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观自在·圩四】知道分子

语文,合班,一节课只讲了杜甫的《登高》。

因原诗为《九日登高》,提问“重阳”之意,不愧是学堂语文第一的吴:“‘九’为至阳之数,九月初九两个至阳之数的日子所以称为‘重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句,抛了一个字谜,让从这句猜一个中国历史朝代。不知什么原因,一向闷闷的杨最近开始活跃起来,他最先猜出来是南朝陈,BINGO!因为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中,齐、梁两朝均为萧姓,由此开启问答模式:

四朝均定都哪里?建康。

建康是现在的哪里?南京。

南京是六朝古都,除了这四朝,还有哪两朝?东吴和东晋。BINGO!

除了南朝宋,中国历史上还有没有宋?北宋、南宋的宋朝,还有宋国。BINGO!

宋国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北有鲁国,西有郑国,南有陈国,东有徐国,国家虽然不大,但地位却不低。因为开国君主为商纣王兄子启,宋国“以周为客”,还能以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除此而外,“礼仪之邦”最早说的就是宋国,因为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惠子是谁?诸子百家之一的名家代表人物之一。同为名家代表人物的还有公孙龙。公孙龙著有《公孙龙子》,内有14篇,今余6篇。《公孙龙子》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白马非马》篇,于是就“白马非马”展开了一下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此时的杜甫身患肺病,风痹导致左手萎缩,右耳也聋了,已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

这首诗虽然被称为唐七律之冠,但实在是充满了老病孤愁的悲哀,与中学生的朝气蓬勃相悖,自然也就难以感受,所以讲了背景和对仗格律就不做过多解读。我的目标是大家做知道分子,不做知识分子。最后一起讨论了“不尽长江滚滚来”句的“来”字读音到底是“雷”音还就是读“来”,因为在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笑问客从何处来”就读“雷”音。更深的探究,不在课程内进行。

下课,“黄金水稻兄弟”之一的“历史天才”沈找我,说不知道为什么法王腓力四世会突然抓捕并杀死圣殿骑士团主要成员后,在1312年解散三大骑士团之一的圣殿骑士团。我举着满是粉笔灰的右手,左手边收作业边说,我认为这后面大概率是权力与财富的争夺所导致的,因为不论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强大的圣殿骑士团隶属于教皇,不过这段历史要等我读完《骑士团九百年》才能和你继续讨论。好了,一直放在枕边的德斯蒙德·苏厄德《骑士团九百年》这下要开啃了。

白昨天和今天的“每日一记”喜提两枚“A”。我留言:“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还需要加强,口语化表达还是过多,但你的写作正变得越来越好,表达也越来越顺畅。继续努力,不要停下!跳进新宇宙!!!”最后这个“宇宙”是回应他文中有“一口气跳出宇宙”句。

六水大人也喜提本周第二枚“A”。我留言:“每天读你勒故事哦,真勒是,都是开放式结尾,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我觉得你可以考虑一哈尝试剧本创作了。”

吴的每日字帖,一手簪花小楷娟娟秀丽,字如其人。大魔王笔下的六水大人,头上已显示血条,今日开启了打怪升级模式。曾正在渐渐再次抵达上学期末的巅峰状态。花卷提前交来5月阅读简报,要求阅读量不低于40万字,她完成了75余万字,阅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俱佳,为父甚慰。

【观自在·圩三】凄风惨雨人神不宁

语文合班,计划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月夜忆舍弟》两首,只完成了一首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篇目,主要讲了几个字词与部编版教材的不同。

“挂罥长林梢”,部编教材注释为“挂着,挂住。罥,挂结。”这不完全,也不对。因为文言文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极少出现同义词连用,尤其是在诗词中就更少见。这里挂是挂,罥是缠绕之意,就是有的挂着有的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

