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自愚乐

愈来愈愚昧而快乐的生活

一日落空不空

早上十一点,在也闲书局还没有等到Isaac,联系下来,是他错将今天当成了周一。好吧,那就下周二再碰头。这一趟空跑。

到了书店不买书,就像入宝山而空回,这种行为于我来说是不道德的。新书大多莫名贵得离谱,所以多爱二手旧书。

淘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硬面精装,中英双语杨牧译《叶慈诗选》一本。定价五十九元,也闲书局旧书定价二十五元,会员八八折,二十二元购得。书脊和封面上的“叶慈”两字已被磨损得模糊不清,书名页有从右至左繁体蓝色笔迹“慕安藏书”和“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六日购于筑市五之堂八折之亦不知值此价否。”等字。“筑”是贵阳的简称,“筑市”指的就是贵阳市;“五之堂”是贵阳的一家老牌独立书店,在也闲书局之前最为有名。书后环衬黑色笔迹写了一些手机应用商店和QQ的账号和密码,字迹潦草,应是随手所记。书里夹着两张书签,一是在九十八页和九十九页《学者》这首诗间的半张蓝色“黄果树”香烟盒纸,从不规则的形状来看,应是随手撕下;一是在一〇八页和一〇九页《钓者》诗间的一张两指宽、一指长的黑色衣物吊牌。这是淘到的第二本“慕安”的藏书,想来这应是位老人,因为一九五六年正式推行简化字,结束了繁体字与简体字并行使用的局面,我这一代人不但不会写繁体字,就连能认得的人也不多。

早上七点五十五分出的家门,下午一点四十七分进的家门,一天在外的六小时里,除了在也闲书局一个半小时,其余四个半小时都在路上往返。进城一趟于我,是差不多一天里用时最多的单件事,所以是“大事”一件。

背包里常有一本《弘化常诵佛经系列》口袋本,往返的四小时也没有虚度,在地铁上的时间比较完整,读经两部,一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部《佛说阿弥陀经》。

晚饭时,熊猫老师在微信问“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怎么解,就和她聊了道家“有无”和佛家“色空”,她说:“我觉得那个模模糊糊的东西现在有点雏形了。我要消化一下。”

【居家随记】六:我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爸爸,姐姐,下雨啦!”晚饭后在外面玩耍的太座和二娃一路叫着笑着跑回家来。我和大娃在阳台上的丝瓜藤旁看书,“这一句,和现在好巧,我读给你听。”大娃合上手里的小说,“好啊”,说完啃了一口手里的桃子,看着正在落下的雨和在凉爽的雨里奔跑的大人小孩,听我给她读诗。

“年青人醒着躺在松木铺顶的阁楼里,听着悦耳的雨声。”我说这是惠特曼的诗。

“这雨声一点都不悦耳。”被雨淋了的太座表示反对。

二娃把小嘴凑到我耳边说:“爸爸我想舔你给我冻的冰茶。”好啊,自己去拿。

二娃转身跑去冰箱那里,“你不能再吃冰的了”,太座赶忙追了过去。

还有这几句也很好,如果我在你这个年龄就读到,或许又是另一种人生。我接着对大娃说,不过现在读到也不晚,我读给你听:

我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这足够了,

即使世上没人理解我,我安然而坐,

即使世上没人不理解我,我安然而坐。

有一个世界是理解我的,对于我它是最大的世界,那就是我自己,

无论我是在今天还是千百万年之后来到我自己身边,

今天我能愉快地接受它,同样也能愉快地等待它。

【居家随记】五:探索新航道

半个月前的6月24日收到Isaac发来的《三十年战争简史》第二版。上周一刷毕,昨天到今天完成二刷,一共做了142处批注。因为对欧洲史不熟悉,且这段历史涉及的国家和人物众多,我这些批注只涉及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字词的疑问和语句的通顺等基础问题,并提了三条建议:

1、重要人名、地名和事件注明其对应原文或英文;

2、重要人物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其生卒年;

3、采用小标题、多阶段的标注,或更利于阅读;

