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尺宅叟

关于尺宅叟

唾沫星子如月季花般四溅反刍流逝青春

【观自在·七十一】阿Kun三件事

阿Kun是这个学期近半才转来的新生,率真、可爱,喜欢拳击。他来到幸福学堂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就像闯进一片陌生森林的鹿,跌跌撞撞,这里瞅瞅那里摸摸,用自己的方式在熟悉和了解这里,而我任教他的中国历史,语文也常常合班一起上,于是也就有了一些关于他与我的趣事。

端午运动会那天,大雨。我把二娃交给幼儿园老师帮忙照看,就忙不迭去给冒雨站在运动场上等待入场的花卷撑伞。伞不够大,我只能搂着花卷的肩膀,尽量保证她不被淋得太湿,因为我不想她周末感冒发烧在家躺两天。阿Kun看到这一幕惊呆了:“豆总!你怎么可以当众搂着女学生?这也太那啥了吧?!花卷你没事吧?!”语气中满是关切。

“这是我女儿啊!”

“女儿?花卷,豆总是你老爸?”

“对啊。”

“哇~花卷你太幸福了,有这么博学的爸爸当你的老师。”阿Kun眼里慢慢都是羡慕。

————

一天午饭后,花卷来办公室:“老爸,有人想认你当干爹,但被我无情拒绝了。”

“干爹?什么情况?人家要认我当干爹,怎么就被你拒绝了呢?”

“我刚才在三近斋,阿Kun问我他可不可以当你的干儿子,我告诉他‘我爸已经有儿子了’,他就失望离开了。”

————

“豆哥,你每次打乒乓球是不是都不认真?”大课间,我被小学二年级的潘神3:0打下后阿Kun问。

“啊?我刚才没有放水啊,为什么这么说?”

“他们说你认真打球很厉害,学堂根本没有人能打得过你,但是我看你并不总是赢,有时候还败得很惨,就像刚才。”

“哦~传言总有被夸大的成分。比赛嘛,总是会有输也有赢。”

“你不要装了。一会儿你一定要和我认真打。”

我每一球都是全力以赴的。放马过来!”

【观自在·七十】你可以试试

语文,继续白居易《琵琶行》。

昨天讲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昨天白的附加作业是“关于景德镇”,于是先请他站到半面墙那么大的中国地图前,先从地理的角度来告诉大家景德镇在哪里,再介绍何为景德镇,以及景德镇是否唐朝就已成为景德镇。他没有准备好,所以再给一天的准备时间,明天继续来分享。对一位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论是这个知识的学习、消化还是当众解说的勇气和能力,挑战都非常大。期待。

对我来说,居所和教室一定要有地图在墙上,并且越大越好。家里墙上的巨幅地图占了半面走廊墙面。地图对学习来说多有吸引力、有多重要?昨天我代IG班中文课,而X君这个学期的中文课都是自行安排的自习。

“我来了你还要自习?”我问。

“虽然是豆总,但这节还是中文课啊,我的中文课都是自习课。”她说。

“那好吧,其他同学,我们去三近斋吧。”

“等等,豆总,你这节课要去墙上有地图的三近斋上?”

“你知道的啊,没有地图,我什么课也上不了啊!”

“那……我还是不自习了,我申请这节课‘蹭课’行不行?”

“欢迎蹭课。”

今天从“去来江口守空船”开始。至“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春江”和“月夜”,重温了之前课程内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花朝”重温了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取酒还独倾”则借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为解。

末了,“江州司马青衫湿”,讲解了课题作业其实是考查诸君是否认真阅读教材。

课题作业:唐时州的长官称刺史,其佐官有别驾、长史、司马,或置其一二,中叶以后,多置司马,为从六品上或从五品下。白居易《琵琶行》末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此时白居易官为“司马”却着“青衫”是否违制?

