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5年07月

【居家随记】五:探索新航道

半个月前的6月24日收到Isaac发来的《三十年战争简史》第二版。上周一刷毕,昨天到今天完成二刷,一共做了142处批注。因为对欧洲史不熟悉,且这段历史涉及的国家和人物众多,我这些批注只涉及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字词的疑问和语句的通顺等基础问题,并提了三条建议:

1、重要人名、地名和事件注明其对应原文或英文;

2、重要人物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其生卒年;

3、采用小标题、多阶段的标注,或更利于阅读;

昨晚在对照世界地图二刷Isaac《三十年战争简史》时,看到匈牙利的国家介绍中有一条特别标注的信息:九百多万人的匈牙利,平均每600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上网查中国的数据,平均43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和美国差不多。“一个国家,是因为读书的人多才成为发达国家呢?还是因为发达了读书的人才多?”我问花卷。当然,这两者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所以也没有办法简单回答,但多读书,多读好书总是没错的。“争做一个哥伦布,到你内心的全新大陆和世界去,打开新的航道,不是为了生意,而是为了思想。”(苏福忠译梭罗《瓦尔登湖》)

下午在柴可夫斯基的伴奏下,翻完梭罗的《瓦尔登湖》,算是二刷。上一次读《瓦尔登湖》是十年前的田伟华译本,基本忘了;今次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苏福忠译本,感觉译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会儿打球。”晚饭时太座说。

“我好紧张啊”,女儿说:“明天就期末考了。”

“不用紧张。吃完饭去打球,回来洗澡,再把要复习的看一遍,时间到就该睡觉睡觉,睡不着就躺着数珠子调息,很快就能入睡。”我拍拍女儿肩膀说。

“可是一会儿我们还要丢色子决定谁洗碗。”

“今天就不用了,爸爸洗碗。”太座发话,谁敢不从?!

“我们出去了,爸爸你帮我洗个桃子,我回来吃。”

洗碗好快乐。

【知途人文】15:一阵子与一辈子

字帖时间,再次强调不求多也不求快,要慢慢来写好每一个字,凝神静气。在家家都在追求又多又快、既要还要的当下,我反而要求诸君要慢下来,我知道这对他们来说很难。但很多事,它就是急不来的。

飞花令,有君仍然屡战屡败、屡战屡败,有君依然逢战必胜、所向披靡。胜者自然得意,败者自然气馁,都是人之常情。我告诉诸君,胜不必骄,败不必怨,因为胜败不过是一时之常事,而学习这件事是一辈子的事。

《八十天环游地球》,今天选读的章节,角色尤其多,我也加入其中,负责旁白。一句一句,人物的语气和情感都要得以呈现。而在学校的语文课上齐读或朗读,学生们不是毫无情感就是情感过于饱满,这原因就在于,学生不是不理解文字中的情感,就是少年老成的作秀,这两者,均不可取。

环游地球,今天诸君和菲利斯·福格从孟买出发,抵达了加尔各答。从西向东横穿了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那这个学期比上学期多读了一本半”有君说,“今天最后一次课,可我们这本书还没有读完,环球旅行也没有完成,怎么办?”我说没关系,大家可以自行去完成后续的旅行,不管你什么时候出发,世界都在那里。

最后的写作环节,要求诸君完成《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本书的阅读简报,即通过写作回答:这是什么书,我是否喜欢以及为什么。这样的写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不是语文考试时面对命题作文固定套路的编造“作文”,这时面对的是自己,要回答的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一开始诸君都无从下手。在讨论中,有君提出了一个终极问题,也是最佳问题:菲利斯·福格紧赶慢赶用了八十天完成了环球一圈而不是旅行,他得到了什么?

