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1381】唐元鹏《熊廷弼之死:晚明政局的囚徒困境》

“在晚明历史的传统叙事中,有两位名将是绕不开的——熊廷弼、袁崇焕。他们苦苦支撑了辽东防线最后的光景,却都没能成功抵御敌军,被朝廷判死刑。熊廷弼传首九边,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下场极为惨烈。但翻阅史料,不见熊廷弼亲自部署、指挥过一场战斗、战役,真正的指挥者都是他手下的总兵、副将、参将……熊廷弼本人所做的,不过是拟定攻守大战略,催粮催饷,为军事将领们补充兵员装备。闹了半天,原来所谓‘名将’就是个‘后勤大总管’。”

“熊廷弼到底死于阉党还是死于东林党之手,一直争议颇多。但经过深入查阅史料,发现熊廷弼的死既不是因为阉党构陷,也不是因为东林党抛弃,而是另有“主谋”——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时,天启对他的期望太高了,待遇也给得太好了,一旦封疆失陷,现实与期待形成巨大落差,就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论阉党和东林党在熊廷弼之死中有什么样的表现,都不会影响结局,熊廷弼都没有一丝逃生的机会。因为在天启这里,杀熊廷弼的心一天都没有放下过。熊廷弼死不死、什么时候死,只与君臣之间处理朝政的技术手段有关,与台面上的党争无关。”熊廷弼必须死。这不只是天启和熊廷弼这一对君臣的恩怨,而是两千年来中国君臣之间的囚徒困境。

唐元鹏《熊廷弼之死:晚明政局的囚徒困境》,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6月1版1印。18万字,枕边书读了四天。总阅读量第1381本

下一本书,书架上有两个方向的选择,一是张宏杰《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倒退到明朝的开国皇帝那里,看看他给这个王朝注入的是怎样的基因;一是二刷美国“汉学三杰”之一魏斐德的《洪业:清朝开国史》,从“敌人”的角度看明的灭亡。似乎第二个选择会更有趣,但也更艰巨——前者24万余字,373页;后者89万字,839页,虽然读过,但时隔已15年内容早忘尽,脑子里只“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读书记1379—1380】匡笑余+星野道夫:江湖边的永恒时光之旅

“倚闾懒看,当年情事,眼前风景,都成了被隔岸观的火,泼剌剌地,热闹人间,只是都再与自己无关。也无失落也无憾,也无风雨也无晴,只是做个热肠挂住冷眼看穿的看客。一个人牵挂自己的念头多寡,多少能见证这个人实在的修行。”

两晚枕边书,翻完“秘密后院”乐队主唱匡笑余签名本散文集《江湖边》,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5月1版1印,购于也闲书局。总阅读量第1379本

“秘密后院”是我最喜欢的乐队。歌都好,但这本散文集的文字一般,豆瓣9.7的评分,应该一多半是水分。活到中年,基本上不会像少年时那样,动不动就“最”如何如何,但如果说“最喜欢”,那就是真喜欢。

上午,初中数学老师LC递给我一本他上周五推荐的《永恒的时光之旅》。作者星野道夫的摄影作品及西伯利亚绝笔日记合集。20万字,批改完学生作业后,用几节课的课间翻完。总阅读量第1380本。还回去时LC老师觉得我的阅读速度太快了,有点小怀疑我到底是不是真的看了,或是在敷衍他,我说觉得这本书里风光摄影作品比较一般,文字也算不上好,倒是因纽特人的环境肖像比较吸引我。“因纽特”是这个生活在阿拉斯加北极圈内族群的自称,即“人类”的意思。他们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带有侮辱性质的他称——爱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这个他称来自因纽特人的敌人,印第安阿尔衮琴部落。所以,对书中将星野道夫镜头和文章里的因纽特人译为了爱斯基摩人,我不太能接受。

今天是开学第五周第一天,过去的四周里才翻了六本书,远远低于我正常的阅读量。对我来说,只有大量输入才能略有输出,如果输入不足,就输出不足甚至没有输出,还好之前的储备勉强还能支撑这些课,否则每天在课堂上就只能尬聊,那就是真正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读书记1378】刀尔登《中国好人:刀尔登读史》

