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记】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作业也是

上周六,与女儿放学到家同时间,收到女儿英语老师W发来的微信:“小L爸爸,小L是A组的,今天A组就她没有完成任务,喊了无数回,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让她把任务单拿回去了,麻烦提醒她还是要去多背背,英语就是需要多读多多积累的。”

我不喜欢这种老师和家长联合起来施压的“家校合作”,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家,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作业也是,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去进行。晚饭时,女儿主动提起这件事,说自己有能力,并也完成了背书任务,只是不喜欢这样的死记硬背,所以没有去找老师。我说这是在陈述问题,有没有解决方案。女儿提出三个,也是三步方案:

1、周一主动去找老师完成背书,证明自己是有这个能力的,同时与老师沟通不采用这种学习方式;

2、如果方案一未获通过,就提出申请转到B组,B组的作业要求与A组一样,只是不用背书;

3、如果前两个方案老师都不同意,那就爸爸出面与老师沟通。

我觉得这些解决方案挺好,于是给老师回复——

W老师好!

晚饭时,小L同学主动提起此事,我们于是就讨论了关于英语的学习方法。

最后,小L同学说下周一会去找您完成相关作业,并向您汇报她后续的英语学习计划。

实在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

祝您周末愉快!

今天放学回家,女儿说老师不同意转组,“爸爸你帮我给老师写一个转组申请吧。”

“好的,交给我。”晚饭前我把给申请写好,给女儿看了,说没问题,发吧——

W老师好!

最近几天,女儿和我聊了一些关于她英语学习的想法。沟通下来,我们达成的共识是“学习”这件事,是要持续一辈子的。或急或缓,或快或慢,每个人只要找到自己的节奏,什么都不会错过。“学习”的目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节奏和方法,而不是“知识点”。“知识点”是路径,人人不同。

所以,我们父女共同决定,L从英语A组转到B组。

望准为谢!

很快收到老师回复:

今天我也和小L聊了一下,她给我翻译了上周的句子,她说这可以证明她能够背,只是不想背,我和孩子也说,老师让你们去记这些句子呢,不是说不相信你们不会背,而是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才会有对应的任务,因为英语毕竟是外语,不像我们的母语,只要我们会说母语,文科类的所有科目其实都好背,但是英语不同,你不会说,不会组织语言,脑袋里没有句型的组合概念就像仓库没有货,那么要用的时候自然拿不出来。既然您与孩子已经达成共识,那么我也尊重您们的决定,只要她乐学,善学就没有问题。

愉快顺畅的解决问题。人生是不是旷野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赛道

【与Mondo同行·第三季】4:自由自在读书、天马行空驰想

从沙漠回来的Mondo一进门,就开始分享一路的见闻。

我问:“有没有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

“没有,但是去了沙漠,玩了沙,骑了骆驼。我妈妈考我,问我们去的是哪个沙漠,我说是腾格里沙漠,全国第四大沙漠。毛豆老师,那我们中国最大的沙漠是哪个?全世界最大的沙漠又在哪里?”

“这个嘛,我们就先从‘大漠沙如雪’开始,先复习下之前学过的。”

之前讲过的古诗词十三首,我们一首一首的过。十二首借金圣叹“不亦快哉”三十三则之七: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只有一首有两处多次含混,于是抄写了一遍。

“所以,中国最大的沙漠是哪个?全世界最大的沙漠又在哪里呢?”Mondo还是念念不忘。

“好,来!”我们走到墙上的巨幅地图前,“指给我看腾格里沙漠在哪里。”

Mondo找到腾格里沙漠,“腾格里沙漠西北方,在新疆,找到塔里木盆地,在盆地中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沙漠是位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那我要问你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燕山’和‘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燕然’是现在的哪里呢?”

“你说过,等我找找。”

在找到了北京以北的燕山和蒙古国的杭爱山后,Mondo问:“我还可以问你问题吗?”

