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自愚乐

愈来愈愚昧而快乐的生活

【观自在·七】追风透骨手

今天毛毛细雨,结果中文课一不小心就从“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和“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跑偏去了“阳春召我以烟景”、“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家新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待到上林花似锦,出门尽是看花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于是计划内容没讲完。原计划和熊猫约好,今天讲完“初唐四杰”,明天合班开讲下一个主题“春江花月夜”的。和熊猫商量下来,跑就跑了,偏就偏了,还好跑得不远,明天合班大课上我只需略略施展一招“追风透骨手”就能拉平进度,结束这个主题,开始新主题。

学生张在“每日一记”里说,科学老师让她当科学组长,但她不知道怎么领导组员、开展科学实验并完成报告。我在后留言:“学习”的过程,就是先通过跟随,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接下来去探索、思考,于是知道自己知道了什么。而最佳状态则是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因为触类旁通,因为掌握了学习方法,因为学会了如何学习,所以你都不知道你知道了什么。而一旦遇到问题,你就能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放下问题。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却强以无知为知。当一个人能从知识性的“知道”和应用中“跳”出来,就产生了“智慧”。但多少知识能产生智慧,没人知道,所以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这个留言,估计她要多读几遍。

这两周,出国留学班的“中国文化常识”课增加一节,一周两节。上周X君说我的个人风格与这个课程名称不太符合,改为“豆总茶歇”倒是不错,反正就是以中国文化之名天南海北胡吹海侃。我说这么改倒是贴切了,但就怕帅老师向家长解释不清楚啊。今天将明后两天两节课的内容打印了出来。一讲“鼻祖”跟鼻子有什么关系,一讲“阁下”这个错误的敬称怎么来的。

【观自在·六】普门示现

上坡,进停车场左转到底,停好车,就到家了。

来向车道停了五七辆车,因为那里有一家菜鸟驿站,于是双向两车道就变成了一车道。

正准备加一脚油上坡,来向车道前后歪出来三辆车,估计取到了快递。我就在自己车道距离单车道两个车位处停下来让他们。谁知来向第一辆车在我左后方停了下来。刚好被堵住的第二辆车的车窗滑下来,驾车的谢顶男子六十上下,对我说:“你停在路中间搞哪样?”

“师傅,停在路中间勒是你。”太不讲道理了,我开始生气了。

“不要啰嗦,你快点开走。”他用手指先指着我,再向车后指了指。

“你后面还有车,我也过不克嘛。”我说。

“有车你也可以往前走,不要堵在这点。”

我是真生气了,为了避免冲突升级,赶紧升上车窗。此时那辆造堵的车也开动起来,三辆车接连开走。

一路上坡,进停车场,越想越生气,都是哪样人哦,明明自己占道又逆行,让他还让出马粪来。太生气了,下回不让,直接怼上去。

停车,开门,冷风一吹,嘛呀!“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普门品》)突然醒悟,刚才明明就是观音菩萨的点化,结果我修行不够,不但没禁住考验,还引得无名火起,差点业火焚身。普门示现谢顶男应化身就是我,他有多让人厌恶,我就与他一样。这么多年口口声声修行修行,两忘两忘不执着,结果让个车就就原形毕露。也好,早点认清,早点发现问题,就早点从问题继续下手。

更加明白了观音菩萨三十三相,没有一相是观音菩萨,没有一相不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无处不在又无所在,相随缘幻化生灭。善哉,善哉。

今天老底听说我要留长发扎马尾是为了攒五千元钱买佛珠,大为不解,问熊猫:“有五千块钱买什么不好?去买佛珠?”老怼说:“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评价另一个有信仰的人。”“嗯,对。”老底说。

这间屋子里,有佛教徒、基督徒、伊斯兰教徒和无信仰者,以及一位婆罗门教的婆罗门。没有比这更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空间了。

【观自在·五】没有人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

上学期相比这个学期课时量少了三分之二,教授的学科也只有之前的一半,所以每天午饭后还有体力和精力同中小学生搓半小时乒乓球。虽然球拍不是胶皮脱落海绵坑坑洼洼就是完全没有海绵和胶皮的光板,但并不影响我们的球技发挥和快乐。每当我拿到光板,发球前都会举起左手模仿咸蛋超人大喊一声“光的力量!”