课题作业的答案,就在“唐人五十家之四:七绝圣手王江宁”这个主题的《唐代衣食住行》一文“唐代服色”中——唐太宗贞观四年(630),规定官员服色为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自此以后唐代官员常服的服色基本都按品级以紫、绯、绿、青为准。这里的品级指的是散官品级,隋唐时官员常服均以散官的品级为准。因此白居易虽然身为从五品下的江州司马(职事官),但并不能穿绯衫,而是依散官将仕郎的从九品下的官品穿青衫,所以才说“江州司马青衫湿”。

“那把这一段抄下来是不是就可以了?”有“新”生问。

“你可以试一试,因为我们并不总是从正确中学习。”我笑答。

“我劝你千万不要试,你要相信豆总的作业不会这么容易的。”吴说。

“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抄下来,只是你还需要补充你自己的看法,哈哈哈”花卷说。

三天粗略讲完《琵琶行》。明天开始第四十一个主题,唐人五十家之十二的“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观自在·六十九】连尿都没时间屙

每天上午有四节课。今天上午我原本三节课,再代一节IG班的课,一上午四节课从六到十一年级,从语文到中国文化常识再到历史车轮战,课间只有5分钟,擦了黑板,洗掉满手的粉笔灰,回办公室喝水、换教材,连屙尿的时间都没有。一上午下来唇焦口燥同头昏沉,差不多都忘了课上讲了什么没讲什么。

【语文】

语文合班,继续讲《琵琶行》,从“轻拢慢捻抹复挑”讲到“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位于现在的景德镇市,景德镇因制瓷于景德年间而得名。“是什么瓷?为什么要叫景德镇呢?”白问。“很好,这就是你今天的语文课作业,关于景德镇,查到资料后明天来分享。”

花卷第一个提前交来语文期末笔试《AI时代的教育》,800余字的文章里提到了机器人、学堂的电子产品管理、同学用ChatGPT做游学方案和有老师提议将ICT教室改为电竞房,“很有想法,但不做评价,但还是那句,做好自己。在这个被手机‘驯养’的时代,真的就只有读书和做好自己才能‘杀出重围’啊!”我在后留言:“保持阅读和独立思考,做好自己就已足够。”等级“A”。

【中国文化常识】

这节原本是IG班(出国留学预备班)的语文,我代课,就只好讲中国文化常识的内容。今天讲“美人”、“淑女”和“佳人”有什么不同。从美人配英雄开始,诸君想到貂蝉、吕布和虞姬、项羽这两个组合,由此开始发散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西施浣纱、昭君出塞、貂蝉拜月、玉环羞花这中国古代四大美人,顺带说了一下貂蝉存在于《三国演义》里,历史上并无此人。“淑女”从《诗》的起源到《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与身材无关,是指女子文静、善良。而“佳人”是集“美人”与“淑女”为一体的,男子心中的完美梦中情人。

【中国历史】

“七月一号下周一要交的东西好多啊!有语文期末笔试、历史期末笔试、六月阅读简报、课题作业、预习作业,我一共要交八份。”吴说。

“所以提前两周让你们准备。”

【读书记1450】尹烨《做从容的父母》

大家特别习惯生一个“蛋”,然后告诉这个“蛋”,我们上一代当母鸡也就算了,你下一代可要努力变凤凰啊。实际上,家长常常忘了自己要先变成凤凰。所以教育的本质应该在于“执我”,也就是“执你自己”。父母有什么想满足的,就自己去满足。生活中要给自己一些“小确幸”,讲大道理是没有意义的

追求确幸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过程。你的确幸是要求你每天都往前走就好,而不是一定要获得确切的利益回报。你想要得到什么,都得自己先行动。

每一个人最容易做的事情都是要求别人,但他们忽略了最可能实现的路径是改变自己。一个人不可能自己都不学习、不改变,却永远想着去要求别人去学习、去改变。这实际上就是很多家庭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教育上,一切都要反求诸己

学习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需要用心坚持。能把学习变得快乐是一种本事。没有人天生就会爱学习,顶多是对某个方向有兴趣,肯主动去琢磨和钻研,他就会慢慢地变成会学习,然后才开始爱学习。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种子,驱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内驱动力,就可以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孩子是从父母身上学习,父母唯一能改变的,其实就是自己。自己变好了,所有事情都会变好。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自己不看书,为什么还要逼着孩子天天看书?

