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8年10月

【寻城记】壹:下一站,成都

时光薄如蝉翼,流年似水远去,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仿佛就在眼前;阅万卷书遇一人,行千里路访一城,游走于城市与乡村,穿梭在文明与自然、历史与现代之间,【寻城记】——寻找那些已被忽略、遗忘、尘封的记忆,和一座城市羽翼之下,人们百感交集的时光点滴。


又要上路了。

从明天(10月14日)开始的7天里,为学堂中学部游学踩点成都。同时间,中学部师生将开启他们的秋季游学江西(南昌、庐山、景德镇和婺源)之旅。

每次游学,我都需要提前一个学期准备,要去到很多地方,遇到很多人,查百万字的资料,提出上百个知识点,最后做出一门跨学科课程和一个行程。

下学期游学成都时正是春季,所以游学主题将可能是“【寻城记】成都: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两句来自杜甫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的《春夜喜雨》。写这诗时的杜甫正是在经过一段流离转徙的生活后,辗转来到四川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草堂定居的第三年。

此次踩点,成都市内到要到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杜甫草堂、四川大学博物馆(中国西南第一座博物馆、中国高等院校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青羊宫、文殊院、大慈寺、武侯祠、宽窄巷子、锦里,去望江楼拜会薛涛后,还要去拜访一所与幸福学堂同为中国创新教育联盟发起者的“兄弟学校”——成都钥匙玩校,或许明年春天游学时,学堂可以再赢他们一场极限飞盘,谁知道呢!

体验地道成都生活,逛春熙路、IFS、远洋太古里曾经的世界最美书店——方所,还有MUJI(无印良品)全球700店之中规模最大的第一间“世界旗舰店”,“感知良好生活”;饿了除了火锅,还有担担面、老麻抄手、赖汤圆、叶儿粑、蒸蒸糕、三大炮…………以及总会让我想起高圆圆和郑雨盛主演的爱情片《好雨时节》的肥肠粉;累了到鹤鸣茶社喝茶、采耳,在锦江剧院看川剧“变脸”,去“东郊记忆”听音乐会看演唱会。

离开成都市区,青城山问道,都江堰拜水后(我不喜欢余秋雨,没有为什么),要去三星堆博物馆见识古代神树“扶桑”的化身、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三星堆青铜神树;去一个浓缩了川西百年风云的小镇——安仁古镇,逛老街,住老公馆,看一群中国民间最大的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群;最后一站是2008年“5·12”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映秀镇,天地不仁,刍狗万物。

又要上路了。照例要带一本书在路上,赖声川译版《僧侣与哲学家》。

结束旅行回到学堂,旅行中的精彩,都会设计到中学生的下学期游学中。

成都游学后,我相信很快就会有学生和我一起旅行,自己来全程设计他们的游学,并担任游学领队——梁漱溟曾说,人这一生总要解决三大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内心的关系;这即是一个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递进关系。教育不止是在学校里、课堂上,还在走出校门,亲近自然,体验各地的文化传统;通过旅行游历,培养独立自主、团队合作、尊重守信的能力和慈悲、智慧的心。

【青龙镖局】第三回:黑今山建全生态系统 苏盼达统会呼吸课堂

前情提要
致敬徐皓峰《倭寇的踪迹》和王家卫《东邪西毒》两部电影
致敬温瑞安《神州奇侠》

【 青龙镖局 】 第一部:风起长林

第三回:黑今山建全生态系统 苏盼达统会呼吸课堂

上回说到,有间镖局宋总镖头与二人彻夜长谈后,定下了镖局未来十年发展壮大之策,并将镖局更名为“青龙镖局”。这二人究竟所定何策?
黑今山和苏盼达二人所定之策,乃是以镖局(物流业)为核心,涉及钱庄(金融)、茶馆(餐饮娱乐)、SHOPPING MALL(综合零售)、医馆和教育(公共事业)的一个全生态系统。整个系统的管理和运营,是由幸福学堂教育团队的学生担任的“游侠”来完成的,这其实是一个以学生为主导的、遍布整个校园的会呼吸的课堂,你总也无法预测下一个问题是什么,在哪里出现,“游侠”会去怎样解决它;而“游侠”的领导者,就是苏盼达老师。