9日,学部负责人黄老师认为我发出《【观自在·四】你能来上地理课吗》里与花卷的谈话内容伤害了金老师,给学堂带来了不良影响,并给他造成了困扰。在解释了我并无恶意,只是希望借此反馈一名家长和学堂老师双重身份者,对自己曾经任教学科的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及对这名老师的夸赞。但这仍然没有化解担忧和困扰,于是暂时将之设为“私密”,仅自己可见。我认为这没有谁对谁错,都没有恶意,只是看法不同

前晚,还是学部负责人黄老师,告诉我颜校长说将三名同学从历史1班调到2班。我回复没给我说过,并建议六周测评后再调整:“如果要调班,就需要提供支撑这个调整的依据。但我认为上课才一周时间,依据的说服力可能不够。如果调整后不合适又调回来就草率了。学生班级的调整涉及到导师、科任老师和会议讨论,建议还是按规则来。”黄老师同意按规则来。随后我发了一张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主演的电影《疾速追杀4》( John Wick: Chapter 4)里一帧截图给黄老师,图里的台词为“没有人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黄老师发来一个笑脸说:“遵命,我认同你说的”。很多时候,大家都会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遵守规则比制定规则更加困难

昨天中午与学生乒乓大战后,约了地理老师金老师,这是他到学堂一年来我们第一次单独沟通。他表示并没有从那篇对话中感到受到冒犯或伤害。我也再次表达了我的初衷,以及真实记录学堂生活的原则,“那篇对话开始确实呈现了一些问题,但都是调整方法就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而不是教学问题。在这里没有老师尝试过这样的课程,其他学校更不会有,我们在诚实面对问题并积极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而不是试图粉饰,我认为这样的态度比一节课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更有价值和意义。”

下午课后参加了一个半小时的体育课,和学生一起打了两场飞盘比赛。已经三年没有上过球场了。以后尽量保持至少每周一要参加飞盘课。

本周,语文课推进到“唐人五十家”的第二个主题:初唐四杰。课题作业是写一首古体诗,即不限五言七言或杂言,不管平仄,只要押韵就行。周五上午第一节的语文课将拿来做“幸福诗会”,大家朗读自己的作品。这也是本学期第一个六周主题“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中文学科的系列活动之一。我做了一张海报发到全职教师群,邀请各学部老师们来参加,又在微信学生群里发:“各位同学注意,在幸福诗会这一周里,请不要叫我豆总或黎明老师,因为在这一周里我是流浪诗人——流浪勒阿历克谢马克西莫维奇比什科夫普·稀金”。“阿历克谢马克西莫维奇比什科夫”是高尔基的原名,之所以是“普·稀金”而不是“普希金”,是我很普通,我的诗含金量也不高的意思。“发你勒诗来看哈。”熊猫老师说。“我才只是想好一个标题。”然后花了一个小时,完成了将在诗会上朗诵的方言自由诗《或许,你家屋头漂过拖孩》。

早上6点开机,看到昨晚23:06刘畅老师发来的微信:“流浪勒阿历克谢马克西莫维奇比什科夫普·稀金阁下,想请教一个问题:你认为时间是什么?(我在准备参加幸福诗会的作品,想从你这里偷一句)”

边起床、洗漱、早课,边思考这个问题。6:49:回复:“对我来说,时间是一个圆,我是这个圆上的一个点,人生不过是在圆上无限循环的轮回,从起点到终点,而终点又是起点。”

二娃昨天从幼儿园到家后就开始发烧。半夜喂了两次药,病情稍有好转。今早太座带他去做了血常规,是病毒感染,开了三种药。天大晴,花卷紫外线过敏不能参加体育课了。昨天和她们一起玩飞盘很开心,全身酸痛。

今早在办公室,熊猫老师为我的诗朗诵推荐了BGM,我们只是设想了一下“表演方式”读了两句诗,大家就笑得前仰后合,笑果不错。如果不是只有一节课,我想邀请家长们一起来诗会,写诗、读诗。

【观自在·四】你能来上地理课吗

“你能来上地理吗?”昨天13:42,电脑登录的微信闪动,收到花卷发来的信息。而这个时候她应该是在地理课堂上。

“为什么?”我马上回复。

“真的很不想上J老师的英文。”

“是因为英文还是因为地理?”