昨晚在对照世界地图二刷Isaac《三十年战争简史》时,看到匈牙利的国家介绍中有一条特别标注的信息:九百多万人的匈牙利,平均每600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上网查中国的数据,平均43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和美国差不多。“一个国家,是因为读书的人多才成为发达国家呢?还是因为发达了读书的人才多?”我问花卷。当然,这两者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所以也没有办法简单回答,但多读书,多读好书总是没错的。“争做一个哥伦布,到你内心的全新大陆和世界去,打开新的航道,不是为了生意,而是为了思想。”(苏福忠译梭罗《瓦尔登湖》)

下午在柴可夫斯基的伴奏下,翻完梭罗的《瓦尔登湖》,算是二刷。上一次读《瓦尔登湖》是十年前的田伟华译本,基本忘了;今次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苏福忠译本,感觉译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会儿打球。”晚饭时太座说。

“我好紧张啊”,女儿说:“明天就期末考了。”

“不用紧张。吃完饭去打球,回来洗澡,再把要复习的看一遍,时间到就该睡觉睡觉,睡不着就躺着数珠子调息,很快就能入睡。”我拍拍女儿肩膀说。

“可是一会儿我们还要丢色子决定谁洗碗。”

“今天就不用了,爸爸洗碗。”太座发话,谁敢不从?!

“我们出去了,爸爸你帮我洗个桃子,我回来吃。”

洗碗好快乐。

【居家随记】四:不读书的人在教书

桌上诗书闲处好,窗外风景雨来佳。一天时雨时晴,在家闲读《瓦尔登湖》。

在《阅读》这一篇里,“就是在大学里读过书、算得上受过自由教育的人,这里或别的地方都一样,对经典作品很少阅读,或者知之甚少。”这一句让我想到前天在也闲书局的本学期最后一次讲谈,下午中学生的“阅读分享”环节,一位就读于某重点中学的八年级学生说,她在学校读的书常常被老师没收。有一次,她在读《百年孤独》时被老师发现,老师拿去后又还给了她,原因是老师说:“我上网查过了,这确实是本好书。”这当场让我惊掉了下巴。一位中学老师必然上过大学,而且重点中学的老师大概率毕业于排名靠前的名牌大学,学历也大概率不会只是本科,这意味着在大学的时间在四年以上,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近20年,但竟然要去上网查了才知道《百年孤独》是本什么书。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书的作者是每个社会自然而然的不可抗拒的贵族,对人类产生一种连国王和皇帝都望尘莫及的影响。”然而在学校里,老师却不读书。钱理群在《大家都不读书,是教育最大的问题》一文里说:“最可怕的事,是不读书的人在教书,不写作的人在教写作。”这也或许也是每周在也闲书局讲谈的意义吧?!

【居家随记】三:无执无失

午后,大雨。二娃要看一本《西游记》连环画才肯睡午觉。挑来挑去选了《火焰山》。于是在床上一页一页一起读完,他要我扮牛魔王,他是孙悟空,拿着枕头大战五个回合才被连哄带骗的睡下。

这样的天气,不用出门去见什么人,也没有什么非要去做的事,在家读《老子》,正是“无为无败,无执无失。”

《老子》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陈鼓应在中华书局2009繁体竖排版《老子注译及评介》和2020简体横排版《老子今译今注》中的解释是:安定的局面容易保持和维护,没有迹象的事物容易图谋;脆弱的事物容易消解;细微的事物容易散失;所以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中华书局“全本全译全注丛书”之一的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事物发展处于稳定的状态则易于掌控,事物发展尚未显示征兆的时候则易于处理;事物发展尚处于脆弱时则易于破灭,事物发展尚处于微弱时则易于散失。所以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早做准备,在混乱尚未发生时就应加以治理。