整个系统的硬核,就是“财商”的养育。

财商本意是“金融智商”,英文缩写为FQ(Financial Quotient);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创造财富及认识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即价值观);二是驾驭财富及应用财富的能力。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缺的素质。财商不是通过培训、教育出来的,是通过精神世界与商业悟性的养育、熏陶和历练出来的。通过对财商的养育,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财商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人的一生中,财商、智商、情商形成的最佳时间段是青少年阶段。

BASIC ECONOMICS

经济学的真谛不是经济学理论,而是经济学能力——由现象归纳演绎为一种模型的能力——然后用这个模型指导日常经济行为,而这个模型几乎时时需要变化。也正是因此,我们可以预告明后天的天气,却难以预料明天股票的涨跌!基础经济学,在实践和生活中,学习趣味经济学、行为心理学、价格理论、创业与管理……

SOCIAL RESPONSIBILITY

一件事情,如果它是错的,不论有多少人在做,它也不会变得正确;一件事情,如果它是正确的,不论有多么少的人在做,它也不会变得错误。一件事情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做这件事的人有多少。正是因为有少数的一些人在坚持做对的事,这个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好。你怎样看世界,你也就得到怎样的世界,去做对的事并为之坚持,这就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PUBLIC SPACE PUBLIC LIFE

和欧洲城市相比,传统中国城市常常被认为缺乏公共空间:不但没有广场、教堂、体育场等供不同人群聚集以交流意见的公共场所,而且也没有一个活跃、自治的市民社会。随着城市史研究的深入,现在越来越的例证表明,虽然中国城市有其不同于西方的特点,但同样存在一个生命力顽强的社会共同体,人们自发地维护公共福利,并分享着共同的社区空间。以青龙镖局为中心的各项幸福学堂公共事业和设施,不再仅仅是师生、家长们去休闲的地方,而就是这座学堂中的公共空间。

DRAGON COIN

“青龙币”(DRAGON COIN)采用人民币本位制,发行量不超过幸福基金总量;与人民币初期汇率为5:1(由“青龙币”造币成本决定)。
幸福基金来源为“幸福里”(XINGFULI BUSINESS PRACTICE)中学生个性化学习项目商业实践收益。XINGFU BANK为DRAGON COIN的唯一发行、兑换和存取金融机构。“青龙币”(DRAGON COIN)可在“SHOPPING MALL”购买文具、“POST OFFICE”购买邮票、投递服务及冲抵第二课堂或校车费等。

SHOPPING MALL

SHOPPING MALL商品只包含文具和安全玩具,并只接受“青龙币”(DRAGON COIN)。后续将开发设计自有文创产品。

XINGFU POST OFFICE

POST OFFICE的Postman,由学生担任。
Postman由各班轮值,每次一名当期班级的Superstudent担任,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半小时,周薪5枚青龙币(DRAGON COIN)。
“如果有学生发现了这个系统的漏洞,并利用这个漏洞发起“攻击”或谋取私利,导致系统崩塌怎么办?”宋总镖头问。
“如果有学生能做成这样的’大事’,我简直开心得不得了。因为这证明她/他很有这方面的天赋,财商也很高,我们就要判断是否要专门给这位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内容,我还会请她/他和我一起来完善这套系统”,黑今山说:“这个系统,目的不在约束学生的思维,而在于鼓励他们去思考、学习、发现、打破和重建。”
现在,这套系统已运行一个月有余,欲知运行情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集向王笛的《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和《茶馆: 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致敬

【青龙镖局】第二回:新添寨双雄定策十年 白龙洞有间镖局更名

前情提要:
第一回:江湖路风云再起 宋镖头买马招兵>>>
致敬徐皓峰《倭寇的踪迹》和王家卫《东邪西毒》两部电影

【 青龙镖局 】第一部:风起长林
第二回:新添寨双雄定策十年 白龙洞有间镖局更名

上回说到宋总镖头张贴出了招募镖师的告示,第二天就是面试的日子。

第二天辰时,镖局两扇刷过桐油的松木大门咿咿呀呀打开,门上的铜狮头门环在阳光下射出刺眼光芒,就像当年大侠萧秋水在风波亭遭暗算,唐柔挺身而出指尖炸向“朱大天王”朱侠武的那一蓬暴雨梨花针。