“他的教材是DK,全英文。”

“先面对和接纳,课后我们讨论。”

“好的。”

放学,一离开学堂,我就和坐在副驾的花卷开始关于下午地理课的讨论:“今天的地理课,是这个学期的第一次地理课。我想听听你的感受和这个课程给你带来的情绪影响。你只需要关注自己,不需要考虑对他人是否客观以及正确与否。”我说。

“好的,”花卷说:“我不喜欢这个课。教材是全英文电子版,用投影投在幕布上,好多单词不认识要用手机查,英文字又小,看不清楚;还有好几个学生用电脑和手机在玩游戏,没有用来学习,上这个课让我感觉很烦。”

“那你觉得这个课让你感觉不好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什么?”等她说完,我开始尝试引导她分析问题。

“我觉得……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是没有给我教材和有同学在课堂上玩游戏。”

“很好,一下子就命中了问题的关键。那你觉得可以有什么办法能够从这个课程中学到东西,并且又还比较愉快?”

“如果……能够发教材给我,不要那种DK的、光滑纸的书,因为那种纸写不了字,哪怕是打印出来的都可以,我可以看教材而不是投影。如果能像你的课一样提前把教材发给我们,不认识的单词我就可以先查出来,标注读音和中文意思,这样在地理课上就能学到地理的内容,而不是上成查单词课。至于其他同学在课堂上用电子产品玩游戏,我没办法。”

“很好!非常棒的解决方案!那今天的地理课,除了查单词,是不是就完全没有地理相关的收获?”

“其实……也不是没有收获的呢。最后的全英文地理知识测试,我拿了第一。”语气和表情满是得意。

“哈哈哈!你看,我们这样分析下来,今天的地理课也并非一无是处嘛,并且就算是你老爸我来上,或许我的地理知识储备稍稍比金老师多那么一点点,用中文讲地理大家接受会快一些,但我是完全没有能力给大家上英文地理的。这样的课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你今天也从这次地理课上收获不少,说明你已经从这次课得到了提高和成长。至于有同学在课堂上用电子产品玩游戏,这是老师的课堂管理可能有不到位的地方,也可能有的学生不适应这样的上课方式,还需要一些时间进入,就像你也没忍住在课堂上给我发了微信。所以,这个不是你能够解决的,虽然这确实给你带来了干扰。毕竟,就算是你老爸我也做不到确保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每一次课都能很好的跟随啊!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靠别人监督,那不是真正的学习。”

“好吧,好像也确实是这样哈。”

“所以,如果希望下周五的地理课能变得更好,你准备怎么做?”

“下周我会去找导师聊这件事的。”

“完美!”我笑着说:“这就是能够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有效沟通。我们先说出感受,做了情绪化的表达,接着冷静分析找到了导致自己感受不佳的问题所在,最后提出了我们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尽量通过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渠道去表达和争取促成改变的发生。没有比这个更棒的事了。你要记得和学会像今天这样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步法’,并在实际中运用,就能减少很多生活中的烦恼,并且也有可能帮助别人做得更好。”

“好的,我明白了!”花卷说。

“所以,今天的总结就是:情绪不可怕,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情绪就不是一个活的‘人’,可怕的是只有情绪。”一通聊下来,女儿也帮助我成长了。

【观自在·三】欢喜

昨天,这个学期新转班来的学生张,把“每日一记”语文作业设计成了一个问卷式的,开放式结尾的故事,在故事后问是否需要重新提交一份“正常小记”,以及“我会在语文方面继续写出优秀的作品”。

我留言:“正常小记”的“正常”定义是什么?是你认为的“正常”?我认为的“正常”?还是数学老师认为的“正常”?我觉得这种方式的写作,很有创意。我相信你能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期待!