“当然。”

“我们这次出去,还看见了明长城,万里长城是从哪里到哪里?我们还去了佛寺,为什么这次看到的有的佛菩萨看起来很凶?四大天王是魔家四将吗?有三个头像一座塔的是释迦牟尼如来佛还是观音菩萨……”一连串问题冒出来。我心舒畅。因为我要的就是Mondo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在好奇中趣味学习而不是为了分数被灌输。

于是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从秦长城主要为夯土、“夯”是什么到明长城的砖石结构和从通常认为的长城最东端山海关到最西端的嘉峪关;为什么这次看到的有的佛菩萨看起来很凶,我猜应该去的是一个藏传佛教寺院。西藏、青海和内蒙古信仰藏传佛教,在藏传佛教中就连汉地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也是忿怒相,这与恶劣气候和环境对人的认知影响有关,在对待邪恶时还可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如来”是所有佛都可以用的称号,并不特指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的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所以“佛”不是神,是得到了大圆镜智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觉悟者,是人。至于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他们不是一路的,四大天王的来源是印度教,而魔家四将是小说《封神演义》里的;另外,观音菩萨是男的。

“啊?!什么?观音菩萨不是女的吗?”Mondo惊掉了下巴,“观音菩萨为什么是男的,又是什么时候变成女的?”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时间就到了。“不要停,继续讲。”Mondo主动提出拖堂。

“好吧,那我就再讲5分钟。”时间再次到了,Mondo要求再讲点,“还讲?今天的古诗词还一首新的都没讲嘞,再说肚子也饿了嘛。”我说。

“那好吧,下次多讲点哈。”Mondo国庆长假的这一次旅行,行前家长带着做了功课,旅行中有发现,带着问题回来探求,真是收获满满,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游学

在我看来,最好的学习状态就是像今天这样的“闲聊”。自由自在读书、天马行空驰想,不做知识的容器,我想这就是作为学校教育之外的补充,Mondo每周来和我对谈的最大目的和意义了

【读书记1603】《读库2201》

这一期《读库》共收八篇文章。

《二十五种营生》,作者常宁回忆了自己父亲这一辈子从事的行当,从种菜开始,以清洁工结束。“农村长大的经历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我们不可能一鸣惊人,一夜之间亩产三十万斤的神话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的是像庄稼一样日夜不停地生长。哪怕一年就是做一个馒头,也要做得能吃;哪怕一年什么都不干,起码不给社会浪费钱。像种子就会发芽、生根、破土、开花、结果,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农民只管春天播下种子,给它一个生长的环境,给它浇水、施肥,至于是否能够收获,只能等到秋天,急不得,即使因为天灾没有收获,也不要怨天尤人。”不知道“做过的工作不计其数”的我,最后会做什么,还是就这样做独立教师。

《叶落归根》与《二十五种营生》相类。《劫中护书记》与《故人温情》相类,一是郑振铎在上海日据时期保护古籍的旧事,一是鲁迅、郑振铎合作编辑《北平笺谱》和《十竹斋笺谱》始末。七十张《北平笺谱》和《十竹斋笺谱》选页,虽然一页两笺失去了很多细节,但也让我得有机会一窥“中国木刻断代史丰碑”的风采。

《办证》是尹甯记录自己从2004年到2021年,耗时十七年办一张房产证的“时代经历”。

《次子穆加贝》,对穆加贝这个津巴布韦的暴君不熟悉,没兴趣,翻过,没有留下什么记忆。《福里杰斯公馆的前世今生》介绍建筑,《上帝是左撇子吗?》关于科学。几篇文章,也体现了《读库》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通过真实的表达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的宗旨。

张立宪主编《读库2201》,新星出版社2022年1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602本

《读库》从2016年改为小开本后,更轻便,更便于随身携带的利用碎片时间享受阅读的乐趣,所以有了淘淘看能不能凑齐从2006年创刊到现在的每一期的小念头。

【读书记1602】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君权来自民权,所以民权高于君权,这就是孟子的思想,也是他与诸子的区别;老子和庄子不要君权,也就无所畏民权;墨子和韩非主张集权,则君权高于民权。庄子喜欢讲故事,墨子喜欢讲逻辑,韩非则既讲故事又讲逻辑。