及至镖局大门敞开,见当中一个大院,左右两列兵器架上,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槊棒矛耙十八种兵器样样齐备。宋总镖头与身后一左一右、一男一女共三人神采奕奕站在院中,笑容满面向蜂拥而至者抱拳行礼。

宋总镖头身后这两人,是十年前锻金崖讲手后不久,秋分这天认识的。

那天,新见习镖师邹小二为新添寨首富张大娘押镖去东京,那时青龙镖局还是“有间镖局”。宋总镖头不放心新人第一次押镖,就想送一段。送到新添大道上的有间茶馆,秋老虎毒辣,口干舌燥,走进茶馆喝茶歇脚,见二人身边还有空位就搭了个桌,落座闲谈,不想二人谈吐不凡,与宋总镖头相谈甚欢,从晌午一直谈到月上梢头茶馆打烊。三人意犹未尽,于是在隔壁有间酒楼炒了几个小菜回白龙洞的镖局,饮酒促膝长谈直至鸡鸣。就在这一次彻夜长谈,奠定了镖局的未来十年发展壮大之路,也就在这一夜,有间镖局正式更名为青龙镖局。

究竟这二人为何人?

身着彩衣者,就是“美女妖且闲,裙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人称新添寨绝世歌姬的苏释然。苏释然,字佳伶,因苏府位于新添寨东面山坡上,故又号东坡,人称苏东坡。不过,她常常因风太大、路太滑、狗太恶、马太老等等原因不能按时登场献唱,观众只能眼巴巴盼着她快快抵达,故坊间又称她苏盼达。就在这天,因为与宋总镖头相谈甚欢,绝世歌姬苏盼达又没能抵达她在甲秀楼的专场演唱会。而剧本上她与宋总镖头的见面,就是在这演唱会上。

五短肤黑一身行者装扮,好像随时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是个不第秀才。初为矿主,逢出矿则贼至,金皆亡;从文,童子试后三年不弟;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挂网十余载,将红而未红时过气。因现今居新添寨包谷山而人送外号“黑今山”,反倒忘了他的真实姓名。

究竟二人为镖局未来十年发展壮大定下何策?且听下回分解。

本集致敬温瑞安《神州奇侠》

【青龙镖局】第一回:江湖路风云再起 宋镖头买马招兵

开学一个月,校长和有的家长觉得我设计的有学习项目、有社会实践还有公共空间和社会责任内容的校园金融模拟实践系统——“青龙镖局”,在熊猫老师的管理下运行得还不错。颜校长说:“要不推送一期青龙镖局的介绍,让大家都了解下?”

9月26日,在学堂的公众号,我推送了第一期关于“青龙镖局”的介绍。

“青龙镖局”这个跨学科学习项目,从一开始我就没想弄成正经八百的说教,那样狠无趣,所以这个推送内容就用了武侠章回小说的方式来进行。我和熊猫老师想着等内容慢慢积攒得差不多了,就在“熊猫FM”开个讲青龙镖局的评书专栏,我写,她讲。

我没写过武侠小说,更没写过武侠章回小说,不过看过一些(见《我的武侠小说三阶段》),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慢慢写嘛,写写就会了。今天开始写第二回。

【 青龙镖局 】 第一部:风起长林

第一回:江湖路风云再起 宋镖头买马招兵

青龙镖局总镖头姓宋,单名一个兴,使一口紫微微,蓝瓦瓦,霞光万道,瑞彩千条的苗刀。这把刀,刀身修长,共五尺,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且可单、双手变换使用,临阵杀敌,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

十年前,宋兴在霜叶城,以此刀和一套三十六式辛酉刀法力战四大武林世家精英,更以双手执一刀的一招“丁字二连斩”击败霜叶城“第一高手”双峰六合枪裘冬月而一战成名。

霜叶城之战后,宋兴认识了一个朋友。

一天,二人在锻金崖讲手,那人问宋兴:“你知道为什么刀得有鞘?”