学生沈在啃大部头的欧洲史,问可以不可把“每日一记”写成读书笔记,“为什么不呢?”我说:“你想,那就去做,做你想做的,没有比这个更棒的。”

下午到家,收到B君的邮件,想着晚上回信。但困极,把二娃盘上床后,九点半不到,花卷还在洗漱我就睡着了。

今天午饭后,曙光老师来,送我一卷他手书的赵孟頫《梅花诗》,“这是我当下能够达到的最高程度,没有落款是因为我会达到更高的高度。”我低头、弯腰,双手接过来,“这幅字装裱后会悬挂在我新的书房里,我的书房也将因这幅字而变得书香馥郁。”我说。

下午上完课,洗了手,戴上耳机,打开邮箱,仔细读B君的来信——

豆总:

见字如面。

我此刻在悉尼城中的一个犄角旮旯给您写信。

学生到悉尼城中已有月余,越发觉得孤独,寂寞。时常回想起在学堂做过的荒唐事情,或惹人发笑或觉得羞愧难当,但总归还是怀念还是难过,难过这时光匆匆从眼前中呼啸而过而学生却从不觉得。难过才短短数年学生已没有了少年心气,没有了“一诺千金重”的少年心气。

托您的福,学生虽然偶有拖延却再也没有了舞弊的坏习惯。这样最多害害自己,也不会丢学堂的脸面。

今日早起看到您给X君写的信,醍醐灌顶而一扫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阴霾。仿佛今日的悉尼城也没有往日那么讨厌,仿佛朝阳也要耀眼些。又惊叹于豆总的神通广大相隔千里数月未见也能为学生指点迷津。学生沉思许久,为此次求学之旅起名:“问心”,意喻对自己诚实,无愧于心。但不论学生最后做什么决定,以什么为生,富贵也好,落魄也罢,总不会忘记在学堂的点点滴滴。

我用近一节课的时间来平复心情后开始敲回信——

B君,见信如晤。

昨天下午收到你的来信,很开心,但忙于家务,未及细看,打算晚上细读后回信,谁知晚上困极倦极,只得早早睡下,所以迟复为歉。

今天上完课后,我洗了手(手上满是粉笔灰,大概我是学堂唯一、也是最后一个还在用粉笔板书的,从这你也能看出我的“老派”和落伍了),戴上耳机,将音乐从Fluke的《Absurd》换为藥師寺寬邦的《般若心经》后,仔细读你的来信。读到你称这次求学之旅为“问心”,“对自己诚实,无愧于心”处时,起身去接了一杯水喝——如果这时我独自在书房而不是在办公室,定会涕泪横流,放声大哭。不是悲伤,不是难过,是心生欢喜,生大欢喜!“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大乘心地观经》)与自己诚实相处的人能诚实地觉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柔和对待自己。这种“柔”不是弱,而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我相信,悟性极高的你现正与自己柔和相处,也这样与他人相处,与世界相处,这是你已抵达,而我正在努力修行的方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正是学堂这段缘分让你我“心心相印”(《六祖坛经》),忍不住道一句“善哉”。

学堂的那段时光,我觉得应该会在你的人生里产生超出你预期的绵长影响,因此你或许会在未来很长时间里仍然怀念,而“羞愧”则大可不必。因为有许许多多人都像你和我一样,曾经在道德上和精神上都有过彷徨的时期。幸而有几个将自己彷徨的经过记录下来了,例如我们的这番通信,例如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个极妙的轮回安排,而且这不是教育。这是历史。这是诗。”

而孤独,是永远无法逃避的。只有面对、接纳孤独,才能享受孤独所带来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因为孤独是精神层面,而不是肉身的独自一人。但多数人无法忍受这种孤独,于是需要在群体中寻找和获得安全感。但事实是,他们愈是无法面对自己独自一人,就愈是孤独。谁能忍受,甚至是享受孤独,诚实面对自己,坦然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不接受,因为你知道那不是你的问题,谁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接受自己,和自己诚实相处就能走得更远,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孤独的旅客,因为一路上只有我们自己与自己相伴。