当今,是汉语史上最暗淡的一页。人们所知的词汇,似仅可描画人心的肤表,不足表精微,达幽曲。所用的句法,亦恹恹如冬蛇,殊无灵动态。名词只模糊的暗示,不精确的描述。动词患了偏瘫,无力使转句子。形容词、副词与小品词等,则如嫫女的艳妆,虽欲掩,然适增本色的丑劣。(繆哲《序》)

这是件挺奇怪的事,因为中国人的鉴别能力总是如此被低估,而批判能力又总是被高估。直到现在也是这样,所有要你批判的东西,差不多都不要你看。(《被小学生批判过的》)

道德的意义不在于“灭人欲”,而在于克制一部分欲望,使个人行为与社会相平衡。(《包拯:鸟畏霜威不敢栖》)

儒家对物理世界的知识,几乎没有兴趣,对灵魂问题也不大关心。我们知道,有两种事物,最值得也最能促使人动脑筋,一个是广不可测的世界,一个是深不可及的人心。孔子的智慧,在清人看来,仍历历如新,因为这一知识体系,大抵不出人伦世界。士人是国家的脑筋,他们不动,就没得动了。(《以师为吏》)

风就是教,如风行草上,化则是从风而伏,随风而化。古代以德治天下,风化是主要手段。有意思的是,对道德榜样的褒扬,是许以名利,想让人知道做好人可能得“好报”——即有利可图,一方面宣扬反功利即为道德,一方面又以功利劝善,只能令道德的含义本身发生堕落,执行长久,后果不问可知。(《卜式:此式非天下式》)

刀尔登三连,《不必读书目》、《鸢回头:谈谈孔子,谈谈老庄》之后《中国好人:刀尔登读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1版,2023年1月6印。总阅读量1378本。16万字不过是正常情况下一天的阅读量,但竟然用了20天才草草翻完,开学这一个月马不停蹄的忙,由此可见一斑。

不值得尊重

学堂自媒体团队要开一个老师们的随笔专栏,找我要了几篇。推出来一看,几个段落内容重复。我在全体教师群里@了自媒体负责人L,问:“为什么复制粘贴的东西都会弄错啊?”

她没有道歉,只是“感谢指出,抱歉没有把你的好文采精彩呈现”之类的打哈哈,还说一天只能推送一次,“先做删除,改好之后明天发哈。”

我在群里回:“不用发了。谢谢!”

修改后又来当面问是否可以发,我还是拒绝。

“为什么?”

“我作为作者,不想发了。”

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严谨、负责任的态度和怀敬畏之心的人,不值得尊重。

昨天是黑色星期二,上完六至九年级的语文,然后是七年级地理;午饭后上了七年级历史,接着六至十二年级的游学。一天的课结束后又还被通知参加了一个PBL的会,极度疲乏。晚上九点不到就睡了。不知道这样能撑多久。

可是我知道

今天是教师节,没觉出与其它364天有多大不同。开学忙乱,近半月没时间敲日志,面目狰狞,想读的《金刚经》就在桌上,却一直没读到,这就是咫尺天涯罢。倒是翻完了高晓松的《鱼羊野史•第4卷》,没多大意思,就是一点无用的新知。确实就只是一点。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377本

星期二是两个连堂。一个两节连堂,一个三节连堂,五节课的年级跨度从六年级到高二,学科则是文史地和游学四门。一天下来精、气、力接济不上,晚上九点半不到,花卷还在洗漱,我就已经沉沉睡去。黑色星期二。其它四天也大抵如此。

折腾来折腾去,现在我在中学部每周要上的学科,除了文史地三门,还有游学、PBL项目课和高中的中文经典课,一个人就是三分之一个中学部,一个人又活成了一支队伍

在教室外的公告栏看阿思丹针对7—12年级的“全球科学摄影展评”海报。

“豆总会帮摄影社的学生去参加这个比赛吗?”这个学期新来的一位学生问。

“如果他们需要,我会尽我所能提供帮助。”我说。

“你会帮他们拍照或者干脆用自己拍的照片作为他们的作品参赛吗?”