“为了出其不意。”宋兴答。

“刀的真意是藏”那人说。

此后两人未再见过,而锻金崖上的胜负,也无人知晓。因为那人喜欢在东边出没,十年后的今天,他有个绰号叫“东邪”。

锻金崖上讲手后不久,宋兴就在贵阳府后来成为“贵阳八景”之一的白龙洞前,修建了青龙镖局,而白龙洞也就成为了镖局的库房。

三天前,一人风尘仆仆从东而来,进了镖局就没露面。江湖传闻,这人给青龙镖局宋总镖头带来“东邪”的一封信,这封信里的消息,据说价值一万枚青龙币。更有传闻说,这送信的就是“东邪”本人。然而除了宋总镖头,没人知道这信写了什么,更不知道是不是值一万枚青龙币。

只是,那从东边来的人进入青龙镖局第二天,宋总镖头就在镖局门口张贴出了招募镖师的告示。而明天,就是镖师面试之日。

青龙镖局招兵买马,会有人应徴吗?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第一回,是向徐皓峰《倭寇的踪迹》和王家卫《东邪西毒》两部电影致敬。

【轮回】玖:归途列车

两天后的早上9:40,洪乘坐的列车抵达贵阳老火车站,然后他会转车在贵阳北站接上他的弟弟权,回去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镇崆峒村。为了能够当天往返,洪选了这趟K1033在4日凌晨2:40从四川达州上车。

他们的妈妈决定继续一个人留在贵阳。她9月份的收入仍然保持在7千以上。除了他们妈妈的收入状况还在我们之前的计划中,其他的,应该都结束了。

离开的原因,用权权的话说是:“适应不了城市的生活”,在等待离开的这两天,他完全表现出了卸下重负的轻松和愉悦。

到贵阳这三个月,他之前就读的镇小学,他所在的班级超过80名学生,而现在就读的学校全校也才80名学生;他之前几乎没有课外书,在这里他拥有上百本连环画、小说和其他类型的非课本书籍,每天晚上他都要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在床上阅读;他第一次玩乐高、第一次去科技馆、第一次和不同国家的人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和班上的韩国学生成了好朋友。外教给他上英文课,他的体育成绩仅次于班上高出他一个头的巴西同学,再多上两节游泳课就几乎能完全学会游泳,以及长高了,体重也增加了10斤以上;他甚至听到国庆要放假七天而感到沮丧,因为“学堂太好玩了,连上课都像是在做游戏,学习非常愉快”他在9月30日放学回家的车上告诉我。

然而,最终他还是没能管住自己——9月30日,他未经家里任何人同意,就把他小姨(卷卷妈妈)给他学英文用的手机带去了学堂。下午放学回到家,他当着小姨的面将手机放在桌上玩游戏,而卷卷正在他旁边写作业。这已经是他三个月里第五次使用学习用途的电子产品玩游戏,上一次因为玩游戏而写检讨就在五天前。

好言相劝、购买大量他喜欢的课外读物、乐高玩具,和他一起阅读、下棋,鼓励他参与到学堂的课外活动中,删除电子产品的WiFi密码……我们用尽了一切方法,都无法阻止他想方设法去玩手游。

9月30日晚上,权权的小姨再次苦口婆心劝他,而他一言不发、怒目对视的态度导致小姨用书抽打了他的背部,这更引起了强烈反弹,“我活不下去了!在四川不让我活,在这里也不让我活!”、“我不如去死了算了!”、“我根本就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他咆哮着并喘着粗气做出了撕扯自己耳朵的自我伤害行为。而自始至终,他妈妈也只是和以往一样坐在沙发上重复“你不要玩了哈”,“你要好好学习嘛”这几句就让他去洗澡睡觉了。同往回一样,这样的教育没有任何效果。

第二天从权权爸爸那里知道,他在老家一被严厉训话或被打骂,就会伤害自己和对家人进行言语上的威胁,曾经跑到雨里站着淋雨、绝食,曾经说要去跳堰塘,这往往就能使大人“服软”,放弃对他的管教。

最后我和卷卷妈妈商量下来,我们再没有什么办法能继续权权的教育,在这件事上,他的父母也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和行动。“我不会像关一头小兽在笼子里一样限制他,也没有办法接受他在我面前玩手游和哪怕只是尝试或假装的伤害自己,更担心哪次再教训他时,他离家出走或真的做出什么对他自己或我们任何人不好的事来。他家长既然决定读完这个学期就回去,不如现在就回去吧。多呆这两个月并不会对他和他的家庭带来什么改变,他的学费我们还给他妈妈吧”,我说。