今天,鸟山明去世了。他的《龙珠》伴随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熊猫老师说:“我感觉我的那个时代正在消失。宫崎骏去世,我一定会大哭。”我说:“要开心,不要哭。每个人都会离开的。”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过客,我们能对自己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人生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接受,接受分离,接受世事无常,接受挫折与孤独,接受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无力感,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发自内心的去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

我现在每次一进入中学部大厅,都仿佛还看到你站在大厅中央,正大声朗读《滕王阁序》。而那时和现在的我所做的,就是霍尔顿一直想做的事:一大群小孩在一大块麦田里玩游戏,旁边没有人——我是说没有岁数大一点儿的——我是说只有我。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把他们从那儿抓过来。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回头看你在学堂的那段时光,你会发现,你现在想要挣脱的,就是未来会怀念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至于往后的人生到底会怎样,往前走吧,总有一天会到达那个远方的。

另:听X君说你在读季羡林的作品,甚慰。

另:读信,看来还是应身处静室,燃香一炷,净手正坐为佳。

【观自在·二】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

一早到校,完成了九年级语文考试的线上和线下阅卷。阅读理解题的材料,梦想上少体校但连两块钱公交车费也拿不出来的中学生大河,在母亲的贫困和在工地做农民工的父亲的艰辛面前,没有奋起去试图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现状,而是“体贴”“懂事”的“不愿加重家庭经济负担”选择向现实和苦难低头,接受现实,躺进似乎本就属于自己的生活泥潭,不但放弃了梦想,甚至放弃了抵抗和挣扎。

出这题的人,是真的坏,而且是坏到了骨子里。如果家长和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对这种教育是保持了一贯的盲从,那才九年级的学生,人生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认命了,这样的螺丝钉、拧螺丝和砖头般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不同?我不要每天和我在一间教室里学习的人们接受被别人安排的命运,不要在生活的泥潭里翻滚而被某些人美化为成功前的必须。我要告诉他们:苦难不值得美化,更不值得被歌颂。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就是苦难。我们需要学习和分辨自己经历的苦难,哪些是无法避免必须面对的,哪些是经过了虚伪美化但大可不必的,而哪些是被别人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因为那些将苦难加在我们身上并将之美化的人是不会承认自己是在美化,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在使承受苦难的人得到“升华”。

昨晚读书,读到一些关于黄巢的,在我而言是新的角度的解读。早上第三节语文课前,将这些解读补充进了“唐人五十家”黄巢番外篇。虽然这个番外篇要到至少三个月后才会讲到。

下午游学课,分享了“日日是好日”的23页PPT。课后收到学生X君发来题为“来自游学分享后被感动的一位迷失者的一些礼物”的邮件,附件里有三张照片——

致豆总:

在您和熊猫老师分享时,我的脑子里都是这首歌——Daniel Caesar的《Streetcar》。你们的分享配着脑海里的歌词,“Let me know,Do I still have time to grow?”突然就觉得很想哭,这段时间想不通的一些问题也都有了些眉目,所以在猫哥的分享结束后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回到学校后我总觉得自己被束缚,是枯萎的。可听完您们的分享后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太局限了。“幸福是一种技能,而不是感受。”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我总在等待幸福的到来,而从未想过应该去抓住它,寻找它。生命是鲜活的,我不该将自己困住。我们如此年轻,用自己的身心探索世界,发现世界,真的很重要。

ps:那三张照片是星期一放学后我结束体育课准备回家时,无意间抬头看到豆总与一位小朋友在草坪上晒太阳。那一瞬间就觉得氛围很好,阳光,草坪,和豆总都帅得恰到好处,很洒脱。

现在,太座和两个娃都睡下了,我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在暖黄的台灯光下给X君回邮件——

X君,展信佳!

