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尺宅叟

关于尺宅叟

唾沫星子如月季花般四溅反刍流逝青春

【家塾记·十一】半小时讲完《秋声赋》

在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卖油翁》、九年级上《醉翁亭记》后,今天半小时讲完欧阳修《秋声赋》,我最喜“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句,清澈高远。外面正好是“淅沥以萧飒”。

进度越来越快,因为花卷除了几个字不认识,大致都能读懂并说出七八层意思,我略作补充而已。花卷问《秋声赋》是几年级的内容,我记得是九年级,结束后在网上搜了语文课本,是高二的篇目。

下一篇是《五代史伶官传序》,应该也能半小时讲完。下周就要开始“唐宋八大家”的苏洵和曾巩。

苏洵只选了一篇,《六国论》,有点难度,大概两次可以讲完。

曾巩选了两篇,《墨池记》和《南轩记》,大概三次可以讲完。

【共读记·廿三】放弃挣扎

课前与蝌蚪君确认了一下我们上周的约定,他还依稀记得我们约定了什么,不错。

潘神向雅图提出了一个“是什么”类型的送分题,这不符合课程的要求,在雅图回答出答案——萨姆·比弗的长诗后,他需要读出这首诗。潘神拒绝,于是他自动成为了下一个问题的回答者。下一个提问者是晨君。

晨君提出了一个好问题:鸟怎么会知道怎样找到方向。我对他竖起大拇指说:“干得漂亮!”

潘神答不上来。“这是个好问题,潘神答不上来也找不到文本证据,是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我们当下的课本。所以,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所知道的答案,这些答案在你们八年级的生物课上会接触到。”还好,曾经在楼上的中学部,我不但上语文、历史、地理、游学,还上过生物课。

今天的角色扮演,是开课以来人物最多、情节交错最为复杂的一次。诸君一一主动认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墨墨是旁白和小男孩、虫君是天鹅爸爸、安淇是天鹅妈妈、李思甜是乐器店伙计、弗莱德是乐器店老板、晨君是尖叫的太太、浩君是警察、潘神是渔猎法执行官、雅图是法官、蝌蚪君是证人艾尔弗雷德,末了发现,路易斯无人认领。

“弋涵要不要试试来读路易斯?”我问。

“好。从哪里开始?”她迟疑了一下后看着我说,声音细小如蚊子。

我指出路易斯的两段文字,弋涵开始读。

“听不到!完全听不到!”诸君喊。

“各位!弋涵的声音确实很小,但她已经很努力了。这个时候你们需要安静下来,安静到能听清她的声音。我们要尊重别人,也应该包容不同。我们需要一起合作才能完成这个环节。”

诸君很快安静下来,都在努力试图听清弋涵的声音。这段短短的时间里,弋涵读出了她这个学期这门课上最长的一段文字,这也是开课以来最为安静、诸君最为专注去听一个人读书的环节。就这样一个角色接一个角色,一段对话跟着一段对话,虽然磕磕巴巴,但诸君各自都进入了自己的角色里。在此期间我瞄了几次墙上的钟,因为照这个速度,今天的课程进度将无法完成。纠结了几下,放弃了挣扎,完不成就完不成吧,重要的是诸君的节奏而不是课程的进度。下课铃声响起,雅图和蝌蚪君的角色都还没上场,两人都略感遗憾。不过今天蝌蚪君很努力,做到了我们的约定。

尊重、自信、合作、责任、包容、服务、创新、谦逊、正直、勇敢,所有的品格如果不能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得以体现,就没有人能清楚这些词是什么意思,代表了什么;最终,再好的愿望和目标也会成为像大街上悬挂的横幅口号——人人都知道、都会读,但没有人知道意味着什么以及怎么做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二十一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二十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到了路易斯身上所具备的自由、努力、勇敢、自信、责任、合作等品质。请挑选三个你认为路易斯所具备的品质,并用书中的事例来证明,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也闲谈·十三】帝尧杀心起,鲧就必须死

