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平庸之恶”

……此处有344字因某种原因无法公开

如果一群人以“为你好”的名义突破一次道德和法律的底线,那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以至于无所不为。如果我没有能力去阻止这样的事,至少我可以选择不参与。

经过这件事,我终于算是明白为什么这个社会会变成这样了。因为有的自命不凡或自以为与大多数人不同的人,其实骨子里和他所不屑的人与事并无分别。

一件事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有多少人在做。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做的事并不一定正确。敲下这篇日志的此时,我庆幸,我坚持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否则这些年读的一千两百多本书,算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挑了看过的二十一本书,一本挨一本码在地上拍了张封面合照发在朋友圈,以对昨天的事做个标记。这些书是:

乔治·奥威尔《1984》、《动物农场》

叶甫盖尼·扎米亚京《我们》

奥尔德斯·赫胥黎《美丽新世界》

瓦西里·格罗斯曼《生存与命运》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鲍·列·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二手时间》、《锌皮娃娃兵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 群众运动圣经》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马基雅维利《君王论》

奥尔特加•加塞特《大众的反叛》

理查德·J.伯恩斯坦《暴力:思无所限》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约翰·穆勒《论自由》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米尔顿·迈耶《他们以为它们是自由的:1933—1945年间的德国人》

汉娜·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

徐贲《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

道德崩溃,不是由于人的无知或邪恶,未能辨别道德“真相”,而是由于道德“真相”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可能做出的事情。道德需要重建,而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我希望我教过的每个中学生都应该至少读一遍这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