我此刻正在单曲循环的《Streetcar》环绕中给你写信。

新学期入学报到那天,我负责在门口迎接学生。当看到签到名单里有你的名字时,心里说:“嗯,我就知道会回来。”但直到正式开学我才见到你。那天我在打印室准备新学期的教材,你从门口经过,和我say hello,感觉你似乎有点刻意、僵硬以及担忧。熊猫老师也发现你回来后有些不太明白原因的隔阂。我们聊过是否能为你做点什么,但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现在的状态,也不知道你离开学堂这段时间经历了什么。最后,只能等待,等待你走过来,对我们伸出你的手——因为我们能做的就是,你来了,我们在这里等你;你不来,我们也在这里等你。

但当今天收到你的这封来信时,我感到“这是真的回来了。之前只是肉身回来了,现在整个X君都回来了。”我对熊猫老师说。我们很开心!你能想象到熊猫老师那种忍着不笑出来用手捂着嘴心里又很美很开心的那双亮晶晶的眼睛里荡漾出来的欣喜。

或许是因为你丰富的经历和敏锐的感知,让你觉得与周围的人有一点格格不入。但请你相信,这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正是你的经历和思想使你变得与众不同,使你成为你自己而不是任何人眼中的,他们定义的你。

熊猫老师让我帮她把黄建为的《Over The Way》这首歌发给你。这首歌让我想起去年读过的,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因为我觉得书里有一句话就是为你而写。这句话早就为你写好了,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呈现在你的面前。而现在,就是那个我们都等待许久的,最适合的时机——“我从来都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并热爱生活,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中的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因为当一个人接受了自我的平凡,就变得不再平凡。

明天见!无限和永恒所喜欢的狂妄分子——X君!

另,和我躺在学堂草地上晒太阳的那小孩,是我家二娃,花卷的弟弟。这三张照片对我们全家来说,是一份珍贵的记忆。这些年里,是家人们帮助我成为了我自己。如果没有他们,我不可能在学堂开启人生的又一个盲盒——当老师。目前看来,似乎还算称职?

信发出后,回顾自己的这一天,感觉生活里的修行,就是在各种细细碎碎的日常中,时刻提醒自己,提防着不要堕入自责、自证和愤怒中。看见对面而来的人板着脸,两侧腮帮子下垂,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或者他背负了全人类的苦难,就提醒自己要微笑,不是给别人看,是给自己看。看,不一定就是用眼睛,还有心。

【观自在·一】美好的一天

上个月的22号,是和太座的结婚20周年纪念日。一男一女,两个不同年龄,出生于不同地方、不同家庭,拥有不同人生经历的陌生人走到一起20多年,我曾经觉得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分开就是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现在想来,也是这样。

锁骨上方埋藏着“定时炸弹”的地方又开始疼了,这次持续已快一个月。昨天睡下后,凌晨醒来,后院里风吹动铁风铃的叮铃声穿透玻璃门,环绕在床头。想:我还能听见几次这人间的声音?如果我没有听见这铃声,它是否响过?回想白天的经过,又问自己:如果今天就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会怎样度过?之前也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是一念即逝。于是决定,从今天开始,要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并且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就一定能看到明天的日出。有生就有灭,有聚就有散,这不过是事物平常的状态。不论我坚强或者脆弱,接受或者抗拒,生活都会继续。因此每天要时刻提醒自己,说话、做事,首先问自己:“如果今天就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我是否还要说这句话?我是否还要做这件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不要在意任何人的眼光和看法,去说、去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立即停止,就此放下。这就是我此后活着每一天的修行了。

今天是2024年3月5日,惊蛰。开始我这个“观自在”记录的好的开始。

早上起床时,花卷还是对我昨天在课堂上开她的那个玩笑有些生气。等她洗漱完收拾好书包,我去到她房间,说我只是希望她能与新来的老朋友延续儿时的友谊,但没有考虑到大家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郑重向她道歉。

上午8:30监考九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语文科。三位学生迟到了,还又离开考场出去放包、拿文具又再回来。一刹那觉得这样的行为真是有点过分。但立刻问自己“最后一天”的问题,就觉得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倒是考试的那间教室没有暖气,把办公室自己座位旁的暖风机搬了进去。