有一年齐国伐鲁,鲁国派孔子的学生子贡去进行外交斡旋。子贡滔滔不绝说了半天,齐人一句话就打发了他。齐人说先生你的话说得确实漂亮,但我们就是来抢地盘的,漂亮话管什么用?结果,齐把国境线划到了鲁国都城门前十里。于是韩非说,不要再扯什么仁义道德,扯什么兼爱天下,扯什么温良恭俭让,谁讲这些谁倒霉,因为时代变了。这个变化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所处的战国晚期,历史已从贵族和君子的时代,变成了平民和小人的时代。理想主义成为绝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才是主旋律。所以人君最大的利益,是称王称霸;人臣最大的利益,是荣华富贵。只要协调好,让双方都实现利益最大化,爱不爱什么的,就都没关系了。

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荀子的学生竟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然而法家的独占鳌头只是昙花一现。汉初贵黄老,武帝尊儒学。此后历朝历代的治术,其实都是兼取儒法,杂用王霸。

韩非是被同学害死的。他的同学叫李斯,两人都是荀子的学生。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系列第六本《百家争鸣》,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1版,2016年6月4印。读过的“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第十三本,总阅读量第1602本

【读书记1601】陈履坦楷书/殷止庵绘《妙法莲华经普门品》

读书添新知。从这本弘化社编、照排和设计的《妙法莲华经普门品》,知道了陈履坦和殷止庵。

陈履坦以楷书闻名,其书法风格工整规范,被广泛用于教科书印刷。1933年,他与周焕斌合作书写七千多字的楷体字样,后经刻制成为“华文正楷”,该字体被世界书局用于《国语读本》等教材印刷,并远销日本,至今仍在部分出版物中使用。也就是说,陈履坦不但字写得好,还创制了自己的字体,但作为书家名气不大,估计是因为独创的字体成为了印刷体后广为流布,也就不甚珍贵了,囿于匠气。

殷止庵(1897-1949),名志怡,字止庵,浙江绍兴人,成长于江苏金陵书香门第,师从清末画家黄山寿及蒋克庄,擅长山水与花鸟,是民国时期贯通中西的学者和画家。

陈履坦楷书/殷止庵绘《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弘化社“历代名家写经书系”之一种,古吴轩出版社2025年4月1版1印硬面精装,据民国十七年(1928)版影印,总阅读量第1601本

这本“写经书”,前半为陈履坦楷书《妙法莲华经普门品》,繁体竖排,字清墨明,再次见到差不多一百年前课本所用字体,较现在课本里的粗硬黑体更加柔软有温度,最主要是有人情味。后半本是殷止庵绘四十六幅《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普门示现图》和释迦牟尼佛、多宝佛和韦驮天等诸佛、菩萨形象,笔走龙蛇,纤毫毕现。日常翻读这样的“经书”,是生活中的享受。

只能扛着

过敏严重,早上去了一趟社区医院。这次坐诊的医生之前没见过,看年纪快退休了,一直推荐我用黄豆煮水喝,说如果没效果就用花椒煮水喝,说能缓解过敏。不知道这种偏听偏信偏方的人是怎么坐进诊室的,或许是当年当赤脚医生积累的经验罢。结果还是我让她按照我的要求开了药。一天都涕泪横流,只能扛着。

“怎么突然读起王维来了?”女儿看着我书桌上的《王维诗全集》问。

“呃……”我想了两秒,发现也没什么理由,就说:“也就是突然想读,就开始读了。”不再需要找什么看起来正当或正式的原因和理由,生活中也不是什么事都需要一个理由。如果一定要,那就是我想。

熊猫老师在读《六祖坛经》,发来微信说:“豆老师,我今天又有一些新的感悟:有些人会在自己制造的麻烦中表现得像一个受害者,然后要平等的把每个人都拉进去。和他一样的就进去这个妙妙屋了~不一样的就闭嘴远离了,至此闲云野鹤。我想,我们就是后者吧~”

