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0年03月

图书管理员的二战

今天,柏林贝贝尔广场树立了一座纪念碑,用来纪念1933年纳粹焚书事件。鹅卵石广场中有一个玻璃圆盘盖着的地下室,里面装满了空空的书架。参观者可以向下看,设想当年成千上万册图书只因表达了某种思想而在这里遭到销毁。

1933年5月10日,成千上万的学生骄傲地穿着他们的大学校服,在贝贝尔广场将一本接一本的书投进火海。人群爆发出阵阵欢呼。其间,焚书之举被短暂中止,以便一位学生组织者发表有关这次集会的主题演讲。他说,为了纯洁德国文化,必须焚毁所有威胁纳粹民族运动的“非德意志”图书与文献。当焚书行动继续进行时,另一位学生开始宣布被焚图书的作者名单,并向人们解释为什么他们的思想对德国有害。

为了确保柏林焚书事件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纳粹当局对此进行了电台直播,还将其拍成电影。随着焚书信息的广泛传播,又发生了93场焚书活动,每场活动都吸引了众多观众和媒体的高强度报道。基尔大学的学生们搜集了2000册他们认为对德意志精神有害的文学类图书,搭起一个巨大的篝火堆,还邀请公众到现场观摩焚书。在慕尼黑,学生们从大学图书馆搜出一百年来的多卷本图书,在当众焚烧之前,还举行了独特的火炬游行。到1938年,纳粹查禁了18类图书,包括4175种,565位作家的作品。

一直以来,世界上最有力的思想和观点都蕴含在书籍中。德国,一个有着良好教养的国家,以哲学家和思想家闻名于世,怎么能容忍图书馆大清洗、图书大销毁这样的行为呢?德国的大学里没有人抗议。学生没有,教授也没有。在很长时间里,大学是德国的光荣,现在却变成她的耻辱。《纽约时报》把德国的行为称为“文学大屠杀”,并且评论道:“国家意志以这种方式呈现,显得愚蠢和不知羞耻。”美国图书管理员们相信抵抗这场“文学大屠杀”最理想的武器与装备便是图书本身。当希特勒试图通过摧毁“文字的世界”来加强他的法西斯主义时,图书管理员则要求美国人读更多的书。这期间美国两次如火如荼的与书有关的运动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第一次是著名的“胜利图书运动”(VBC),第二次图书运动即“战时图书协会”组织并出版发行的“军供版图书”。士兵们对这些图书的反应热烈空前。这些上亿册图书不仅在美军中,而且在欧洲其他军队,甚至在德军战俘中,都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很多年,并延伸到美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这周的三本枕边书,竟然莫名其妙串了起来,而这三本书并不是买于同时同地,甚至在我开始读第三本时都没有发现三者中的这种联系。现在,米尔顿·迈耶、莫里·古皮提尔·曼宁这两位美国人的作品《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1933—1945年间的德国人》、《当图书进入战争:美国利用图书赢得二战的故事》,同德国人福尔克尔·魏德曼的《焚书之书》放在了一起。以往我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更多的把焦点对准充满枪炮声的战场。通过这三本书,可以了解到,枪炮声中的战场仅仅是二战最为突出的一面,而如果从整体考虑,以往对二战的理解就太片面了。莫里·古皮提尔·曼宁《当图书进入战争:美国利用图书赢得二战的故事》在我看来就是图书管理员版的二战。

可爱还是蛮情歌

一周网课上完,随手从年前下单昨天送到,还没盖印插架的书堆面上抓一本来放松。

高马得的《蛮情歌》,读库本,新星出版社2014年版,10分钟翻完。好看,再翻一遍。还是好看。可爱得狠。用贵州话读起来,眼前就是贵阳筑城广场(原人民广场)、大十字广场上,“你在啊边坡,我在兹边坡,我们一起对山歌”的场景。

到底有好可爱?录几首为证:

三个斑鸠共一山
两个成双一个单
成双成对飞去了
剩我一个守空山

这首简直了,读来让人好不心酸。尤其第四句的“剩”字“守”和“空”字,仿佛看到一个人形单影只在山中,无边的孤寂只有山知道,哪晓得山也孤单,所以两两更显孤独,好寂寞啊。

草鞋破来跟我说
连夜捶草连夜搓
连夜捶草连夜打
不让小郎打赤脚

啧啧,好不温馨,好不快乐。不让小郎打赤脚,连夜捶草连夜搓,这个地方,用哪首文人诗来解都觉得——弯酸。“脚”的贵州话音是jio二声,按普通话发音就不押韵了。

十七十八小姑娘
冷水梳头洗面光
收拾打扮回家去
情哥来到心头慌

好像看到裙摆晃荡,好一幅小鹿乱撞。

三根竹子一样高
中间那节好雕箫
白天吹来阳雀叫
夜晚吹来妹心焦

撩妹高手在此!