昨晚学生X君加我微信,没通过,并在学生群里发了一条,说离开学校后有课程和作业的疑问,可以给我发邮件。早上把小红书和唯一的游戏“三国志战略版”卸载了。现在手机里只有一个微信。如果不是工作需要,也会卸掉它。遇到X君,向她解释了没通过她微信好友的原因。她说:“没关系,豆总我也不是要问你作业,因为目前我还没上你的课。只是昨天下午拍到你们父子躺在学堂草地上看天的照片,觉得太帅了,想发给你。我给你发邮件吧。”

语文3班,依旧合班上课。因为熊猫老师觉得教材里《世界性的混血帝国》这篇文章信息量太大。

中国历史1班,“新老学生都积极互动,主动跟随,勤于思考,大胆提问,表现优秀。”我用一支墨迹断断续续的中性笔在课后记录表上写。

学部负责人黄鑫龙老师要求每位老师为明天的游学课准备一个8分钟左右的,自己游学或旅行的分享。回顾了自己2005—2023年这近20年的旅行相关,列了几个数字,做了一份题为“日日是好日”的23页PPT。

把笔袋翻了个底朝天,里面有两支红色中性笔和十几支红笔芯,竟然没有一支还能写的黑色中性笔。

在淘宝选了MUJI的一支笔和几支笔芯,让太座用折扣券帮我下单,又有了新的期待。

太座下班,从幼儿园接了二娃,到中学部来等我下班,等花卷放学。

到家,花卷让我买的高口碑校园催泪小说《见春天》到了。她很开心。

老爸身体还好,依旧每天能种花浇地。老妈仍然每天大声武气怼天怼地。

想起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里的这段话:“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你安乐,我为此而努力,但我还在学习中,并且有时会显得笨拙和力不从心。你若给我回馈,我很感激;若没有,我也要慢慢学会不恼怒,因为我的愿望是你安乐。在你追求幸福自由的路上,有机会为你做点什么,我很高兴。”

作为一个接触佛教30年,皈依了5年的佛教徒,今天才算是开始修行。真是美好的一天。

至少还有书

早上带花卷出门,进城去九华大院附近的笃也书屋,给上周买了“皂办处”手工皂的郎老师送货。郎老师在笃也书屋工作。

到了笃也,没见到郎老师,她回微信说开会去了。闲逛了半小时,我没找到想读的书,花卷倒是选了两本喜欢的,结账会员65折,顺便把皂请前台转交。

路过味研所,“据说这里的面味道很不错”我对花卷说。“可惜现在才十点半,还不饿。谁开的?”花卷问。

“这家店的老板是也闲书局的股东之一,和笃也书屋的管理团队也是老朋友。”

“那就是说你也认识他们啰?”花卷惊讶的表情有点故作夸张。

“碰巧,都算是认识。”我说。

走路去了省府路的手账文具店后,继续步行前往也闲书局。路上吃了一碗湖南面。在零下3℃的天气逛街,一碗热汤面下肚,浑身舒畅。

在也闲书局,花卷喝着书局特别赠送的毛峰茶,看她在笃也书屋买的两本书,我鼓励她开始在手账里做读书记录后,就一架一架去找书。中间秋蚂蚱来了,一本一本看我找来放在桌上的书,看到尼采的《教育家叔本华》,问:“涂尔干的读过没?”。

“没。”

“那你来。”我跟着走到教育书区,他从书架上先抽下来涂尔干的《教育思想的演进》,“这个可以读一读。”递给我。又抽下来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递给我。“布尔迪厄呢?”他回头看着我问。

“要。”

他又抽下来布尔迪厄的《国家精英》,“把这几本读了就知道西方教育的起源和核心了。”