上午,高小班用上半段一个小时结束了第三个主题“天地玄黄:文字、铜器、太阳历与儒家津津乐道的禅让传说”的内容。我说:“诸位,不过是《史记》而已。”这是让各位再见到文言文不犯怵,“就算是《五帝本纪》,你们还不是轻松拿捏?!”。

给还在上小学的学者怎么讲《史记》?不过是诸位学者在讲,我补充而已。鼓励诸位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要怕犯错,因为人都是从错误中学习。在提出问题和鼓励思考方面,我不会把小学生当小学生,而是当做同龄人一样来平等对话,因为很多成年人成为成年人的部分,也不过只是年龄而已;而小孩子的认知有时候比成年人还率真和深刻,因为没有功利心。

下半段开始,在总结五帝禅让时,我说这不过是儒家的一个谎言,或者说是儒生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原本不参加上午内容的局座大人终于按捺不住,拿起笔来在白板上从“禅”引出“惮”和“掸”讲了一点“说文解字”。我原本准备开始第四个主题,一看,也好,继续《史记·夏本纪》,估计诸位学者就来不起了,不如“水”半小时吧。从“禅”到禅宗五宗七家,黔灵山弘福寺即为五宗之一临济宗寺院,诸位学者不停提出问题,我就跟着他们的问题到处撒种子。讲到“尺”,就扯到《三国演义》里,张飞身高八尺,关羽身高九尺,如果按照现在1尺33.3cm,身高确实有点吓人。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汉朝时1尺的长度大约为23cm,张飞和关羽的身高,学者们算出来是184cm和207cm,就算是现在这个身高也是“高人一等”。扯到西游记,就问孙悟空有几位师傅,学者们说两位,一是菩提祖师,一是唐三藏。那两位老师都教给孙悟空什么呢?“唐僧除了骂悟空和给了他一个头上的箍外什么都没教他。”

“我不是这么看的”,我说:“菩提祖师教给悟空一身本领,但没有教会他自我管理和通过友善沟通去解决问题,所以后来打上打下只会用棒子说话。唐三藏教给悟空的只是好好说话,不要动不动就打打杀杀。”随后借机说:“等我们讲到明清小说时,会来好好说说《西游记》。经典名著之所以经典,就是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切入并读出自己的理解。比如,我们就可以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来看《西游记》。”

下午的初中班,局座大人开场,继续上周关于“国家”的内容后(见秋蚂蚱的课堂观察记),我接着开始第四个主题“国家的诞生:东半球的五大古代文明与半信史时代的天下九州”。

“诸位,人类历史上并不是只有四大古文明,而是历史教科书里面只告诉了你们四个。至少在欧洲看来,是五大古文明,那第五个是古希腊,或者说是克里特文明。”我说。

这个主题的主要文本是《史记·夏本纪》节选。

挚因为没有什么作为,不能胜任(不善),所以死了以后弟弟尧放勋继位,为五帝之一,但尧也没有什么作为啊!他被儒家所传颂的贤明之举,也就是规定女子遇到男子时,必须站立于路旁行礼避让。

尧时天下水患,他没有办法,就找人来治水。群臣和四岳都推荐鲧。(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四岳到底是一个人还是四个人?历代都有分析解读。我个人认为是一人,即炎帝之后的共工。当年公孙轩辕找了个“炎帝欲侵陵诸侯”的借口犯上,向炎帝开战并取得了胜利,公孙轩辕成为了黄帝。炎帝后裔共工与黄帝的孙子——五帝之一的颛顼争夺帝位失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这时群臣与炎帝之后团结一致推举鲧,让黄帝之后的放勋心中不安,于是想拒绝群臣的这个提议,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败坏同族,不能让他来做这事。”(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可是群臣和四岳不依不饶,说我们这些人里面,没有谁能比得过鲧的,希望你还是试试任用他吧。(“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这话里有话,看起来好像是诚恳建议,其实里面藏着威胁。尧只好任用鲧来治水。(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但这个时候,尧已经起了杀心,想要除掉鲧,他缺的只是一个借口。又是借口。这时,鲧就必须死了。