“忍能对面为盗贼”,部编教材注释为“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将“盗贼”解释为“偷窃的事”。同样,我也有不同看法,因为“盗”是“盗”,“贼”是“贼”。正在这时,教室门被推开,颜校长带着重要访客进入了教室,沿墙一溜站了五六人听课。那一刻我的思路被打断了两秒,正好大魔王问:“那盗是什么意思,贼又是什么意思?”一下将我拉回课堂,“很好,很好,我就在等你这个问题。盗是偷东西的人,而贼是搞破坏的人,所以现代汉语中盗贼为一个词,实际是两个词,这句话是说怎么能这样当着主人的面做出偷窃破坏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是“山贼”不是“山盗”,是“强盗”不是“强贼”了。

“床头屋漏无干处”句部编教材无注释,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因为这个地方不作注解,很容易从字面理解为“床头屋顶漏雨导致家里湿漉漉没有一处是干的”。其实屋漏”不是屋子漏雨,“屋漏”是方位,是屋子的西北角。古人的房屋西北角是安置神主之位,开有天窗,光从此照入如同丁达尔现象,屋漏处见天光,黑暗之事全现,喻神明监察。“床头屋漏无干处”即外面凄风惨雨,家中人神不宁,愁苦至极,所以杜甫才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个星期肯定是讲不完杜甫这个主题了,课题作业要好久交嘞?”熊猫老师问。我说没关系,好久讲完算好久,这个主题明天讲不讲完课题作业都下周一交。

【观自在·圩二】全因诸君太给力

昨天在学生群里发消息:各位同学,因本周主题内容有安史之乱和“唐七律第一”,是本学期课程的要点,所以本周语文课2、3都合班。另,请于31日11:45前提交各位的五月阅读简报。

今天的语文课,原计划要讲杜甫的《春望》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首,但,确切来说,《春望》诗是讲完了,也只是算讲了关于这首诗三分之一的内容。

“嘛呀,那个黎明,这个星期咋个上得完这个主题嘛?!还好你及时刹车,否则怕是今天连这首诗这几个字你都讲不完哦。”下课一进办公室熊猫老师就开始表示担忧。

“不急,我们慢慢上。不卷、不等、不靠、不怨。我会把握好学期进度。”我说得好像一切尽在掌握似的。为什么今天教学推进如此?不是诸君不给力,全因诸君太给力。

“城春草木深”句,想引“庭院深深深几许”,忍了,怕收不回来。

“感时花溅泪”句,引了“花重锦官城”句对比,一悲,一喜。

“烽火连三月”,杜甫写下这首诗时正是安史之乱第二年,他北上灵武投效李亨时,于途中被叛军俘虏,与王维等人一起关押在长安。杜甫位卑无名,看管不严,在李光弼大军到来前成功脱逃,但王维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现在王维与杜甫对我们来说,一样是大唐天空中闪耀的星,但其实杜甫是到了宋朝时才为世人所重视。“嗯,我知道,宋朝时候文人的地位比武将要高。”就从某君这一句起,我就开始跑偏了——古籍以宋版为珍——书籍的印刷装订发展——赵匡胤为了不蹈之前五代均亡于武将之手的覆辙所以必须杯酒释兵权————北宋重文轻武几乎屡战屡败,但为什么经济文化却相当繁荣?这个我们下个学期讲到宋朝时再来细细讲吧。还好及时收手,结果诸君不依:“怎么还来个急刹车啊?一个下回分解的悬念一留就是留到下个学期?”

“好,我们回来说说杜甫位卑无名,到底他做了个什么官连叛军都懒得看管呢?”

我在黑板上刚写了个“左”字,“我知道,他做的官叫左—拾—遗?”白不太确定。

“不管确不确定,怎么想的就大声说出来。”

“就是左拾遗。”

“对啦!那这是个什么官?什么品级呢?”