走回他的办公室,闲聊半小时,得一睹他二十几岁时读书的抄书本。他说那时候穷(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如此),买不起书也没什么书看。一发现新华书店有内部发行的书,就撺掇朋友买下,借来读。书是要还的,于是就抄。一脸的追忆逝水年华。看了手抄本,我就明白为什么这么些年我还做不成一个诗人的原因了,那就是一个文艺青年的必修课和基本功。继续聊了2023年《也闲小记》出不了的原因种种,聊了易中天的“易中天中华史”已被全部下架……

末了,一起感慨当下的不堪、苦闷,以及没有时间读书。我们都有一种阅读的饥饿感,看着满架的书,都想读,总觉得自己读的书还不够。“读书是无用的,但是事关彼岸。”我赞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我忘了是谁说的了。”

“不过不管怎样,至少还有书可以读。”我说。

“对!至少还有书。”

今天在也闲书局购书十种——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三种:布尔迪厄《国家精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尼采《教育家叔本华》、赫尔曼·黑塞《荒原狼》、让·埃默里《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道格·桑德斯《落脚城市:最后的人类大迁移与我们的未来》、戴维·希普勒《穷忙》、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钱锺书《钱锺书集:宋诗选注》。

结账把书放进书包里时,手里拿着“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三种对花卷说:“2024年,如果能读完这三本……”

“那就是大成就了。”她说。

“对,大成就。”

【2023书影记】我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中

“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2023年,用博客记录生活的第18年。这一年里,敲了19.5万字,总字数超过220万;观影148部/集,比去年多看了43部,总观影量1805部;读书109本,比去年少读了3本,总阅读量1401本;连续六年,年阅读/观影量过百

“只要我还一直读书,我就能够一直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与自己的无知、狭隘、偏见、阴暗见招拆招。很多人说和自己握手言和,我不要做这样的人,我要拿石头打磨我这块石头。会一直读书,一直痛苦,一直爱着从痛苦荒芜里生出来的喜悦,趁兴而来,尽兴而归,在一生中这是很难得很难得的一件事。”——加缪《置身于苦难与光明之间》

我不要和加缪一样,那么痛苦,并且我也不是加缪。但书还是要继续读的。所以在2024年,我要和自己握手言和。少读些书,尽量控制在一个月读一本(套)的节奏,慢慢读,多读一点好书。我读过的绝大多数书籍,都不值得再读。只有我认为的好书除外。我对好书的判断标准单一,即这本书我是否会想多次去读。每一次读“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的嘬着,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我的身体里,不仅渗透到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腾,冲击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这样我工作的时候,心里就注满了一种辽阔感,无边无涯,极为丰富,无尽的美从四面八方向我喷溅。所以当我的目光落在一本有价值的书上,当我一行行阅读这些印刷的文字时,这书留下的也唯有非物质的思想而已,这些思想扑扇着翅膀在空气中飞。”

仙儿

拒绝了某旅游公司的研学开发合作。对方董事长说教师还是比较单纯。我说就是为了活得单纯点才混入教师队伍的,并且既不需要向谁再证明什么,也不需要争取谁的认可,所以实在找不到合作的理由和基础。在座的一位说,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了解他。我说这个可能对绝大多数人有效,但我很少发朋友圈——没什么好炫耀的,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于是我的男神,也闲书局的秋蚂蚱说他如果是神,我就是仙。那一刻,耳朵里响起了二手玫瑰的《仙儿》:我落人中然自在,本是天上逍遥的仙儿。

才上了两天课,却感觉非常疲倦,就像是已经连续上课十天。可能是因为这两天的变化和调整动作太大,精力和体力消耗太多。

变化和调整是,从原本这学期不上初中的语文课,到以我的自编教材作为中学部从六到九年级的通用教材;根据学生状态和基础,恢复三个语文层级,我还是上最高阶班级;突击调整我自编教材2.0版给另两位老师去熟悉内容,也就是这两天的事。

地理、历史、语文、游学到高中的中文经典,课程跨度更大;年级跨度依旧从六年级到高中。累极,收获也极大,一个人挑战整个中学的文史地和作为课程产出的PBL项目——游学,一个人就是四分之一个中学,唉呀我说命运呐,啊,生存啊!(二手玫瑰《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