“为哪样有的人要做闲云野鹤,因为老子不想和你们玩了。但佛和菩萨不同,他们的愿望是带着大家一起玩。所以小乘佛教讲究自度,自己解脱。大乘佛教讲度他,不但自己解脱,还要带大家一起解脱。”

“我觉得先自度才能度他人嘛。我觉得慧能祖师好厉害哦。”

“所以一千年来才出他一个,所以记录他的故事才被称作‘经’。《六祖坛经》是佛教里唯一不是佛祖说的‘经’。”

晚饭后和太座在月光下散步闲聊,说到这个社会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绝大多数人智力平平,才智平平,但总把所取得的成就归为自己的努力,其实不过是蹭了时代的红利而已。“萧何月下追韩信,那你说就像韩信,刘邦怎么就敢让他带兵?他也不是什么显赫的出身。”太座说。“韩信在项羽那里做的是执戟郎,其实就是项羽的门卫而已。嗯,要找《淮阴侯列传》来看看。”

【读书记1600】江弱水《诗的八堂课》

“写作这件事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既可以谈论,又不可以谈论,既说得清楚,又有一些最关键的东西说不清楚。”这看起来好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就像禅,你说什么什么是禅,禅师可能会先问你什么不是禅,因为“细究下去,所有的写作都是在众多的偶然中寻求那个唯一的必然……所谓灵感,不过是相对渐悟而言的顿悟,是旬日艰难之后的刹那轻松……就像福楼拜,花五天时间才写了一页;就像王尔德,一上午在花园里想着他的诗,结果是去掉了一个句号。”

“钱锺书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繆钺说:‘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里尔克说,为了一首诗,我们得有很多的经验,比如,要陪伴过临死的人,要坐在死者的身边。的确,只有认识死亡的面孔,才能感受生命的深度,因为正如别尔嘉耶夫在《论人的使命》中所说的,此生此世只不过是真理的一半,向着有限和封闭的日常视野展现;另一半真理则向死亡敞开,那不是来自表面,是来自深处。我们不但属于表面,而且属于深处。”

《诗的八堂课》,即是江弱水给研究生的八堂诗学课的录音整理。古诗词部分,略有所得,现代诗部分我完全无感。于我收获最大的不是诗,而是江弱水对《水浒传》和《红楼梦》美学风格的点评,一直没想清楚更说不明白的东西,一下子就豁然——

在中国文学中,《水浒传》和《红楼梦》可以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相当于壮美与优美之别。对应于文章肌理,也就一个写意,线条粗放而有劲道;一个工笔细软。顾随说《水浒传》是神品,《红楼梦》是能品:“《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水浒》用笔简,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大观园里的宝黛们锦衣玉食,席丰履厚,文笔不能不相应做静态的刻画,自然精致繁缛。山寨水泊里的生活却是粗线条,照牟宗三的说法,好汉们不能处社会,也不能处家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行文也要言不烦,有一种“说时迟,那时快”的动感。

说《红楼梦》应有尽有,《水浒传》能无即无,令我想到奥尔巴赫《摹仿论》著名的第一章,讲荷马史诗与圣经旧约两个文本的对照。奥德修斯的故事具体完整,面面俱到,正是应有尽有。亚伯拉罕的故事则只突出行动本身,其他都不交代,真叫能无即无。前一种文体很丰满,后一种便骨感毕露。奥尔巴赫说,荷马的世界是静止不动的,旧约的人物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所以史诗作者可以使用大量连词、副词、小品词和其他句法的修辞手段,一层层一环环地叙述下来;《圣经》作者却尽是短兵相接的句子,陡峭得很。两者间的差异,一如《红楼》与《水浒》。

江弱水《诗的八堂课》,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1版,2017年4月2印,三折淘来二手九品。总阅读量第1600本

没有审美,只有疲劳

国庆中秋长假,热门旅游景点人山人海。我们在家睡到自然醒,吃了早餐,找了个可能人比较少的古镇去逛逛。离家20公里,开车20分钟,到“龙门古镇”,免费开放,进出一个小时。新修的“古镇”路上长了草,两旁的店铺没有一家开门,有的连门头都掉落了。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动辄投资十几亿甚至几十亿打造了近三千个“古镇”,审美疲劳还得有“美”可“审”,如今在全国遍地都是一样的“古镇”面前,无美可审,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和疲劳。不知道多少人被割了“韭菜”,奋斗十年累积起来的财富在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