有猜七品,有猜九品的,但竟然没人猜八品。

“杜甫这个左拾遗是个从八品的小官。在京城几乎连官都算不上。”

“那就相当于今天公务员的一个科长咯?”平时闷闷不吭声的杨问。

“嗯,差不多。拾遗是左省门下省言官,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以及尚书省下六部就是三省六部制。这种官制与科举制这种选官制度联系紧密。”于是中国古代三大选官制,略讲了察举制,刚到九品中正制就下课了。好吧,明天继续。

午饭后乒乓时间,中学部负责人黄老师带试读新生某来,说他听不懂语文课,想和我聊聊。我们坐在台阶上,“是听不懂、不喜欢还是不适应觉得有挑战?”我问。

“我不知道怎么说。”他怯怯说。

“不用考虑我的感受,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我们班的语文老师不这样上课,他讲诗就只是讲诗的意思,让我们背。你的课我不太适应。”

“班上学生从六年级到九年级,诗从一年级讲到高中。就像今天课上我讲的,中国的古诗词几十万首,会不会哪一首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你自己的诗,读出你自己的诗,慢慢积累从而构建你自己的人文架构,并通过独立思考拥有常识和判断。这是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学校和上课方式。这两种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

“我不知道怎么说。”

“不用考虑我的感受,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如果说满分10分,之前的课我觉得可以给5、6分,这里的课我觉得可以给7、8分。”

“如果只是不适应,可以慢慢来,慢慢融入。我们老师和学堂接纳和适应不断到来的,性格各异学习方式也各不同的学生;学生也需要适应我们各位老师上课的不同风格。有的人融入很快,而有的人需要多一点时间,这没有对错,不要担心,这是一个我们互相适应的过程。你是否愿意面对这个挑战,尝试去适应?”

“我会的。”他说。我们击了一下掌。

下午赵老师刀哥要带出国留学班的实验,我又代了一节生物课。“豆哥,这个课你能不能不要穿插地理、历史内容?”新生罗说。“做不到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就是地理环境的不同。”当第二节课铃声响起刀哥走进教室时,诸君掌声欢送我离开教室,他们想必也是受够我了。

【观自在·圩一】开始都挺好

游学回来的第一节课,也是第一节语文课,合班,复习之前所讲并将本学期第三个六周的七个主题加一个番外篇教材发给学生。因为有新生,又略略带过“平上去入”古四声和“普通话”并不是现在才有,唐朝有唐朝的“普通话”,宋朝有宋朝的“普通话”。现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没有了古四声的“入”声,对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音韵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现在读古诗词有的韵不对不是古诗词的问题,是我们的发音有问题。

中国历史2班,分析汉时游牧民族在强盛期与南方农耕民族的战争中胜多败少的原因,“不教胡马度阴山”除了骑兵对步兵的绝对优势外,还有一点是游牧民族“战斗条件与生活条件一致”,而农耕民族需要组织动员、装备、征调、训练后才能前往战场,与对手相比明显缺乏机动性。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地理分界大致是15英寸即380mm等雨线,也就是后来明长城所在。当时匈奴控制的范围沿着这条等雨线自东北至青海,一线超过两千公里,并且匈奴人不用完全集结才投入战斗,作战方式就有点像黔东南吃流水席,随到随吃,随到随战斗。顺带讲了一下地理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划分,诸君不太分得清,于是举例火山、地震、地质构造、岩石和碧玉、玛瑙之类宝石的成分等等即为自然地理,“石头的主要成分有什么?”我问。“有二氧化硅!之前的语文课有讲过。”诸君答。“好好好。那请问二氧化硅是什么?化学式是怎样的?”当课堂突然变得安静,就是作业诞生之时。这就是今天第一项历史作业了。随后“黄金水稻兄弟”之一的“历史天才”沈举了汉初白登山之战,以证中原农耕文明的军队不敌游牧民族骑兵以及冒顿单于鸣镝弑父一段历史,大赞!就势我推动到前99年,李广之孙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之求情被武帝施刑。说到汉军和匈奴的兵器,就说到铁器的使用始于战国,而之前是青铜时代。“青铜的成分是什么?铸造工艺是怎样的?”没人答得上来,于是这就是今天的第二项历史作业。