鲧治水九年,不成。尧启用新人舜。舜就代表尧四处调研检查工作。到了鲧这里,就以鲧没能把水患平息的理由将他流放并杀死。(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鲧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没有治好水就被问罪而死,那舜和尧也没有办法平息水患,为什么尧和舜不先问自己之罪呢?两位不是贤明之君吗?所以,尧是借舜之手杀死鲧,从而敲山震虎,警告企图复辟的炎帝后裔及其党羽,因此天下人都觉得舜干得漂亮(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因为害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或许尧只想杀了鲧,杀鸡儆猴,毕竟是一家人嘛。但没想到舜更狠,不但杀鲧,还要杀他全家,他的方法就是鲧不是没平息水患吗?那就儿子接着来。(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所以《史记》里看似平平常常的文字,里面藏着的是刀光剑影你死我活。儒家所谓的贤明之君的五帝,也不见得是良善之辈。

下周也闲讲谈的内容,会更“劲爆”。

结束一天的讲谈,离店时购书一本,三联书店从“玩物成家”王世襄大俗大雅的学问《锦灰堆》中,选22篇辑为《京华忆往》一书。

【读书记1519】阿列克谢耶维奇《我还是想你,妈妈》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为了和平、我们的幸福、永恒的和谐,为了它们基础的牢固,需要无辜的孩子流下哪怕一滴泪水,我们是否能为此找到一个充分的理由?

他自己回答道:这一滴泪水不能宣告任何进步、任何一场革命,甚至于一次战争的无罪。它们永远都抵不上一滴泪水。

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讲述,不同的人回忆同一件事——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期间(1941—1945),数百万苏联儿童死亡。《我还是想你,妈妈》是幸存者的口述实录。战争发生时,他们只是2—12岁的孩子。这本书就是孩子们眼中战争的真实再现。他们是战争最公正,也是最不幸的见证者。儿童眼里的战争,要比《我是女人,也是女兵》一书里女人的视角所记录的战争更加惊人。

S·A·阿列克谢耶维奇《我还是想你,妈妈》,九州出版社2015年9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19本。《我还是想你,妈妈》,是《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和《锌皮娃娃兵》后,读的第三本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书。下一本是《我是女人,也是女兵》。

【共读记·廿二】斯巴达战士与谈判

一进教室,安淇就对我说:“我准备了问题要提问”。所以今天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安淇提出的,并且成功难住了所有人,只好我来回答并提供文本证据。真是一个好问题。

潘神在角色扮演的PK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战后又败,败后又战,四次落败,还是没能抢到角色。不愧是斯巴达战士!

小北终于开腔了,虽然没有参与问答和讨论,但在角色扮演中担任了最为关键且内容最多的旁白。

雅图、浩君、虫君和弗莱德,他们就是连续四次击败潘神的“雷神之锥”。

弋涵已经连续三次课没有中途离开教室了。这三次她都参与到课程中或静静在座位上跟随进度阅读。建议家长给她加鸡腿,并且使劲花式夸,狠狠夸。

新来的晨君,拒绝了我的邀请,但答应了下次要接受角色扮演的挑战。勇士,真!

今天,继续关于“谈判”的内容。当天鹅路易斯和鸟类负责人的谈判,因各自不愿退让的立场而无法继续即将僵死时,路易斯换位思考,提出了一个对方无法拒绝的条件为自己赢得时间寻找人类萨姆帮忙。萨姆来到后,并没有代表路易斯直接去找鸟类负责人进行同样的谈判,而是与路易斯沟通后用了一些时间静静思考,从双方的诉求出发,提出了一个双方都可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得到路易斯的认可后,萨姆带着这个方案去见鸟类负责人。这节课只进展到这里,关于谈判的技巧和结果,还得等到下次课继续。这个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因为生活中总是会遇到需要通过谈判来解决的事——

蝌蚪君下课后被留了下来,和我单独谈谈为什么总是在课上不能完整跟随,以及说话干扰课堂。一开始他很紧张,趴在桌上不说话。我说:“这个谈话,没有责怪和批评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是什么原因。是因为这课让你感到没有意思,还是你的注意力就像一只小老鼠一样跑来跑去,让你没有办法专注。我只是想知道原因,然后我们一起尝试解决。”