“这是作弊。我只提供技术咨询和摄影作品赏析之类的帮助。”

“可是只要你们不说,评委也不会知道啊。”

可是我知道。”我说。新生。

仙儿

拒绝了某旅游公司的研学开发合作。对方董事长说教师还是比较单纯。我说就是为了活得单纯点才混入教师队伍的,并且既不需要向谁再证明什么,也不需要争取谁的认可,所以实在找不到合作的理由和基础。在座的一位说,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了解他。我说这个可能对绝大多数人有效,但我很少发朋友圈——没什么好炫耀的,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于是我的男神,也闲书局的秋蚂蚱说他如果是神,我就是仙。那一刻,耳朵里响起了二手玫瑰的《仙儿》:我落人中然自在,本是天上逍遥的仙儿。

才上了两天课,却感觉非常疲倦,就像是已经连续上课十天。可能是因为这两天的变化和调整动作太大,精力和体力消耗太多。

变化和调整是,从原本这学期不上初中的语文课,到以我的自编教材作为中学部从六到九年级的通用教材;根据学生状态和基础,恢复三个语文层级,我还是上最高阶班级;突击调整我自编教材2.0版给另两位老师去熟悉内容,也就是这两天的事。

地理、历史、语文、游学到高中的中文经典,课程跨度更大;年级跨度依旧从六年级到高中。累极,收获也极大,一个人挑战整个中学的文史地和作为课程产出的PBL项目——游学,一个人就是四分之一个中学,唉呀我说命运呐,啊,生存啊!(二手玫瑰《命运》)

荣耀

左脚外侧还是痛,走起路来有点瘸,但几位老师坚持认为,我是为了不想去露营而假装的。我说不想去露营是真的,脚痛也是真的。

在学堂吃完早餐,收到高中一位这学期我新担任他导师的学生发来的露营请假。理由是“对于各种虫子感到很害怕,也不习惯住在没有充足灯光且潮湿的地方。”我同意了,并且说:“真实表达自己,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是吧?!”他说是的。之所以这样说,起因在于这周他不想参加露营但又不知道怎么请假,已经纠结了三天。纠结的点在于——学堂培养学生的十大品格里包含有“尊重”和“合作”,他担心,如果自己不参加露营,那就是不合作;如果强迫自己去做不愿意的露营,自己的意愿又没有得到尊重。想听听导师我的看法。我说:“当你听到露营这件事,开始思考并真实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已经是合作了。至于你最终的决定是参加还是不参加,都应该得到尊重。没有人能强迫你去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否则那就不是基于尊重的合作,而是胁迫和顺从。”

前两天训练过花卷如何独自搭、收帐篷。今早,她用我的背包背着帐篷睡袋和一应装备,“无情拒绝”了两位老师提出的分担背负重量并同住的提议,随学堂中小学的欢乐周露营冒雨出发了。出发前她问要不要用记号笔在背包上做个标记,以免被别人拿错了。我说不用,因为背包上我那个国际青年旅舍(YHA China)终身会员的徽章就是最好的标记。硕大的背包比她的身子还要宽大,被拒绝的两位老师向我向我表达了被拒的小小惊喜、沮丧,并惊叹花卷的独立。下午在微信里提醒她:注意晚上可能会下大雨,扎营不要在低洼处,不要在河道边,不要在裸露的山坡下。得知她是最先也最快搭好帐篷的学生,我说:“你是我的荣耀,我为你骄傲!”

【读书记1376】刀尔登《不必读书目》

刀尔登《不必读书目》,名为“不必读”,实际是“必读”,只是不必按照阅读索引、标准答案去读。否则书读得越多,脑子坏得越快。

“一些人定期拜访‘自然’,如同另一些人定期去去教堂。回来就一身轻松,恢复了对自己的敬重。”(《不读游记》)回血的方法各自不同,喜欢拜访自然的不必像传教士那样,逢人就宣讲自然的美好,似乎不信神的人生就是无可救药了。

“按老子的意见,文明的进程,就是大道被破坏的过程。失道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真希望孔子见到这样的主张),仁义礼智,不是挽回美好社会的通途,倒是失败的路标。”(《不读<老子>》)不能再赞同。

“不管政治家如何说,战争,对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种将道德水准向下拉的力量……如果一个社会中,最出色的头脑,所钻研的问题,既非外物,也非自我,而都是些人际的长短是非,那么这个社会的成员,要实际而非想象地生活得越来越快乐,是没指望的事。”(《不读<孙子>》)