中国历史1班,让诸君阅读材料后用不超过三句话陈述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之路。“又来了,这要命的三句话啊!”有学生故作夸张痛苦状。“很多事情,如果三句话说不清楚,做30页PPT你也说不清楚。所以这是历史课,但首先是阅读课,但根子在语文。所有学科的物理空间位置基础在地理,时间位置基础在历史,阅读理解基础在语文,所以我一向认为文史地是一体的。”结果又像每一节历史课一样,开始都挺好,上着上着就“跑偏”了。今天是借助几何三维笛卡尔坐标系,以嬴姓部落成为诸侯又灭六国建立秦朝的历史时间X轴、秦崛起于秦州定都关中平原中部咸阳的地理空间Y轴和《史记》中《鸿门宴》的文学Z轴来讲文史地的关系,带领诸君在教室前后黑白和地图间,在当下和过去与未来间穿梭。新生分不清这课是这是历史、地理还是语文课,“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说。

下午开会,没参加飞盘课。

【观自在·圩】态度比知识更重要

完成了中国历史两个班学生的六周评语。我在评语中没有提及任何“知识点”的学习,只是从课堂跟随和互动的程度,阅读、写作的能力方面做了字面的“陈述事实”,但其实想传递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 (约翰·杜威《经验与教育》“知识点”其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因为不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考试就没有所谓的知识点,而现实生活中知识则无处不在,尤其是现在已进入AI时代,如果还在比拼对所谓知识点的记忆和考试套路性的把握,那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还没开始就可以说已经结束了

将本学期最后一个六周的自编唐人五十家教材打印装订完毕,共七个主题加一个番外篇。七个主题是“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韓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劉白:四海聲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杜牧: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温李: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和“皮陆:晚唐诗人之相得者,以陆鲁望龟蒙,皮袭美日休为最”;一个番外篇是“黄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初中而已,古诗词不作强行解读,不贴思愁标签,重在广泛涉猎,而至于是否“深刻透彻”则是随缘,因为一首诗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人生境遇读来感触也不同,大可不必整齐划一标准一致,重要的是从中读出自己,映照生活,滋养人生。因为就像《名侦探柯南》里服部平次说的:“我们会死很久,所以活着的时候一定要开心”。

【观自在·卌九】微雨从东来

今天是语文第二个六周测评中飞花令口试的日子。经过从班级赛到决赛的激烈角逐,连续霸榜四季状元和一季学期总冠军的花卷落败(终于),连续霸榜四季榜眼的吴冲榜成功,成为新一季擂主(终于),自称“万年老四”的大魔王喜提探花。其余诸生也都大有进步。因有新生,下课前五分钟再次解释和强调,飞花令的目的不在于要去死记硬背多少诗词,因为全唐诗四万八千首,宋诗二十几万首,还有宋词元曲明清诗,不论背得哪些,都有一个你不知道的天文数字一般的古诗词在那里。每一种文字,都是在通过文学的形式表达和传递生活之美、山川之美。飞花令是想通过这个形式使诸君去更多了解、学习和感知中文之美,并构建自己绵密的人文之网。这张网,不但让你认知美,更是抵御“风寒”滋养一生让你也尽可能活得“美”的支撑,让天下人都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的源泉。

午饭后,新一任擂主吴宣布,下一个六周的飞花令是“雪”令。夏天飞雪,正是好一个“凉意思,到南楼。小帘钩。”

下午改完作业开始写六周评语。回顾这一个多月诸生的进步,欣喜、欣赏、欣慰。

六水大人放学离校时与我击掌,说下一个六周要超越大魔王,冲击飞花令探花,不愧是六水大人啊。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神清气爽的一天。明天诸生开启游学,而我也偷得一周时间备课、读书、写教案,以及期待他们回来的分享。都不轻松。

【观自在·卌八】五姓七望

早餐时,在中学生群里发了两条消息:

