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阮义忠

【读书记1453】阮义忠《正方形的乡愁》

世间万象,真正的贵贱美丑不能光看表面。许多绚丽堂皇的东西,实质上却在侵蚀着善良美好的根本。(《家乡的水肥车》)

人跟环境的关系,最可爱的部分就是那份归属感,感觉自己是这个大环境的一分子,而大环境也有一个小角落是专门属于自己的。你能体会到它细微的变化,听到它在不同季节、不同天候的呼吸。而它也会倾听你的心声,无论高兴、惆怅或埋怨,都能得到它的随喜、理解与包容。(《追风的小孩》)

一切都会灭,到底什么会留下来?我相信,那应该就是生命的感动。我们在活着的时候被什么感动,因而也做了一些也能感动别人的好事。所有的这些感动形成一个个善的循环,代代相传,便是不灭。(《代代相传便是不灭》)

拍这张照片时,我正值英姿焕发之年,如今已被称为老先生。但我依然有梦想,还在勤快地拍照、写文章,兴致勃勃地过日子。我觉得自己的心态从没老过,而且越活越乐观。人生是苦是福,端赖面对现实的态度,躲避只会导致痛苦,坦然接受才能化苦为甜、轻安自在。(《等野台戏开演的老妇》)

淘来的二手六成新封套丢失的阮义忠摄影散文集《正方形的乡愁》,九州出版社2014年3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453本,《人与土地》、《都市速写簿》《想见看见听见》《失落的优雅》后的第五本阮义忠摄影随笔集。

【读书记1452】阮义忠《失落的优雅》

旅行的乐趣有时不在找到了什么,而是让自己迷失在未知之境。(《佛相、人相、庄严相》)

当时我只明白事理,现在稍懂佛法,便晓得人人本具佛性,只是累生累世的无名之垢愈积愈厚,覆盖了这颗明珠。时时勤拂拭,莫再惹尘埃;自净其意,口说好话,身行好事,庄严相自然显现。(《佛相、人相、庄严相》)

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并非任人摆布的静物,人、事、物之间的关系随着位置不同随时在变动,摄影者和被摄对象的距离与角度也是如此。任何一个细节都会牵动全局,照片的成功与失败,就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那般绝对。(《完美的那一刻》)

人人对优雅的解读不同,它可以是一种养尊处优,也可以是一种身段、内涵或风采。以我的体会,那应该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一种把自己缩小,天地反而会变大的境界。人人克己复礼,许多失序的现象就能恢复正常,也才能再度找回失落的优雅。(《回家与离乡的路上》)

淘来的二手八成新阮义忠摄影散文集《失落的优雅》,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7月1版、9月2印。总阅读量第1452本,《人与土地》、《都市速写簿》和《想见看见听见》之后的第四本阮义忠摄影随笔集。

【读书记1436】阮义忠《想见看见听见》

“当极度苦闷时,我经常反刍着以前的摄影经验聊以自慰。在杂志任职期间,摄影不但是我的工作、兴趣,更是一种生活。每天走在路上,周遭的人事物对我来说都是活生生的一出戏。只要定神就能欣赏得很愉快,记录得很兴奋。”我在报纸和杂志工作期间,每天有六到八小时流连在街头拍照,风雨无阻,乐此不疲,摄影带给我的快乐一度让我感慨生命是如此的可爱,生活是如此的丰富。

“天下没有不努力就能完美的婚姻,唇齿相依也会不小心咬到。两个有缺点的人,磨合得好,就会变成完美的结合;磨合得不好,无论谁是玉、谁是石,下场就是俱焚。能互称一声老伴,其实就是两个永不放弃的人,共同寻找着在每个阶段结合的方式。”昨天,太座大人问我余生除了西藏,还想去哪里走走看看。我想了想说台湾。他问为什么不是香港而是台湾,因为我们相遇相识在深圳,那里与香港只是一河之隔。我说香港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消费的地方,而台湾让我感觉那里更有文化。说到台湾更有“文化”,我脑子里跳出来的是侯孝贤、阮义忠、胡德夫、李宗盛、罗大佑、齐邦媛、王鼎钧和龙应台这几个名字。侯孝贤和阮义忠,是对我影像的影响;胡德夫、李宗盛和罗大佑是音乐的熏陶;齐邦媛、王鼎钧和龙应台是给我文字的滋养。一个地方、一段时光,与人产生联系、产生记忆的其实就是那时、那里的那些人