“细娃儿嘛,就是这样嘞,只要不打他不骂他,他就不得跑的。”权权妈妈听到她妹妹(卷卷妈)告诉她我们的决定时说。

“有些事,不可以做就是不可以做。已经给了他很多次机会,有第五次就一定会有第六次、第七次,他做错了我不可能不教育他,我们不可能两个孩子两种不同标准。”

“你自己回去吧,我是不会回去的”,10月1日晚上,权权妈妈对权权说。

于是,10月1日,洪买了火车票,4日来接权权。在等待离开的这两天,他完全表现出了卸下重负的轻松和愉悦,一切回复到刚来时的样子,并把他妈妈的手机拿进房间,整天呆在房间里,而他妈妈对此没有任何一句话。

今天,我从网上找到《归途列车》这部纪录片,“有时间和你姐还有权权看看吧,”我对卷卷妈说。

“如果没有他家庭的全力以赴,仅靠我们是改变不了什么的。其实,从一开始你就知道我们所有的努力,结果都是早已注定的吧?”卷卷妈拉着她姐姐和权权看完电影后,独自来到书房对我说。

我说:“连佛祖也只能度有缘人,何况我们只是凡人,也同样挣扎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

“你说我们这个像不像那些算命的给人’改命’?”

“像!只是算命的也挣扎在改自己的‘命’里,或许这就是每个人的‘命’”。

回不去的回归之路

其实,自从权权父母20年前离家的那一刻开始,便走上了一条回归之路,却永远也回不去了。

这事是万千众生的一个小小缩影。在中国社会金字塔的底层,一对普通的四川农民夫妇,为儿女离乡打工二十年,像候鸟一样,往返城市和农村。即使城市是他们停留最长的地方,可他们依然只是个暂住者。他们惟一的愿望就是儿女能离开农村,去向一个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地方——城市,而不是像自己一样辛苦工作。总之,他们希望儿女能离开泥沼一般的农村(更多时候也只是希望而已)。

可是失去了父母的陪伴,谁来带领孩子们走出或灰暗贫乏、或缤纷迷幻的青春期?他们被教育要爱这个国家,要感恩生活中的一切,但孩子却不知道如何去感恩自己的父母,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去爱自己的儿女——没有人教过他们怎样去爱,最终父母与儿女相见,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二十年的拼命工作并没有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任何正面而积极的变化。他们的儿女依然会回到农村,然后再踩着父母一辈的足迹,又成为新一代的父母。这也是万千中国农村家庭的一个小小缩影。

这如同一个悲伤的轮回——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如何应对这命运?


【轮回】系列

捌:Nobody Gets Out Alive
柒:你怎样看世界,就得到怎样的世界
陆:一封没有回音的信
伍:边界
肆:希望之春或是失望之冬
叁:别墅里那些懒惰的有钱人
贰:性格与际遇
壹:尝试打破


归途列车

导演: 范立欣
主演: 陈素琴 / 张昌华 / 张琴 / 张洋 / 唐庭岁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 中国大陆 / 英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四川话
上映日期: 2010-09-03(中国大陆) / 2009-11-22(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
片长: 87分钟
又名: 回家的最后一班列车 / Last Train Home

剧情简介:
1990年,家住四川广安区回龙村的张昌华和陈素琴两夫妻为了能让家里过上更好的日子,也为了让张琴和张阳姐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朝一日可以摆脱像他们一样在农村的艰苦生活,毅然离开一对幼年的双子女去广州打工。他们辛苦的赚钱往家里寄钱,几年才能回去和家人团聚一次过一个年。平时只能和姥姥一起生活的姐弟对他们早已产生了生疏感和冷漠。终于,女儿张琴像很多这个年纪的叛逆少年一样,不听劝告毅然退学,重蹈了父母的覆辙,从村里离家去广东打工……

《归途列车》获奖情况:
在美国,获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十佳影片大奖、美国导演工会最佳纪录片提名奖、第83界奥斯卡奖纪录片奖提名等10多个奖项;

在澳大利亚,获亚太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大奖;

在加拿大,获多伦多电影节年度十佳影片大奖、加拿大电影学院奖基尼奖最佳纪录片奖、维多利亚电影节最佳影片等10多项大奖;

在欧洲,获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全球纪录片最高奖项“伊文思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