五月已过半,各位的阅读量应该也完成了一半以上。希望五月推荐的两本书已在你的手边准备开始或已经读完。

根据学堂的传统,每位参加游学的师生都要带一本书去旅行。所以别忘了在你的行李清单里加上你的书。

早上前两节课,监考九年级文综。大课间,花卷找到赵老师说:“昨天你不在,你不知道我爸代你的生物课都上到地理去了,真是太那啥了。”可是我觉得自己昨天明明上的就是生物课嘛

语文继续合班课。补充了前天熊猫老师讲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和《望岳》这两首的一些没用的文史地内容:

《江南逢李龟年》中,李龟年是赵郡李氏子弟,大唐皇族为陇右李氏,二李同为唐初五姓七望之一,所以就算不是歌唱家,出入岐王李范的王府也是寻常事。李范为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原名李隆范,为避玄宗讳改名为李范。在这里讲了古时避讳背后的原因。崔九,时任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崔涤,因行九,所以称崔九。崔湜、崔涤和写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崔护同为博陵崔氏,也是唐初五姓七望之一;并且崔涤时任殿中监。殿中监始设于曹魏,是负责朝中礼仪的从七品小官;隋唐时为殿中省主官,除朝中礼仪,还负责皇帝起居事务,为从三品高官,所以李龟年出入崔府也在当然。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人物学堂诸生没怎么听说,主要原因是这三个家族官员多过诗人,范阳卢氏出了九位宰相,清河崔氏有十二位宰相,荥阳郑氏更是十三位宰相。五姓七望的太原王氏代表人物则是著名的王维。而在王维之前,太原王氏更为学堂诸生所知的是一位才貌均可与潘安有得一比的美男子,在《世说新语》中这位美男死得比较特别,是被“看死”的,他是——“我知道,是那个卫什么。”我问是卫什么,“卫玠!”对了,有个成语就叫“看杀卫玠”。卫玠妈妈就是太原王氏女子。所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传递的还有一层五姓七望也流落至此的无奈和感慨。

《望岳》中“岱宗”即泰山。先普及了五岳的地理位置,再解释“泰”即“太”,极大、通畅、安宁,大而稳,稳而安之意,所以说“国泰民安”。泰山是帝王封禅之地,封是祭天,禅是祭地,是皇权正统的象征。所以泰山成为五岳之首更重要的是其人文原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所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今天是第二个六周语文笔试提交日,3班诸生为家人所写的传记或自传,均情真意切,想来父母读到也必泪目。好的文字就应该是真情的流露

【观自在·卌七】哇!霸总!

熊猫老师去给期末汇演踩点,语文继续合班。今天从头开始讲杜甫——新的诗风:

在初唐和盛唐,诗人们更喜欢的是古体,比如李白和岑参;或者五绝和五律,比如孟浩然和王维。王昌龄的名作更清一色都是七绝,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和“一片冰心在玉壶”。他也创作七律,但乏善可陈。

让事情发生变化的,是杜甫。

杜甫当然是全才。他的五古如《羌村三首》,七古如《饮中八仙歌》,五律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五绝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七绝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也全都脍炙人口。但真正超越了前人的,还是他的七律。比如《登高》,这是被称为古今七律之冠的作品,因为不但完全符合格律,而且做到了极致: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简直就是既可以学习又无法企及的范本。

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开始热身,在《绝句》(迟日江山丽)一首,从“迟日”两字重温了《诗》成为《诗经》的历史,诗的数量和风雅颂,到《豳风·七月》这首中“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句。所以“迟日”不是晚来的日子,而是春日渐长。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中,“黄师塔”,蜀人称僧人为“师”,塔是僧人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借“便下襄阳向洛阳”句,引出隋炀帝与大运河与安史之乱的联系。

《春夜喜雨》里,着重强调“俱”、“看”、“重”三个字的读音不是现在普通话的发音,从而有“新生”说之前的语文老师教的不是这样的。我说:“在语文上,尤其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如果你们之前的语文老师讲的和我讲的不一样,请以我的为准。”学生说:“哇!霸总!”嗯,这点点自信还是有的。

