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不确定的科学

从六年级到高一的师生十二人,成都、重庆游学,八号开始,十九号结束,共十二天。不能说这次游学没有欢乐的成分,但因为是带队老师,一路瞻前顾后重点在关注学生的安全和公共场合的言行,所以身心俱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一组的男生,有十二天不洗脸刷牙的,有十二天不洗澡换衣服的,有吃火锅筷子上都是饭粒菜叶就伸进锅里搅拌捞菜的,还有尿床的。从这些细节猜想他们家长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可能并不注重个人卫生。如果离开父母外出求学,他们会不会一个学期都不洗澡、换衣、洗脸和刷牙?这样的男孩子怎么可能会有女孩子喜欢啊!

游学十二天,看书四本。

冯纪伟《佛珠》,中国现代美术出版社(香港)2011年1月2版2印。成都几天晚饭后,在青旅楼顶花园休息时闲翻一过。总阅读量第1326本。

万志英《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甲骨文”系列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1版1印,实在是一本闷书,几次差点睡着,强打精神翻完,只依稀记得一点五通神的内容。总阅读量第1327本。

王兴《病人家属,请来一下》,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9月1版1印,在方所买的。如果和阿图·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一起服用,效果更佳。总阅读量第1328本。

重读完陈寿《三国志·魏书》第一本。只读了正史部分,裴注部分没读,还要再刷一遍。

今天学堂的开放日,给来探校的中学生和家长上了一节展示课。课后沟通环节,有家长仍然强调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全班考多少名,但不明白我这节课的“知识点”和“中心思想”是什么;有家长问这样上课能不能承诺并保证孩子离开这里(学堂)以后能够顺利融入公立学校并取得好成绩,我说我不做这样的承诺和保证。

我看着他们的焦虑和执着,甚至是走投无路的固执,替他们的孩子捏了一把汗。但闻来学,未闻往教,上学这种事和看病一样,看的都是缘分。阿图医生写过一句话:“接受个人的必死性、清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顿悟,只有不去努力活得更长,才能够活得更长。”我觉得教育亦然。因为我认为教育和医学都有一个共通性——都是什么都不确定的科学和什么都有可能的艺术——接受个体的独特性、清楚了解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顿悟,只有不去努力活成更好的自己,才能够找到自我并活成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