黑天黑地黑溜溜
二人坐在黑里头
咬破指头喝血酒
往后不要把我丢

文绉绉海誓山盟和咬破指头喝血酒,都是嘴巴上功夫,但还是口口见血心更狠更真。

这本书定价26元,又贵又不贵。114页,95幅漫画,77首贵州苗族小情歌,7字一句一首4句28字,拢共连前言和编后记加起来也就两千多字,10分钟就可以翻完的薄薄小小一本就要26元。不贵是字少但耐看,有生活,有情趣,还是老漫画家手笔,“原始又现代”、“稚拙又诗意”,于无色处见繁花的好本事。

抗战期间,高马得流浪到贵阳,一待七年。当时二十多岁,拿笔就画,画的人和被画的人都无拘无束,所以才显得真。

如果情人节送礼物,这本小书加一枝花,想讲不敢讲,已讲还没讲完的话,都在里面。

【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
两汉:佚名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刘履《古诗十九首旨意》认为这首诗是“不得志而思仕进者之诗”;张庚《古诗十九首解》说“此盖伤岁月迫促而欲放情娱乐也”;我认为与《西北有高楼》相近。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远望城高而广,绵延相顾。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句,秋风瑟瑟,青草凄凄,如《回车驾言迈》有“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春秋不同,一般萧瑟。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句,《行行重行行》有“岁月忽已晚”,《明月皎夜光》“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感时光流逝。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张凤翼《文选纂注》曰:“此以上是一首,下‘燕赵’另一首,因韵同故误为一耳。”纪昀曰:“此下乃无聊而托之游冶,即所谓‘荡涤放情志’也。”《明月皎夜光》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句。促织即是蟋蟀。《诗经·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诗经·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不论是高飞在天的鹰隼还是角落里鸣叫的蟋蟀,有其不得已、愁苦局促之处,所以要舒放心情,志向放长远,不要将眼光放在日常的不如意上并受其困扰束缚。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句,杜甫《佳人》“新人美如玉”。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句,《西北有高楼》“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句,《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句,《西北有高楼》“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人生识字忧患始,有花堪折直须折。

入味

昨晚枕边书,看完冒鹤亭的《孽海花闲话》,海豚出版社“海豚书馆”从书之一,2010年11月1版1印,5万字。这本小书可算作“《孽海花》阅读指南”。

冒鹤亭是清末民初文人,《孽海花》小说中所写的人物和故事,都是他亲历和熟悉的,“间所未悉不过百分之一”。“岁暮余暇,乃借小说排日。徇小孙怀辛之请,为《孽海花闲话》,于书中人名考索,间附订误所闻,别为索隐表,详载个人籍贯科分职业。”这本闲话不但把小说里的人物一一考证出历史中的原型,还穿插了不少小说里没有写到的轶事,实在是了解晚清社会历史和士大夫生活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史料。所以林琴南曾说:“《孽海花》非小说也,乃三十年之历史也。”

上个月读《孽海花》,手上的中华书局2013年版本印工较差,字间距小,行间距密,最要紧的是没有注释。虽不至于读不懂,但还是会碰到字词不知什么音什么意,不知所引什么典故,磕磕绊绊不顺畅,好比肠旺面少了葱花,于是就学前人来做校注。四天读校注完成,没有读出多少“叹观止”,前后不一和明显的错谬倒是校出几处,也长了几点趣知识。以后知道了,读曾朴的《孽海花》要配上冒鹤亭的《孽海花闲话》一起,就好比吃凉拌折耳根必要糊辣椒面,才算登对,也才入味。

后会无期

半个月前,向几位学生发去一个主题为“我是谁——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在线征文活动,希望他们能试试写篇文章参加。半个月过去了,有学生说“越写越乱”。我说想听听我的想法吗?

“想。”

“如果是我来写的话,我会给自己写一篇在自己葬礼上的悼词。中国有句话叫‘盖棺定论’。会在一个人的肉身告别会上,追思他一生的成就。这篇悼词就正好概括总结了“我是谁”——我认为的我是谁和别人眼中的我又是谁——我在生前会指定告别会上读这篇悼词的人,而不是死后让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来写来读来总结我的一生。”希望能给学生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