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解

给日常事物以新奇的魅力,通过唤起人对习惯的麻木性的注意,引导他去观察眼前事物的美丽和惊人的事物,以激起一种类似超自然的感觉。

——周宪《美学是什么》

一阵风来,最后一批银杏树叶撇开了树枝。从书房看出去,窗外天井里飘飞的和落到地上的叶子,浸泡在时间里,与墙边依旧青翠的绿竹和地上的青苔一起,密密凝成一幅大自然金黄的暮色;而坐在窗前吊篮里,正翻看周宪的《美学是什么》的太座大人,与这窗景就像一幅莫奈的画。

我在桌边读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想到上周讲《论语》十二章,课堂上学生突然跳出教材,问我怎么看“有教无类”。我反问她的看法,她说“无论高低贵贱任何人都能接受教育”。这是教材里的解释,也即是“标准答案”。我说:“我的理解和你不同。我认为‘类’指的是教育方法,而不是受教育的人的‘种类’。”今天看到的孟子这句,也正好是对孔子“有教无类”的一种解读。并且,《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里的“方”也应该做“方法”解。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在我看来,其篇章和句子之间没有什么逻辑联系,就是东一句西一句的,很难对某一句的前后文联系来看,所以只要说得通,各有各的理解也没有什么问题,这是“各美其美”。相反所谓的“标准答案”才是最大的问题,最“不美”的。因为“标准答案”就像只允许自然界只有一种颜色,对事物只有一种理解,这是灾难,是破坏,是黑暗。

有教无类解》上有5条评论

  1. 大致

    孔子就是个吉祥物,需要的时候就是“至圣先师”“孔子学院”,没用了就是“孔老二”,“打倒孔家店”。
    论语那种微博体,都是没前没后的,作为鸡汤自我激励可以,作为哲学理论完全是靠后人的“解读”,根本不成体系。
    ====
    我觉得这句话的解释是,只要肯教,最终都会消灭差别(异端思想),也就是强调教育的洗脑作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