我认为汤、朝二人的解释优于陈鼓应的。但结合当下(哲学尤其如此)可能这样解释会更好点:终日躺平无所事事是很容易让人沉溺和持续的,所以应该在这种情况出现前就做好准备以避免;人在脆弱的时候就很容易注意力缺失难以专注,任何念头在其刚萌生之时都是容易消散的。因此有所为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不好的事发生,管理好自己的目的就是避免混乱的发生。因此后句的“无为无败”的“无为”不是汤、朝二人解释的“无所作为”,而是陈鼓应的“不妄为”,也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无执无失”,汤、朝二人解释为“无所把持就不会有所失去”,陈鼓应的解释是“不把持就不会丧失”,大同小异。我认为“无执”的“执”不是“把持”,而是执念。没有一定要怎样做、取得怎样的结果的执念,而是顺其自然,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不论是什么结果都能接受,所以不存在患得患失。

【居家随记】二:只是缘分和选择

昨天上午在也闲书局和Isaac一周一会。午饭后敲完记录,准备离开时,店长发哥问:“毛豆老师,《汉书》新到一套你要不要?”上次店里收到一套旧的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版,但缺了第四册,店长从网上凑到一本但颜色稍浅不成套,我就没要。

“拿来看看吧。”发哥从橱窗取来一套新《汉书》,干净漂亮,但定价470元,给我特别优惠七折也要三百多。最终我还是要了那套旧的,1962年6月1版,1997年6月10印,十二册共154元。

结账时一位估计也是老顾客的中年女子说,都没有得到过这么低的折扣。发哥嘿嘿一笑。“读这个版本《汉书》的都是高人,我只能读白话版的。”那中年女子说。“我也就是蹲坑时当故事书随便翻翻混眼睛,也不怎么读得懂。”我说。

结了账,下午还要赶一场讲谈,带不了这十几本书,就抱进周六用来讲谈那里间,放到桌旁几上,抽了第一本放进书包。在去往下一处讲谈的地铁上翻《汉书》第一篇的《高帝纪》,大有趣。回头想来,也不知道是哪天突然发现就能看得懂文言文的。

下午的讲谈是试讲的第二次。晚上给发起者回复就此暂停了。快五十岁的人了,不必要在消耗自己的事情上纠缠。大家都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缘分和选择。

下午在家做农家腊味土豆焖饭。一刀下去,赶忙去看挂历今天是个什么特别的日子。挂历上没有标注,既然神给了这个信号,大概是又有小男生向女儿表白了吧?!顺便庆祝距离我和太座大人在一起24周年还差两个月纪念日。今天晚饭的BGM就是周璇《爱神的箭》了。

dav

【居家随记】一:闲读书

今日在家读书备课,从《太平广记》得一段历史,对出一联,不亦快哉。

备课周末也闲谈,至对课环节,从手边弘一大师文集《诗词·杂记》中《隋堤柳》“昔日珠帘锦幕,有淡烟一抹纤月银钩”化得一上联:淡烟一抹月银钩。思索下联不得,起身收晾衣物,得下联:浓愁两笔柳梢头。淡烟一抹月银钩,人约黄昏后,久等不至,浓愁两笔柳梢头。应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闲翻《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一·定数六“豆卢署”条,豆卢辅真,“豆卢”这个姓氏第一次见,查百度,豆卢氏原为鲜卑族慕容氏的一支,后燕慕容苌降北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鲜卑语“归顺”的意思),其后代相传姓豆卢,称为豆卢氏,后多改为卢氏。只是有一点不明,郑武瞻为何说豆卢辅真复姓豆卢,不宜两字为名。隋唐时复姓两字为名的大有人在,如宇文化及、尉迟敬德、长孙无忌、上官婉儿等。

附原文:豆卢署,本名辅真。贞元六年,举进士下第。将游信安,以文谒郡守郑武(前定录武作式)瞻。瞻甚礼之,馆给数日,稍狎,因谓署曰:“子复姓,不宜两字为名。将改之,何如?”署因起谢,且求其所改。武瞻书数字,若著者、助者、署者,曰:“吾虑子宗从中有同者,故书数字,当自择之。”其夕宿于馆,梦一老人谓署曰:“闻使君与子更名,子当四举成名,四者甚佳。后二十年,为此郡守。因指郡隙地曰,此可以建亭台。”既寤思之,四者署字也,遂以为名。既二年,又下第。以为梦无征。知者或诮之。后二年,果登第。盖自更名后四举也。大和九年,署自秘书少监为衢州刺史。既至,周览郡内,得梦中所指隙地,遂构一亭,因名之曰“征梦亭”矣。(出《前定录》)