“我不知道。”他放松下来,笑着说。

“那你看这样行不行,下次课上别人在读书的时候,你也打开书跟随;别人在发言时,你静静听,不要说话;想说话时就举手,把你的想法大声说出来。”

“嗯,我试试。”

“好,那我们就试试。拉个勾吧!”结果第一次拉勾失败,我被弗莱德偏离弹道的泡沫球击中了脑门,再次成功拉勾后,我对蝌蚪君说:“你看,这就是谈判。一点也不难。”接下来就轮到弗莱德被我“理麻”了。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二十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九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老天鹅知道,再次飞到比林斯会有生命危险,但它还是去了,最后被猎枪子弹击中落到人行道上昏死过去。你认为它的这个行为是愚蠢还是勇敢?为什么?请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读书记1518】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

《拯救温斯洛》,一个十岁小孩和一头早产毛驴互相照顾和陪伴、成长的简单又温馨的故事;人物不多,四个小孩三个大人一头驴;句子不复杂,用词都是十岁左右孩子认识的常用词,所以虽然有16.5万字,也就两个小时就读完第一遍。做了几处标记,提出几个问题。作者莎朗·克里奇,是首位获得英国卡内基奖的美国作家,同时,也成为首个同时获得纽伯瑞金奖和卡内基奖的作家。

《拯救温斯洛》是大概两周后三年级阅读课要新开始的共读文本。下周二刷时就要完成课程和作业设计。

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4月1版,2020年4月2印。总阅读量第1518本

【共读记·廿一】好好说话

今天没人携带问题来上课。不意外。改变不会一蹴而就,总是在反反复复中缓缓发生。

先让诸君角色扮演,读吹号天鹅路易斯和费城动物园鸟类管理负责人谈判的故事文本。李思甜、墨墨、潘神、安淇、虫君、浩君、雅图主动举手加入这个环节,角色不够就大家轮换,保证人人都能参与。轮到雅图的长长一篇鸟类负责人软硬兼施的发言,她一气呵成不但读下来,还读出了人物的态度和气势,岂不快哉!我的乖乖,在这期间,小北竟然哼起了小曲,这松弛感让我感到他又向“前”向“外”迈出了一步,虽然我不想但还是不得不制止了他。弋涵在座位上安静阅读,没带书的弗莱德和带了书但不看的蝌蚪君一直在变换着姿势蛐蛐,新来的晨君还需要点时间才能融入课堂。

本周继续上周“自由与共识”的讨论和学习,通过路易斯、萨姆和鸟类管理负责人的对话文本,一点点梳理出三个角色在这场谈判中的立场,并引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看法发生分歧时,采用好好说话的“说理”方式找到对所有人都尽可能有利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通过像吵架、生闷气这样的情绪或针对人身的攻击和伤害来达到目的,因为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中国人不善于说理由来已久,原因是缺乏对自由言论应有的认识,也极少接受过这样的培养。说理是文明的产物。学习说理既是教育又是自我启蒙的过程。人们需要说理,因为说理比不说理更能找到真实和公正的东西,而真实和公正的东西在本质上来说是优于虚假和不公正的,是比较容易证明而且比较容易说服人的。更为重要的是,人有足够的天生能力接受真实和公正的东西,这种能力就是“理性”。(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今天推进到了路易斯和负责人谈判的第三个回合,路易斯发现两轮下来,没有办法通过“说理”来获得自由——讲理只能和一样讲理的人才有得讲,于是决定暂定这种对分歧的无效争论,转而提出了自己和对方都能接受的临时交换条件,随后向它的人类朋友萨姆寻求帮助。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十九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八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明亮的对话——萨姆是怎样说服动物园鸟类负责人,为路易斯和塞雷娜争取到自由的?请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也闲谈·十二】历史与谎言

每周六去也闲书局,从二号线起点站中兴站上车,中途换乘一号线到北京路,在地铁上要坐40分钟左右。以往会利用这段时间再过一遍讲谈的内容。上周开始讲《史记》,这部分讲过三次还算熟,就会带本闲书在车上翻,放空。今天带的是《儒释道原典三家书》,准备往返路上读两遍《金刚经》。书中《金刚经》书者为有“黔省写经第一”之称的刘惠浦。读至一半,发现经文前后顺序颠倒数页,猜是因没有页码,印刷厂工人装订错误所致,于是合书默诵。