午饭时与刘老师闲聊,说到人文(语文)与数学的不同。数学是所有理科和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数学可以通过短短两三个月的学习,就能够在考试中得到分数的提升;而阅读写作就算多读了两本书,能在考试里遇到书里文章片段的概率也无限接近于零。所以语文学科成绩的提高不是速成的,而是需要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体验得来。练字、阅读、朗读、写作和积累这几个学好语文的关键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积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苏步青,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曾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我希望第一堂课考语文,不合格者,以下的其他科目就不需要再考了。”

苏步青的这句话在我理解,就是:刷题管一阵子,阅读和写作管一辈子

【儿女记】关于绿色唱片

“爸爸,你知道‘绿色唱片’吗?”晚饭后散步回来大娃问我。

“不知道,说来听听。”

“就是在西亚沙漠地区,靠抽取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形成的一个个绿色圆形农业区。”

“走,去地图上指给我看。”

在地图墙前,“就在这里,沙特阿拉伯。”女儿说:“为什么沙特四面环水却这么干旱呢?”这是个好问题,我问:“你怎么看?”。

“书上说是热带沙漠气候导致。”

“我可以理解为这只是一个结果,书上如果没有更多说明,你觉得原因可能会是什么?”我继续追问。我们就从太阳直射和海洋季风,从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再到云贵准静止锋在地图上边走边聊。“爸爸,有一道题是问是否支持沙漠国家开采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以及为什么。我的看法是不支持,因为地下水是有限的,答案是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和收集雨水等方式来解决沙漠缺水问题。”

“你想听听我的看法吗?”我问。

“你说。”

“我认为这道题的这些答案都有问题。如果不采用地下水灌溉发展农业,就没吃的,现在就会死。阿拉伯半岛河流稀少,且大部分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跨流域调水还需要大量的花费,所以根本没有可行性;收集雨水也是不靠谱的,有雨水就不会干旱了;海水淡化也只是在沿海地区,没办法覆盖内陆沙漠地区。”

“那怎么办?人口迁移?”

“我觉得这是个办法。把人口迁移到沿海地区,利用海水淡化来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活,同时在内陆沙漠地区铺设大量的太阳能光伏板提供能源,用机器人来日常维护。石油是会开采完的,这样有了可再生能源,有吃有喝的,才有可能来发展经济。”

“听起来不错哦,完了,聊了半小时,我语文作文还没写。不聊了不聊了。”

【居家随记】四:不读书的人在教书

桌上诗书闲处好,窗外风景雨来佳。一天时雨时晴,在家闲读《瓦尔登湖》。

在《阅读》这一篇里,“就是在大学里读过书、算得上受过自由教育的人,这里或别的地方都一样,对经典作品很少阅读,或者知之甚少。”这一句让我想到前天在也闲书局的本学期最后一次讲谈,下午中学生的“阅读分享”环节,一位就读于某重点中学的八年级学生说,她在学校读的书常常被老师没收。有一次,她在读《百年孤独》时被老师发现,老师拿去后又还给了她,原因是老师说:“我上网查过了,这确实是本好书。”这当场让我惊掉了下巴。一位中学老师必然上过大学,而且重点中学的老师大概率毕业于排名靠前的名牌大学,学历也大概率不会只是本科,这意味着在大学的时间在四年以上,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近20年,但竟然要去上网查了才知道《百年孤独》是本什么书。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书的作者是每个社会自然而然的不可抗拒的贵族,对人类产生一种连国王和皇帝都望尘莫及的影响。”然而在学校里,老师却不读书。钱理群在《大家都不读书,是教育最大的问题》一文里说:“最可怕的事,是不读书的人在教书,不写作的人在教写作。”这也或许也是每周在也闲书局讲谈的意义吧?!