“你这是要向全学科进军了吗?”中午排队打饭时,花卷得知下午的生物课是我上时问排在她后面的我。

“是的。黎明还有五分钟抵达战场。”

“求求你不要了,你要给我留一点和其他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

“嗯,你说得有道理。好的,今天下午的生物我决定挑战一下。”她对着我翻了一个大白眼,转过身去。其实是赵老师身体不适,我临时代课而已。

下午的两节生物课,第一节开启满嘴跑火车加强模式。以查尔斯·曼恩 (Charles C.Mann)《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为引子,以可可从美洲到非洲到全球的巧克力来提神,开启玉米、土豆、辣椒等美洲植物开创的全球化,以及如果没有马铃薯,欧洲工业革命可能会更晚诞生到美国第二大白人族裔——爱尔兰裔3600万的人数,是爱尔兰本土人口的7倍多,代表人物如亨利·福特、约翰·肯尼迪和拜登,回推到1845年的爱尔兰土豆饥荒,才进入今天的主题——生物多样性。第二节幸亏赵老师准备有资料,否则我就真的只有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了。

【观自在·卌六】教学事故

九年级需要单独一间教室来考试,这样Pamela的英语课就没有教室了。早餐后和熊猫老师商量,今天语文临时合班,空出来那间教室就用来上英语课。皆大欢喜。

“这节合班课你来上哈。”我说。

“啊?不得行嘛。麻也,好紧张,我很少在你面前给这么多人上课,还是语文课。麻也,不得行,不得行。”

“怕哪样?不要怂。”

“好嘛闷。”

熊猫老师开讲唐人五十家之七“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今天讲了《江南逢李龟年》和《望岳》两首。

“啊个黎明,要像你啊样文史地一把抓我是搞不来勒嘞。今天兹节课你听下来咋样?”

“可以勒。反正我哪节课还不都是满嘴跑火车?”

中国历史2班,周五开始游学,就没讲新课,复习之前的内容到周幽王这个恋爱脑,没事就喜欢搞烧烤。

中国历史1班,复习之前的内容,结果从盘古开天辟地就开始跑偏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基督教相信人是上帝造的,“那希腊神话里是谁造的人?”学生一问,这下好了,从希腊神话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到泰坦神族——提坦神族——宙斯神王——埃庇米修斯和潘多拉——金苹果之争——《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海伦——阿伽门农——阿喀琉斯——特洛伊木马一直到电脑木马病毒,才算是从众神那里回到了现实。“耶~今天是搞哪样?我们是中国历史课咯嘛,咋个都没得咋个讲到中国嘞?!”今天满嘴跑的火车,是赫利俄斯那由四匹火马拉的太阳战车。这怕是算个不大不小的“教学事故”了。

本周值班,每周一的飞盘和每天的乒乓活动暂停。

【观自在·卌四】全球化的生活

讲高适的“第一大篇”《燕歌行并序》,所以今天语文还是合班课。

从边塞诗三大家王昌龄、高适、岑参开始。三人年龄各相差整好一轮,十二岁,这就使“边塞诗”有一个绵延而有力的延续,才得以成为唐诗中一大特色。

《燕歌行》为乐府旧题,“燕”在曹丕那里是“燕飨”,但在高适这里是“幽燕之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序中“元戎”指的是契丹叛唐,平叛有功的幽州节度使,唐朝名将张守珪。张守珪还在初任瓜州刺史时,只带了亲兵进入瓜州城就被吐蕃大军围困。张守珪让士兵大开城门,将士于城上宴饮,吐蕃军怀疑唐军有埋伏不敢贸然进攻,正退兵时张守珪让士卒鼓噪而进,吐蕃军大败。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马谡兵败街亭后,西城只有老弱残兵而司马懿兵临城下的“空城计”的原型。

张守珪平定契丹叛乱后,抓住一群“不法分子”准备斩首时,其中一人大喊大叫似有壮语引起了张的注意,于是不但将其免死,还收为义子。张守珪不知道,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影响了整个大唐,甚至是中国历史的走向,因为他的这个义子就是——安禄山。

