的《孔子》翻了十几页,实在看不下去,插回书架上。不喜欢那种故意为之的痕迹,让双眼对文字的扫描困难,大脑也无法识别文字表达的内容。

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翻起来也没有什么感觉。薄薄一本,翻得也快。倒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集《罗生门》翻得慢一点,一篇一篇就像电影版《深夜食堂》里一个一个人物和故事,真实,觉得就是这样子啊。然后觉得,如果一篇文字将一个真实还原为真实,那这样的文字也没有什么意思啊——真实何须另一个真实来还原其自身?在别人那里找到自己,会不会有些无聊?话说,雷蒙德·卡佛的短篇集《大教堂》真的很无聊,翻完第一篇(忘了标题),不得不只选了《发烧》、《好事一小件》和《大教堂》三篇“名篇”匆匆了事。

看着这些书后面题为《绝对值得一读》、《叠加出来的寒意~》、《那些被生活所淹没的人》……的四星或五星书评,我想,还好这个假期里有电影版《深夜食堂》,聊以慰藉我不是在出期末试题就是在写学生学期评语,翻了几天无聊的书的元旦假期。繁华转角的后巷,在宁静温暖的深夜食堂,对生活的旁观和适度的关怀。

同样是关于生活与现实,为什么书籍和电影给我完全不同的感受?或是受俳句和汉诗(汉语诗歌)的影响?

明天是2019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八、九、十年级陆续开始持续两周的中文期末口试和笔试。今天完成了每个学生的期末短评,用了一整天时间,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除了吃饭和上厕所。

我对每个学生给出了一个字作为核心评语,如“蔗”、“湛”、“束”等,对他们一个学期来的学习状态、学业成果和变化做出评价和期许——注重的是情绪和期初与期末的不同和成长,期末考试成绩不过是时间到了就会出现的结果。这些一字评,大致如——

“蔗”,用的是《晋书·文苑列传·顾恺之》:“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的典故,是褒;“朔”,引的是南朝·陈·阴铿《五洲夜发》“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句,是宽慰,是鼓励,还有点小小不满;荏”,用的是潘岳的“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和《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秋光荏苒休孤负”句,是鞭策……

敲下这些琐碎,在假期的最后一夜。明天,天气预报还是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假期对我,不过是换一个地方,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