【居家随记】三:无执无失

午后,大雨。二娃要看一本《西游记》连环画才肯睡午觉。挑来挑去选了《火焰山》。于是在床上一页一页一起读完,他要我扮牛魔王,他是孙悟空,拿着枕头大战五个回合才被连哄带骗的睡下。

这样的天气,不用出门去见什么人,也没有什么非要去做的事,在家读《老子》,正是“无为无败,无执无失。”

《老子》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陈鼓应在中华书局2009繁体竖排版《老子注译及评介》和2020简体横排版《老子今译今注》中的解释是:安定的局面容易保持和维护,没有迹象的事物容易图谋;脆弱的事物容易消解;细微的事物容易散失;所以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中华书局“全本全译全注丛书”之一的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事物发展处于稳定的状态则易于掌控,事物发展尚未显示征兆的时候则易于处理;事物发展尚处于脆弱时则易于破灭,事物发展尚处于微弱时则易于散失。所以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早做准备,在混乱尚未发生时就应加以治理。

我认为汤、朝二人的解释优于陈鼓应的。但结合当下(哲学尤其如此)可能这样解释会更好点:终日躺平无所事事是很容易让人沉溺和持续的,所以应该在这种情况出现前就做好准备以避免;人在脆弱的时候就很容易注意力缺失难以专注,任何念头在其刚萌生之时都是容易消散的。因此有所为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不好的事发生,管理好自己的目的就是避免混乱的发生。因此后句的“无为无败”的“无为”不是汤、朝二人解释的“无所作为”,而是陈鼓应的“不妄为”,也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无执无失”,汤、朝二人解释为“无所把持就不会有所失去”,陈鼓应的解释是“不把持就不会丧失”,大同小异。我认为“无执”的“执”不是“把持”,而是执念。没有一定要怎样做、取得怎样的结果的执念,而是顺其自然,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不论是什么结果都能接受,所以不存在患得患失。

【与Isaac同行】17:一起看球先!

从六月五日那天开始,隔三差五我就把在“KEEP”的运动记录截图发给Isaac,因为每周见面我都会问他的运动是否已经开始。上周六,早上五点五十分,收到Isaac发来的运动后截图。终于“动起来”了。立时我神清气爽。

今天我比以往晚到了一个小时——九点五十五,约定时间的前五分钟,在转弯到也闲书局的小路上遇到迎面而来笑嘻嘻的Isaac,他比以往都来得早,“一会儿我俩刚好看下半场。为了支持世俱赛这唯一的亚洲球队我还充了个会员。”

“哪个对哪个?”我问,心里想绝对不是中国的球队。

“8/1决赛曼城对利雅得新月。”

“西亚还是中亚国家?”我听到队名里有“新月”,马上想到绿色和伊斯兰教。

Isaac说:“西亚,沙特的。”

在书局里间坐下,开始我还想边看直播边继续三十年战争和《瓦尔登湖》,然而虽然1:1战平,但曼城一直对利雅得新月展开强大攻势,几乎是将战场压制在利雅得新月的半场展开围剿,让这只世俱赛仅剩的亚洲球队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偶尔的反攻也只是给对手制造一点麻烦而已。突然利雅得新月后卫大脚解围长传中线,单刀面对三人围堵冷静变向,在禁区肋部低射穿裆守门员进球,竟然逆转颓势2:1。好吧,难得不用熬夜的直播,年龄相差30岁的一老一少一起看球先!曼城2:2将比分扳平;加时赛利雅得新月3:2再度领先;第104分钟曼城将比分再次追平;第112分钟,利雅得新月4:3再次领先并将比分锁定,最终淘汰豪门曼城,成为挺进世俱赛的首支亚洲球队。没等到我最喜欢的点球大战。

比赛结束,从激情澎湃的当下整理情绪,马上投入西班牙人的反击——四百年前从地中海经英吉利海峡到波罗的海的航线,在扬·雅各布森的带领下,敦刻尔克人突袭尼德兰船队。1621至1627年间,只有52艘尼德兰船只冒险通过了这条航线,而在1614年至1620年间,这一数字为1005艘。由此又进入Isaac《三十年战争简史》第三版的讨论和今天开始的新学段的学习目标确认、未来两年的中期规划和专业的选择以及教育与生活,再次又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精神要文明,身体要野蛮

末了,Isaac给我安利B费,“你要看射门集锦还是助攻?”

“当然是射门。助攻是本分,一个前腰做了不是他分内的事还做成了,才是最精彩。”

好像是从上上次起,我们的碰头也有了“加时赛”——两个小时的历史和阅读写作后,再加一个小时的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