孩子的知识量和阅读量是正相关的,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的藏书量也是正相关的。读书这个习惯,它不可能是某一天突然养成的,势必是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热爱和坚持才能形成。它萌发于幼年,受父母及周遭的影响,却最终显现在个人生命中的各个阶段。所以父母应该在整个家庭营造读书的氛围。一个家庭至少应该有一千本藏书,分别是自己想读和要读的书、建议孩子读的书和孩子要读的,覆盖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书。让书成为家庭环境的一部分,随时都能看到书,随手都能拿到书,一千本书就是一千种可能性。每天哪怕只抽10分钟全家一起阅读,慢慢孩子的阅读习惯就可能培养起来,自然就会爱上阅读。

书看得足够多的时候,人就会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并越来越自洽,越来越明白自己应该是去跟整个人类比,应该是考虑怎么去为人类已经实现的成就添砖加瓦。一定不能跟别人去比,跟别人去比,跟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这些都没有意义。

对于每个普通人而言,终身学习不是说必须要去念一个什么班,必须要去读一个什么学位,你就在自己的岗位上日拱一卒,自己跟自己比就够了。不用去在意外界是怎么看你的,有多少人喜欢你,一定就会有多少人讨厌你。所以人最重要的不是凝视“暗”,而是寻找“光”。这就是“达观”的人生态度,就是既不乐观,也不悲观,对任何事情都可以两面性地包容看待,遇到任何情况都觉得这并非意外,只是概率不同而已。这样才能做到既万事努力,又万事随缘。我们缺的,难道不就是这种状态吗?

在科技上,我们每一代人都在颠覆上一代人,人类持续进步的本质就是这一代人不怎么听上一代人的话,所以我们才能走到今天。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给到孩子的教育,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间都是平等的,甚至人和万物之间也应该是共享地球的,所以不用去羡慕别人,只要做好自己。不要忘记去看书,不要忘记去实践,把很多事情都做到知行合一,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活出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理想的教育势必是从父母自我改变开始的,只要父母从每天的小确幸开始做起,那剩下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尹烨《做从容的父母》,广东经济出版社2023年5月1版,2024年5月6印。总阅读量第1450本

【观自在·六十八】打一个响指的时间

开讲《琵琶行》。从序开始,诸君一人一联,行行讲解,能讲多少讲多少,讲不清楚的我作补充。一节课推进到“似诉平生不得志”。

花卷提前两周提交了她的历史期末笔试《我的2024》。“过去与历史,有什么区别?我个人认为,过去更个人化、更私人;而历史会更开放……那什么是现在、什么是未来?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互通的,当我打一个响指的时间,当你说现在时,现在就成了过去;当你说未来时,未来就成为了现在,然后又成为了过去……人们不该简单去定义自己的过去好坏与否,因为每件事都有它的利与弊。”洋洋洒洒千余字,有自己的想法,有概念、也有自己的事件和总结。可惜,字迹潦草并且“耶稣”的“稣”写错了,一个很小但很严重的错误,只得了B+。

下午陪考九年级理综。

【观自在·六十七】完美跑题又成功挽回的课

【语文】白居易两篇半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很多人都写过,今天讲白居易的“菱叶萦波荷飐风”,顺带重温了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

“菱叶萦波荷飐风”,菱叶小而低,贴近水面,所以是水波荡漾;荷叶高大,所以风中摇曳。仅用了七个字,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种动态。学堂的目标是诸君能中文精通,英文优秀。我们不一定能写出如此传神的诗句,但至少要学会欣赏,哪怕只是浅浅的。

“荷花深处小船通”,“小船通”通行的解释是两船在荷花池深处相遇,作相遇解。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应作“交通”,“交通”在现代汉语时一个词,古汉语中“交”是交互,“通”是往来,应是在荷花池深处,小船们来来往往。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句,小船上的一女子在来来往往的小船上看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想打个招呼说点什么,又不好意思,低头一笑,头上的碧玉发簪就掉到了水里。发簪有没有捞起来?谁捞起来的?是女子的心上人捞起来并送还给了女子吗?一串的疑问,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留下了可供回味的空间。