“摄影很容易就会让初学者上手,聪明学生稍微使点力就有成就感;但瓶颈也来得快,绝大多数都是过不了关就放弃。看多了就不难明白,借摄影追求艺术成就容易失望,将摄影视为信仰方能长久……佛教慈济基金会创办人证严法师队‘宗教’二字的解释简明而宽广:‘宗’就是人生的宗旨,‘教’就是生活的教育。正信的宗教都是在启发人的善念,引导大众将利己之心转向利他的大爱。”

“人生在世,于任何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榜样。每个人因缘不同,效法的对象当然也不同,可最终的目的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好’的定义是什么?做对自己有益的事叫自私,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才叫好。

阮义忠《想见看见听见》,二折淘来,九成自然旧,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1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436本。第一次读到阮义忠的书,是2015年的《人与土地》。第二本是上个月读完的《都市速写簿》。这是第三本他的摄影随笔集。

【读书记1419】阮义忠《都市速写簿》

鼓吹物欲是跨国度、跨宗教、跨语言的,贪念一起就该拥有,空虚生起便得满足。市场经济当道,商人想尽办法刺激消费,人们被物欲牢牢所控,拥有再多也嫌不够,满足的下一秒又是空虚,终至迷失于滚滚红尘之中。(《万国旗下的物欲之火》)

流行文化就是如此,最想表现的图腾,日后却往往成了想去除也难的刺青。(《照见存在或消失》)

都会生活的节奏快速凌乱,环境善变而不易捉摸。人际关系防卫而疏离,所有人都像是活在不同次元的空间,不时擦身而过,却始终没有交集。其实一切镜像所映出的都是心像。心硬,外在事物都冷;心软,所见所闻才有温度。(《城市迷宫的出口》)

一位令人感到温暖的小人物,无论如何都比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成功人士更有存在价值。(《成功人士》)

证严法师说:“幸福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快乐来自于知足,想想已经拥有的一切,就会知道自己的幸福了!(《幸福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

力气不使出来,身体就会羸弱;吝于付出关怀,心灵就会枯萎。这个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却不是个个都做得到,其间的差别就在于有无将例行之事视为修行,是否有一日不做功课便会懈怠的警觉。(《运动与参禅》)

如果摄影只是一份专业工作,那别人的悲剧永远是别人的悲剧;若能以同理心观看,那人人都是一部经,都在揭示苦谛。(《别人的悲剧》)

佛教形容勇猛精进的大修行人为龙象,因水中以龙、陆地以象为大。象虽然体型、力气皆大,却性情平和不伤生,负重操劳不生嗔恨,在山林野地悠游自在,虽不见其乐,也不见其苦。无苦无乐的清净生涯,正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化缘和尚与大象》)

在顺境的时候持“无常观”,在逆境的时候持“因果观”。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空城记》)

阮义忠摄影散文集《都市速写簿》,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9月1版1印。四三折淘来旧书已四个月,今天在办公室读完,又想起自己做摄影记者和自由摄影师那几年每天在街头拍照8小时,那时觉得辛苦,现在想再抽出时间去拍照,早已没有了那种敏感和精力。最好的照片也都出自那个时候。

第一次读阮义忠的书,是2009年的《当代摄影新锐》(中国摄影出版社1990年版)。那时自学摄影,每个星期都走路往返两小时去省图书馆读书、借书,两年时间把馆里面关于摄影的开架书都读了一遍,也边走边拍了两年的街头。上一次读阮义忠的书,是2015年的《人与土地》(九州出版社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