安史之乱起,玄宗李隆基三子,忠王兼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的太子李亨率两千禁军在灵武称帝,即唐肃宗。永王李璘反,李白接受征召入李璘军幕,时为淮南节度使的高适率军平永王之乱,李白被流放夜郎

高适46岁前郁郁不得志,后得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引荐入仕,以功封渤海侯。唐朝诗人里,高适是唯一封侯者。“我刚过这个岁数,这让我也觉得余生还是有很大可能、还可以再拼几把嘛,你们说是吧?!”我说。“豆总,你可以的。”嗯,各位还是很给面子哈哈哈……

如此这般,一节课勉强“跑”完《燕歌行并序》。

花卷用前天下午一节自习课的时间访谈我,昨天下午两节社团课的时间,完成了她的第二个六周语文笔试——《黎明传》,成为第一个提交语文六周笔试的。可惜,有一处错字,并且没有注明作者信息为:黎明口述、黎冯瑾霈整理,所以只拿到了“A”。

地理1班,在由出生于尼日利亚的非洲节奏之王Fela Kuti开创的Afro-Beat音乐风格中,开始我偏激的“地理是所有学科的基础”——

“不同的地理位置会有不同的物产和气候,这决定了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以及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美食、建筑等文化的载体和表达方式。所以,这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一听到某种乐器或某一段音乐,看到某种装束或建筑就能大概知道它来自或位于哪里的原因。大家正听到的Fela Kuti的音乐会发现”,“里面有萨克斯和黑管”学生抢着说。“对!这些并不是非洲的乐器,因为Fela Kuti曾到伦敦学习音乐,并组建过爵士乐团。他在洛杉矶表演时找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音乐节奏:Afro-Beat。现在我们正在听他的音乐,这,就是全球化。各位要‘胸怀世界’,得首先知道‘世界’在哪里。世界不只是地图上的大洲大洋,不只是中文、英语、日语、法语,你就是世界的一分子。你有多了解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你就多有可能了解世界。”于是从玉米、番茄、茶、瓷器、英式下午茶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地理大发现,人类对世界认知的扩展……

“如果一个人,只是维持生物意义上的存在,他还是不是一个‘人’?”我问。

“是人,但不能算是人。”学生答。

“那他是什么?”

“牲口。”

“很好。那一个人要怎样成为一个‘人’呢?”

“这就是我们要来学的呀!”好,好,好。不愧是幸福学堂的学生。

“首先,要有独立思想。独立思想来自于独立思考,也就是不要别人说啥你信啥,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否则知道和积累再多的知识都没用。”

“那要怎样建立自己的独立思考?”

“好问题!凡事去追问三个‘为什么’,层层深入就能很接近真相。”

这时门外已经开饭,飘来阵阵菜香,“大家都闻到香味了,肚子都饿了,我不知道今天中午是什么菜,但每天中午的菜里面总有一个是辣椒或洋芋,这,就是全球化。现在让我们先去解决生物人的生存需求,下课!吃饭!”

下午地理2班,与1班一样是“非洲”主题。从喜欢烘焙的同学常用什么红茶开始,引入“立顿”这个全球最大的茶品牌开始“茶,一片树叶的全球之旅”。从中国漂洋过海到欧洲、美洲再回到到印度,从茶税法到波士顿倾茶事件、来克星顿枪声,经过北美独立战争,茶叶成为来自“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剥削象征,拒绝饮茶成为了北美殖民地人们“爱国”的行为,当时“美国”还没有诞生,所以也不知道他们爱的是哪一国。不喝茶了那喝什么呢?咖啡作为茶的替代品由此崛起。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由东非大裂谷开始了一粒咖啡豆的全球之旅。“现在,很多人,或许也包括你们的父母在内,每天都需要咖啡‘续命’,这一杯咖啡,就已经是全球化了。现在,全球化不应再是宏大叙事,而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