从《史记》开讲,上下午两个班的进度就拉开了。上午高小班,《五帝本纪》接上周从“蚩尤最为暴”讲到“有土德之瑞,号称黄帝”,还需要一次才能收尾。

讲“炎帝欲侵陵诸侯”不过是公孙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的借口。因为除“神农氏世衰”外,“欲”不过只是一个想法,并且这个想法还是未经证实的单方面的说辞,极为可疑;最多算是有这么个动机,但并未付诸行动。公孙轩辕仅仅因为炎帝有“侵陵诸侯”这么想法就起兵讨伐,即便“三战然后得其志”也是师出无名。

其间用一二字为例讲了一点古注音反切法的使用。讲“有土德之瑞,号称黄帝”,因黄帝立“国”在黄土高原,认为天下的土都是黄色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于是称“黄帝”。请诸学者在地图上试试找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几大高原时,局座秋蚂蚱大人按捺不住提问诸学者“什么是高原”,有学者说到了“海拔”,随后被我将话题转到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并非实物,而是炁的五种形态,结束于“一炁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

下午初中班,从“帝喾娶陈锋氏女”到“自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完成这个“天地玄黄”主题的文本内容。请诸位学者用十分钟列出五帝谱系图后在白板上一梳理发现,儒家两千多年来所推崇的“公天下”的五帝禅让其实是个谎言,或者说是儒生们的美好愿望罢,因为五帝原来都是一家人。由此引出第四个主题:国家的诞生。这将是一个更加“生猛”的主题,因为又要揭开被广为传颂的,甚至被教科书采用的,关于五帝美德的几个谎言。由此局座大人开始何为国家的内容,这一次局座找回了信心。

一天的讲谈结束,我们复盘,才知局座如果没能从下午的内容中找回一点信心,就要退回旁听席不再参与到课题当中了。此时安慰和鼓励必须送上。讨论下来,下周起,局座大人将只参与下午初中班的讲谈,上午的高小班将恢复由我一人完成,他说:“给孩子上课对我来说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我说这件事,老师认认真真备课力求完美呈现全方位解读没有错,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也没有错,那为什么大家都尽力了还是讲者汗流浃背听者一脸惘然,因为小学和初中阶段,重在通识而不在研究,研究是要到大学去做的事。就好像上午讲的高原,诸君只需要知道几大高原的地理位置即可,当提问到“高原”这个概念时,就需要用“海拔”来定义,这就是用一个概念去解释另一个概念,而这些概念要两三年后才会出现在他们的学校课本里,对小学生来说,这太难了。并且我们的讲谈,目的并不在让诸位学者在这里将学校教材学得早学得快,而在于常识和祛魅,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离开书局时买书一本,商务印书馆“丝瓷之路博览”系列39种之一,马健《草原霸主: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民族的兴衰史》。

【读书记1517】《在陌生人中穿行:世界上最动听的诗歌》

不是人人都是诗人、都能成为诗人,但生活一定要有一点诗意来抵抗日复一日的乏味和疲惫,所以我会时不时读一些诗,不论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现代。

翻完黎孟德主编的诗集《在陌生人中穿行:世界上最动听的诗歌》,被一些诗句所打动——

你就是自己的神,自己的星,是命运折射出的光彩。([法]彼埃尔·德·龙沙《我能把你的美丽比作月亮吗?》)

如果思想是生命,是呼吸,是力量,那么思想的缺乏就等于死亡。([英]威廉·布莱克《苍蝇》)我想补充:在AI时代,更是如此。

不要怀有仁慈的希望,来扰乱我的思想,用雄鹰和羚羊的形象,我天生就与他们不同。([美]埃莉诺·怀利《不要怀有仁慈的希望》)我的人生或许需要指点,但不需要指指点点。

我本是个斗士,所以再打一仗也无妨。([英]罗伯特·勃朗宁《展望》)