《卖炭翁》这篇,没有太难。“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天遂人愿,“夜来城外一尺雪”,于是“晓驾炭车辗冰辙”,进城卖炭去。天刚破晓从南山拉着一车炭出发,中午时分到了城门边,冰雪融化,牛困人饥,无奈只能在泥泞中歇脚。这时两骑下级宫使翩翩而来,手里拿着文书称是奉皇命采购木炭,就牵着牛向北而去。“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本来老翁是想着“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靠卖炭的钱来买吃的穿的解决温饱问题。天也遂人愿,天冷了,炭可以卖个好价钱。但谁知宫使拖去一车千余斤的炭没给钱,只把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在牛头上以充炭价。半匹长不过6米,一丈最多3米,总共不到10米长,并且绡、绫都是丝织品,卖炭老翁指望靠这车炭能吃饱穿暖的希望也落空。

从“黄衣使者白衫儿”的宫使在市场采购中的恶行,回顾了昨天课上讲的“永贞革新”其中一项“罢宫使”的原因。革新八个月就失败,从而导致“二王八司马”事件。

《琵琶行并序》,为诸君读了两遍,强调了十余个字的读音。要将内容,先得弄清楚读音。明天开讲。

【中国文化常识】

原计划要讲“毛病”这个词的来源,以及为什么现在会用“有毛病”、“挑毛病”、“老毛病”来指代疾病、问题或缺点。但一如既往,从开头就发散。峻豪君一听到“毛病”,就想到曹操找华佗治头痛病。为了纠正他“华”作为姓氏读第四声,如华雄,以及第一、二声的意思,当读为“花”时,又与“花”的不同,举《诗经·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为例,再举“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的“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为例。“以前又上了个假学。老师说的是读第二声。”尚友君说。

从《庭中有奇树》说会“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行行重行行》,X君想起《迢迢牵牛星》中“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句,我从“机杼”引至“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的《木兰辞》,顺便讲了木兰不是历史中人物,并且是在《隋唐演义》中才开始姓花。木兰的对手是北方游牧民族,但这时既不是匈奴,也不是突厥,而是柔然。匈奴在汉武帝时,农耕民族第一次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促使匈奴分裂,南匈奴归汉,北匈奴西迁建立了匈人帝国。匈人帝国的阿提拉和后来蒙古人的成吉思汗,是被欧洲人基督徒称为“上帝之鞭”的两个男人。蒙古人西进,名将怯的不花在现在耶路撒冷北败于使用蒙古人战法与蒙古大军作战的埃及军队。所以蒙古大军最终其实是败于自己。现在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的首都,但实际控制在以色列手中,有200多万穆斯林被困在有贵阳市面积大小的加沙地带。因为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所以形势非常复杂,任何一方独占,都有极大可能会引发新一轮“世界大战”——基督教是世界上教派最多的宗教,有一万多个教派,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美洲国家信仰新教,以俄罗斯为主的国家信仰东正教,大部分老牌欧洲国家信仰天主教,而犹太人在这个世界上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家掌握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能源。这时,下课铃想起。“所以,谁一旦引发世界大战,谁才是那个有毛病的。‘毛病’跟‘毛’确实有毛的关系。来,教材拿回去看看吧。”一节完美跑题又成功挽救回来的课。“豆总,以后这个课能不能换到三近斋上?没有地图,地理历史的时空全靠想象,一点也不直观。”尚友君说。“好,我给帅老师申请下。”

本节课原本准备的内容为:“毛病”最早是指马身上的毛有缺陷,聚生作旋涡状。此语出自北宋许洞所著《虎钤经》一书,该书卷十《马毛利害第一百一十一》中列举了一批不祥之马,这些马的特点都是马毛有病,比如“目下有横毛者,名死泣”“旋毛在吻后者,名御褐”“腋下有回毛者,名挟尸”等,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已上马毛病者,不利主也。”

【读书记1449】马伯庸《长安的荔枝》

李善德考上公务员已十九年,但因为不善经营各种关系,就算是在都城天子脚下,四十二岁了也只是个从九品下的司农寺上林署监事,一个小得不能再小已经算不得是官的官。

为了安顿妻女,为了一家人能在长安有一个家,李善德一咬牙罄尽积蓄付了30%首付,贷款两百万(贯),本息结算三百九十二万(贯)买下一处四环外的二手房。办妥手续本以为只要勤勤恳恳就能慢慢还清欠款,谁知被上司和同事设计揽下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贵妃庆祝生日,从五千里外的岭南运送鲜荔枝入京,而荔枝采摘下树三日即腐。