朋友圈里有个段子,说我们这样长假不出门、不消费的人,简直是太不负责了,简直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为什么呢?国家放这么长的假,不是给韭菜们休息、躺平的,而是要去拉动消费,拉动内需的。如果人人都像我们这样,谁去消费?谁去提振经济?就算花呗没还,房贷、车贷还不上,也不能长假不消费啊。

现在走到哪里,钱包是不用带了,但包里不能没有书。“读库”系列最为适合。大陆没有像日本那样的100日元(约合人民币五元)一本的文库本,但几年甚至十年前的二手“读库”可以在10元左右。作为日常填补碎片时间,开阔视野的读物,“读库”最佳。

想起一句话:只有读了书你才知道自己是社会的底层,不读书你会以为自己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书架上永远缺一本(套)重要的书

之前只知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少年时作,但从没想过王维现存最早的诗是哪首。读《王维诗全集》,又添新知:

一、王维的诗文集,最早是由其弟王缙整理,共十卷,收诗文四百余篇。《旧唐书·王维传》载:“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文。”和《文苑英华》卷六一一载王缙《进王维集表》:“诗笔共成十卷,今且随表奉进。”

二、现存最早的王维集为宋本两种,一为北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十卷,一为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十卷。

三、《王维诗全集》中,第一首为王维十五岁时离家赴长安,经骊山秦始皇墓所作《过始皇墓》。

四、《洛阳女儿行》中“意气骄奢剧季伦”句,“剧”字查了两个版本,都说作“戏弄”解,引李白《长干行》“拆花门前剧”为证。但我觉得应作“更甚”解,骄奢豪迈较之石崇为更甚。

家里中华书局繁体竖排二十四史不齐,想找《旧唐书》来读,没有。书架上永远缺一本(套)重要的书。总是如此。问也闲书局,说有一套,但不全,全套十六册缺第七、第八和第十这三册。王维的传在《旧唐书》卷一九〇下,应不在缺失的三册中,问不全的是否单卖,书局不肯,问是否需要代为向出版社订购。作罢。

有好多书要读,觉得时间不够。太座说那就减少点学英语的时间嘛,反正学来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就不用每天三个小时,保持一个小时就行了。也对。

中秋渐近,秋夜独坐,风中山果落,月下草虫鸣。

【读书记1599】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

完成一个心愿:从9月18日到今天,半个月读完一部,也是我读的第一部《妙法莲华经》。

书架上《妙法莲华经》有三个版本。

一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义时先生领衔主刻的手工雕版《思溪藏·妙法莲华经》,一函七卷,函、册均外包明黄祥云暗纹绫绢,经折装,内页为由檀皮和沙田稻草制作的米色宣纸,于我极宝贵,没舍得就这么翻来读,要留给儿女。

二是简体横排注音版,无版权页,不知道哪所寺院出资编印,也忘了怎么得来。读了第一品,发现多字读音与弘化社编印出版诸经中同字读音不同,于是换了第三个版本来读。

这次读的是长乐泮野金山寺编印的繁体竖排注音版,书架上的第三个版本,但对其中一些字的读音仍然存疑,就起了个念想,想去哪所佛学院请购作为教材的《妙法莲华经》,那就应该是当下公认较为准确的版本了。

2018年,我曾做过几份某佛学院的入学试题,都能拿到及格以上的分数,但这和并不代表就能成为全日制的佛学院学生。佛学院除了考试通过,身份还得是出家两年以上的僧人,还有年龄35岁以下和无婚恋关系的限制。还好,各佛学院都有开办居士班,对就读居士的年龄也放宽到55岁。原计划60岁出家,目前看来不现实,倒是可以争取一下在55岁前去读佛学院,哪怕暑假进修班也好。心向往之。

菩萨应如何说法?“无所畏心,不怀希望,而为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