“课本里选的,除一二篇外,确实是好文章。但教师(以及教他们这样讲的人)做的,是将文章视为一种器物来研究。好比一把椅子,又漂亮又能负重,我们便想它是可以复制的,只要知道了技法;所以要研究如何量尺寸、下木、做榫等,加以练习,自己也能做出一把椅子。以这种态度看文章,结果就是语文教育失败失败再失败。今天文章写得好的,都是从别处得来营养,语文教育界攘其功而归诸己,未免皮厚。不信看看高考作文选之类,据说都是范文,中学教育的成果,可有一篇像样?这些学生以后当然还有机会写好文章,不过得靠自己再来读书,此外,还得把中学里学的文章做法之类忘掉。”(《不读桐城》)

“《左传》本是事多话少的史书,《古文观止》从《左传》里选了三十多篇文章,算是推崇至极了,选的却几乎都是议论,这便有应试文字的影子在后面了。八股如酒,越醉越要喝,越要声称自己没喝酒。当如今的作文教学,若说骨子里仍是八股,教育部一千个不答应,人民教师一万个不答应,若说不是,那又是什么呢?……古代文章,中学课本里有好多,质和量,对中学生来说都足够了。最好的办法是当做口耳记诵之学,大声念熟。千万不要想里面有什么微言大义。那是没有的。”(《不读<古文观止>》)

“现代教育的要义,于传授知识之外,还要训练学生掌握辨别真伪是非的一套基本程序。对个人经验之外的多数问题,我们只有听别人的,但通过观察他建立主张的方法,我们能决定自己的立场,我们不知道地心里藏着什么,但假如一个人说‘我是个慈善家,所以当我说地心是一个大燕窝时,你最好相信我’,我们不该同意他,因为他的方法有问题。”(《不读红楼》)

刀尔登《不必读书目》,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1版,2023年6月2印。总阅读量第1376本

【读书记1375】谭木声《太后西奔:帝国晚期的仓皇与激荡》

开学,忙乱。新老师到来,旧友回归,课程调整,诸事齐聚,心不安,行为就开始张狂。一本区区24万字的书一个星期才翻完,并且是我所喜爱的历史类,翻到后面忘了前面,只记得一些碎片和细节,荒废如此,大惭。

上周六,遇到谭木声在也闲书局签售《太后西奔:帝国晚期的仓皇与激荡》。随手一翻,通过细节讲历史大变故中的一个个“人”,而不是宏大叙事,有趣有料,正好对我这个学期的历史课有补益,于是买了一本,排队索了个签名。

历史不总是理性的演进,非理性与情感在很多时候是历史事件展开的真正动因。

甲午的惨败使得天朝的崩溃已经无法掩盖,无法通过调整天朝观念的解释续命,无法通过洋务运动这样的局部应激反应来挽回。正是从这次失败起,救亡图存成为大清的主旋律。今天看来,救亡图存毫无疑问只有一条路,就是融入世界大势,成为近代国家。但是,当时摆在清人面前是两条路,一条是保守的道路,一条是洋务运动的道路。从鸦片战争起,大清就产生了这两条路线的纠缠,之所以不能在几十年间或是迎头赶上,或是如奥斯曼帝国被瓜分,也是因为两种势力互相牵制。前一条路走到底便是义和团运动,后一条路走下去便是新政与立宪。公正的说,这两条路都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为避免国家被瓜分、民族被宰割而形成的两种选择。

不幸的是,在历史的关头,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选择了保守主义的极端发展——义和团这一条路。——太后怀疑洋人反对她换掉皇上,洋人怀疑太后有意利用义和团排外,太后怀疑洋人真的能被义和团的神通制住,义和团民认为自己的神通真能制住洋人。完美的逻辑链条形成闭环。大幕拉开,北京城内洋溢着欢欣与忧虑,希望与恐惧。

其实,鸦片战争的冲击只是揭开天朝崩溃的序幕,天朝的最终崩溃是在庚子事变,这是庚子事变对中国历史最大的意义。

谭木声《太后西奔:帝国晚期的仓皇与激荡》,新星出版社2023年8月1版1印,24.1万字,定价58元。总阅读量第1375本。吐槽一点,封面太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