这本诗集里,最喜欢的诗是[英]沃尔特·萨维奇·兰多的《我与人无争》:
我与人无争,因为无人值得我去争斗。
自然为我所爱,艺术亦然。
在生命之火前,我为双手取暖,
火势微弱,我便准备离开。

[英]罗伯特·骚塞的《学者》描绘的,是我的理想生活:
我的岁月已遁于古人中间,
当我向四周观瞧,
无论目光投向哪里,
都会见到古时的圣贤。
他们是我不渝的良伴,
我们日日倾心交谈。

[英]亨利·金的《葬礼》,则是我为自己的葬礼上所选的诗:
睡吧,我的爱人,你在那冰冷的床上,
再也不会被打扰了!
让我想你道出最后一声晚安!
只因你再也不会醒来
直到岁月、忧伤和疾病
将我的身体与满是爱意的尘埃
结合在一起,充满这房舍,
在那之前,我的心都是空虚一片。
为我待在你的坟墓里吧;我永远不会失信,
一定与你重逢在幽幽深谷之中。
不必怀疑,
我已经上路了
我要紧随你的脚步,带着
无限渴望和无尽的悲痛赶路……
是的,在愧疚和悲伤中我屈从了,
而你则义无反顾,来到了这片田野
你宁愿冒险,终于走在
我的前面,余下的日子,我只愿
在坟墓里得到一个公平的席位,
听!我的脉搏正如轻敲的鼓儿
奏出我靠近你的讯息,告诉你我要来了,
无论我的步子多迟缓,
我终将坐在你身边。

黎孟德主编诗集《在陌生人中穿行:世界上最动听的诗歌》,上海辞书出版社“最系列”丛书之一种,2015年8月1版1印。10月13日购于也闲书局。总阅读量第1517本。出版已近十年,在豆瓣,我是标记“读过”这本诗集的第九人,因为“评价人数不足”而没有评分。

【共读记·廿】自由与共识

种种原因,诸君大多没能按照要求回家与长辈讨论“自由是什么”,于是临时将阅读课调整为讨论课,四个小组5分钟讨论后,选出一位代表来陈述讨论结果。

我以为大家知道怎么讨论,然而发现诸君将讨论等同于聊天。在陈述时,四组都没有代表,或者说每个人都是代表——代表自己而不是小组——几乎所有成员都站到黑板前来说了自己的观点。弋涵也站到了黑板前,说出了自己对自由的看法是“快乐”,但小北还是拒绝。不着急,慢慢来。

我通过举例否定了“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观点,将诸君对自由的其它看法总结为几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自由、快乐、尊重、规则、不伤害、共识,“当大家都在规则之内,互相尊重不伤害,并由此感到快乐,这就是自由的基础。

我在“共识”这个词下面划了一条线。继续问:什么是共识?

诸君对“共识”这个词的理解达成了高度共识——不同的人有同一个想法。

“不!‘共识’绝对不是统一所有人的思想,让不同的人有同一个想法。

“那是什么?”诸君问。

共识,是所有人在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经过讨论,大家保持各自的不同达成的共同的目标。”我继续追问:“如果两人或多人的看法一致,是不是就可以说他们没有独立思考?”

“也不一定。”虫君说。

“为什么?”我总是喜欢追问“为什么”。

“因为有可能他们只是想法一样。”墨墨说。

“很棒!独立思考并不代表每个人要刻意与他人不同。只要是经过独立思考得出的观点,哪怕与他人一致,都应该得到尊重。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先学习一个议事规则,这个规则是教我们如何讨论,怎么开会的,因为要先学会讨论,才能够使独立思考后的观点得到尊重的表达。”

“那是个什么规则?”潘神问。

《罗伯特议事规则》。”

到此,下课铃响起,发了作业单,提醒诸君,这是第二个六周测评题:

什么是成功
路易斯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一些运气,学会了阅读和书写,拥有了财富和名气。你认为它算不算是一位“成功人士”?与家中长辈讨论什么是“成功”,并将参与讨论者各自的观点以及可能达成的共识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歪果仁李思甜:“豆哥老师,这是那种随便的考试对吧?”

“不,这一点都不随便,这是严肃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