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梁实秋

韭梁朱许王

上午雪霁,太座上班,二娃去了幼儿园,与女儿在家围炉晏坐,她读她的书,我备我的课。

汪曾祺《韭菜花》一篇,录有唐末五代杨凝式《韭花帖》,韭菜花配小肥羊的美味。五代以后五百多年的明朝,美洲的辣椒从欧洲传入中国,先是在沿海地区被当做奇异植物观赏养眼,后又用了百多年才在蛮荒内陆的贵州有苗族人食用养胃(见曹雨《中国食辣史》)。在我家,太座用花溪筒筒辣椒加肉片炒韭菜花,红的辣椒和番茄,绿的韭菜花,白的肉片和葱段,齿颊鲜香,实谓珍馐,可助我口服米饭三碗。

“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昨天在梁实秋一篇文章里读到这句,梁说是朱晦庵的句子。中午与女儿口服毕黎氏销魂炒饭,手挽着手,我们一起出门踏雪寻梅,折回腊梅一枝,插在陶罐里,满室生香。闻香就想弄清楚这句“寻春”出自朱熹的哪首诗,查了一手,出来朱熹《出山道中口占》和许月卿《川原》两个结果:

出山道中口占
宋·朱熹

川原红绿一时新,
暮雨朝晴更可人。
书册埋头无了日,
不如抛却去寻春。

川原
宋·许月卿

川原红紫一时新,暮雨朝云更可人。
灿若中兴红药相,嫣然何虑海棠嗔。
天将好景烦吟笔,我自清时作幸民。
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

这一句不论是出自朱熹还是许月卿,都是“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梁实秋的“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的“何日了”应是记错了。

朱熹生卒为1130-1200,许月卿生卒为1216—1285,不排除许月卿在朱熹的原作上再创作的可能性,不过我更偏向于像《画》(远看山有色)这首五言绝句一样不是王维的作品而被后人安在王维头上,因为朱许二人都是江西婺源人,许月卿名气远不如朱熹,于是许的诗被后人剜心掏腹后就被成为了朱熹的作品。没读过《晦庵集》,纯属猜测,如有雷同,实属不幸。

说到《画》这首五言绝句,它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集或《全唐诗》中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中四句;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语文课本一年级上册,原来标注这首诗的朝代和作者信息是“唐·王维”,后来改为“宋·佚名”,现在的部编版干脆不写朝代和作者了。

【备课手记】中学中文第一课:教育你的父母

梁实秋《教育你的父母》,为《雅舍小品》中一篇。我放到新学期第一课,很明显的别有用心——从来都是父母教育子女,老师教育学生,但这一次要让学生先学习如何去教育父母。因为“‘养不教,父之过。’现在时代不同了,子女也负有教育父母的义务。话说起来好像有一点刺耳,而事实往往确是这样。”并且在我看来,有些父母确实是需要被狠狠教育一下的。

教育的方法多端,言教不如身教。父母并非低能,大抵也会知道模仿。旁敲侧击,教他见贤思齐,争上游。年轻人没出息,犹有指望,指望他有朝一日悛悔自新。做了父母的人还把自己做不到和没做到的事要求子女去完成,美其名曰“要有远大目标”,这么没出息的父母还有什么指望?所以现代子女应该明确告知父母,自己的人生目标要自己去完成,“吃到老,学到老。”西谚有云:“没有狗老得不能学新把戏。”岂可人不如狗?

子女还应该早早提醒父母,老境如何打发,也宜早为之计,告诉他们如何储蓄以为养老之资,如何锻炼身体以免百病丛生。最重要的是要他们心理有所准备,需要自求多福。颐养天年,与儿女无涉。不要等到七老八十,面如冻梨,痴呆黄耈,步履维艰,自暴自弃。

冻梨,又叫冻秋梨。朱熹有“面似冻梨头似雪,后生谁与属遗经。”句。为什么说七老八十面如冻梨,是因为梨冰冻后表皮会变成乌黑色。人又老,脸色又差,命就不久矣。

【备课手记】一翻书就翻到《书》

中学部的中文课,我虽然完成了自编教材,选定了辅助教材,但要完成全部课程设计,起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原计划今天完成第一个教学周五至六个课时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课程准备,但只完成了一个课时的内容。事与愿违,生活总是这样。

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里,我选了《教育你的父母》《沉默》《书》三篇来讲。第一个教学周第一课,就准备一起读《教育你的父母》,然后是《书》《沉默》。周末写作,要求学生回家去和家人讨论“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教育的定义、分类、方法、历史,还是教育中的人或是其他什么,并记录和总结出讨论结果(观点)。因为所有我们生不带来,而又是将来所需要的东西,都要靠教育的赐予。因此,教育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家庭,人们都在以其价值标准,去推行或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不论这“正确的”教育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都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一起付出努力。努力是艰苦的。因此,教育首先不是要赚取时间,而是要多花一点时间,多花一些时间给教育中的每一个人

然而,今天完成的一个课时内容,是《书》这篇。因为一翻书就翻到《书》,就去不了其他地方了,还密密麻麻写满了眉批旁批。梁实秋不仅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而且是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能翻译莎士比亚的文字,写起散文来,随手拈来的不只是好,处处的学问沁在字里行间,高山仰止,润物无声。

“从前的人喜欢夸耀门第,纵不必家世贵显,至少也要是书香人家,才能算是相当的门望。书而曰香,盖亦有说。从前的书,所用纸张不外毛边连史之类,加上松烟油墨,天长日久密不通风,自然生出一股气味,似沉檀非沉檀,更不是桂馥兰薰,并不沁人脾胃,亦不特别触鼻,无以名之,名之曰书香。”

毛边连史”指的都是纸。

毛边纸是古时一种纸质细腻呈淡黄色的竹纸。这种纸托墨吸水性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明代明末藏书家毛晋好用这种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并在纸边上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故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毛边纸,并一直沿用。

连史纸,又称连四纸,连泗纸,原产江西、福建。采用嫩竹做原料,纸白如玉,厚薄均匀,着墨鲜明,吸水易干,书画均宜。

松烟油墨”指的都是墨。在中国制墨史上,汉代和宋代是两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汉之前主要使用天然墨(石墨)。到了宋代,松烟墨的出现给中国制墨史带来一次巨大飞跃。从此,人们告别了使用天然墨的时代,为日后制墨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用松烟制墨要选择肥腻、粗壮的古松,因而许多古松被砍伐殆尽,对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在制墨资源日渐匮乏的情况下,油烟墨的创制成为中国制墨史上最突出和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桐油是最常用最适合作油烟的材料,颜色,光泽很好而且容易取烟。还有猪油烟,菜籽油烟,胡麻油烟,但最贵的是一两墨价黄金一斤的苏合墨。杨慎在《升庵诗话》有记载:“宋徽宗尝以苏合油搜烟为墨,至金章宗购之,一两墨价黄金一斤,欲仿为之不能,此谓之墨妖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