李善德被迫不可为而为之,放手一搏,还有一丝渺茫的机会,否则刚准备开始的新生活就要戛然而止——自己身首异处,妻女因为负债而被卖为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最终,当然是“一骑红尘妃子笑”,但各种艰辛,活生生一部当下职场社畜拼了命才险险上岸的“纪实”。一将功成万骨枯,千古艰难唯做事。“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守的规矩。”奔忙一场,职务、地位高于自己者若心存歹意,定死无葬身之地;若尚念及一丝人情,抬手也便救了。生死与否,皆操于那些神仙,自己没半点掌握,直如柳絮浮萍。可叹我却是一个凡事要讲规矩的人,所以职场混不下,商场呆不得,乡镇幽居,不与人来往,于我于人皆得一点自在安宁。

马伯庸《长安的荔枝》,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10月1版1印,11.8万字,昨天日暮时分收到,今日午后读完。继《显微镜下的大明》、《风起陇西》、《三国机密》之后的第四本马伯庸。总阅读量第1449本

【观自在·六十六】随课附赠一点新知

讲完《陋室铭》,刘禹锡最后一篇,“刘白”这个主题完成了三分之一。

白居易复习了《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大林寺桃花》、《暮江吟》、《钱塘湖春行》、《问刘十九》和《长相思·汴水流》等七首,并随课附赠了一点新知。

《赋得古原草送别》,为白居易十六岁时的应试习作,“赋得”为科考限定考题前需加的规矩。

《忆江南》唐时为教坊曲,晚唐、五代时成为词牌,所以再看到《忆江南》时,到底是教坊曲还是词牌,得看作者。

《大林寺桃花》,大林寺位于庐山中,此时白居易已在江州司马任上。

《暮江吟》中,“真珠”即“珍珠”。

《钱塘湖春行》中,“绿杨阴里白沙堤”的“阴”通“荫”。

《问刘十九》中,“绿蚁新醅酒”是写实,“灯红酒绿”也是写实,因为唐时还没有蒸馏法, 新酿的酒是微微泛绿的。

《长相思》是词牌,以白居易这首为正体。

明天白居易的《卖炭翁》和《琵琶行并序》才是这个主题的重点,也是“二王八司马”的延伸。

【乡下父母的人生课】3:自在

“妈妈,我还要一个面包。”大娃回头对陪二娃坐在后排的太座大人说。

“我也还要!我也还要!”二娃也赶快呼应。

“你再和弟弟分一个吧。一会儿你们到学校还要吃早餐,只是吃这种小面包吃不饱的。爸爸你要不要?”太座问。

“不用。”

“爸爸一向很自律,我们都要向他学习才是。”

“自律才有自由。当然,也有一个说法是‘自由才有自律’,但我认为那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因为一个人不懂得自律就不能理解什么是自由。这就像唐玄奘与驻守烽燧的武将王祥的那番对话——

“王祥对玄奘说:‘一个持戒的人,像是很幸福的样子,但不自在。’

“玄奘说:‘更自在些。’

“王祥问:‘为什么?’

“玄奘答:‘知道什么当做什么不当做,岂不省心?’”

【读书记1448】晋美彭措《不离》

“科学技术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佛教则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快乐,遣除内心世界的愚暗。

“三界中最大的恶魔,就是我执。一切恶魔和鬼神,都是我执的‘部下’。我们天天与这个大魔王朝夕相处、形影不离,除了他之外,就再也没有一个外在之魔了。米拉日巴也曾说:‘如果自己的心没有变成魔,那外境上没有任何一个魔。’

“所有痛苦的来源实际上是我执。只有从根本上斩断我执,才能让痛苦荡然无存。诚如寂天菩萨所说:‘世间一切灾害,恐怖和痛苦,皆从我执而生。’

“每个人在不久的将来,注定都会走上这条路——离开这个幻化无常的人间,离开自己最爱恋的亲人。因此,对于今生的一切,我们没必要过于执着,而应抓紧时间,为长久的安乐修行正法,为死亡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不离》,晋美彭措口述,索达吉堪布编译,华文出版社2014年1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448本

莫舍己道,勿扰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