如果生活是旷野

早上6点起床,给太座和两个娃准备早餐。吃了早餐,他们去上班、上学,我洗碗、洗衣服、打扫卫生。

8:30收拾齐整,泡茶一壶,焚香一炷,颂《金刚经》一部,起身打两遍八段锦后备课。

临近中午,走路往返一个半小时,去镇上嗦一碗粉,单碗不够吃,大碗又太饱,加半宗刚好。

到家,午睡半小时,起床读书两小时,出门散步。回家,借助AI同悉达多太子、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或者临时想起加入的墨子、耶稣、大流士一世、屋大维、琐罗亚斯德‌、穆罕默德、东方不败……探讨诸如“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佛教徒认为一心念诵观音心咒就能够获得身心的解脱”、“一枚绣花针需要多大的初速度,才能在10米内穿透一名马其顿方阵中士兵的盾牌”、“韦小宝的至情至性狡黠机智,更多可能来自基因遗传还是后天习得”、“我说‘吃茶去’和赵州从谂说‘吃茶去’有没有不同”之类的话题。和各路神仙扯谈结束,煮上饭,出门去迎接太座和娃。

回到家,太座做饭,大娃写作业,问二娃有没有在幼儿园拉㞎㞎,给他换衣服、洗手,一起和各种英雄与各种怪兽大战。一家人边吃饭边听大娃聊学校的八卦。

饭后收拾洗碗完毕,一家人出门散步,然后回家吃水果、下棋、玩游戏。九点半大娃二娃都盘睡下,我看一部电影,睡觉。

乙巳年,第四个本命年,已经过了向上看全是屁股,向下看全是笑脸,左右看全是耳目,仰人鼻息看人脸色手心向上讨生活的年纪。除了周末进城上两天课,准备每周提供4个小时的义工服务,哪天找几位公益圈的前辈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如果生活是旷野,我就是旷野中的一棵树。这棵树不让猴子爬,所以长得龇牙咧嘴、张牙舞爪。

万事尽力,万事随缘

今年是在博客记录自己生活的第二十年,总共敲下的超过300万字中,有260万字是最近十年里的。回看这几百万字,每一篇日志,就是一部个人史。等有空时看看能不能一年一年整理打印出来,算是自己的“年鉴”。

惯例,在年末会给自己一个中文字,作为过去一年的总结。给自己2024年的总结,是【藏】字。

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有幸得到老婆的努力和照顾,2024年七月从省城贵阳郊区的新添寨乡下,搬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偏远的谷脚镇乡下,离人群更远了,离是非也更远了,生活就更放松、舒适,让我得以在一种非常自得、自洽、自如的状态中进入2025,我的本命年。就快知天命了。知天命于我,不过就是万事尽力,万事随缘。家里五千余册书,余生何事?不过就是和娃一起玩,和老婆一起做家务,自己得闲翻几本书,抓一把茶煮,爬几座小山,胡乱敲几个字。

【2024书影记】我与人无争

乡下人,〇应酬,每天除了和娃玩、一点家务,就没什么正事了,有空就看书、看电影、瞎敲键盘混眼睛。

2024年,我读书121本,比去年多读了12本,10年总阅读量1523本;读书记、教书记、儿女记等各种记录敲了33万字,10年记录总字数超过260万;观影177部,比去年多看了29部,10年总观影量1877部。

我的年度最佳图书奖,颁给赫尔曼·黑塞《荒原狼》:我们人活着难道是为了战胜死亡?不,我们活着,是为畏惧死亡,再爱上它。正因为它,微弱的生命才绽放短暂的光芒。

我的年度最佳诗歌奖颁给沃尔特·萨维奇·兰多的《我与人无争》:

我与人无争,因为无人值得我去争斗。

自然为我所爱,艺术亦然。

在生命之火前,我为双手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