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红楼梦

为读书而读书

/前天上班路上,太座说:“昨晚看到一句话,觉得说得好对,转发给你。”到学堂,吃完早餐,打开微信,看到发来的内容——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昨天看到一句杀人诛心的话:普罗大众永远是一群脑子笨,对复杂信息有天生抵触,拒绝学习还又渴望速成的韭菜!

/买的旧书到了两箱,大概七十几本,里面有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书”系列的《红楼梦》。拿在手上,觉得好像比中华书局版《红楼梦》薄一点。从架上抽出来比照,中华书局版《红楼梦》是以程甲本为底本,九三三千字;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红楼梦》是以程乙本为底本,八七四千字。两个版本出入近六万字。难怪。随手翻开,是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回翻下来,大有趣。从第一次接触《红楼梦》到现在,起码也有三十年,但从来对这本书没有半点兴趣,也不觉得有哪里好看。现在突然一翻,竟然大有兴趣,可能读书也是要讲阅历和机缘。这下好了,枕边又多一本书。

/从来不知道王尔德也写童话。提起童话,我一直是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既是打底也是人生对童话的认知极限,现在对读过的郑渊洁的童话除了皮皮鲁和鲁西西两个名字,其他忘得干干净净。为什么忘得这么彻底?不够好看嘛。买了一本朱纯深译的《夜莺与玫瑰:王尔德童话与短篇小说全集》,冲着短篇小说去的。放在床头大概也有一个月了。昨晚翻完伍尔夫的《伍尔夫读书随笔:存在的瞬间》和张大春的《文章自在》,随手拿起什么看什么,就抓到这本了。一读,好看!有多好看?看完再说。

/张大春《文章自在》中,有一点我觉得有道理(也算是为我不会写文章,更写不了长文章找到一个说辞)——相对看去,短小之文,不好写,因为能调度的字句不多,唯求笔触精准而已。

/“首先要纠正一个很久以来一直存在的错误,那就是把钻研学问和喜欢读书混为一谈,实际上这完全是两回事。一个钻研学问的人埋头于书本,以不寻常的热情和不一般的专注在书堆里搜寻,希望从中找到某些他认为特别有价值的真知灼见。倘若他只为读书而读书,那他的收获就会越来越少,甚至一无所获。而在另一方面,一个只是喜欢读书的人,他一开始就没有刻意想要通过读书获得什么专业知识。如果有专业知识留在他的脑海中,那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果是想获取什么专门的知识,想成为专家学者而按规定读书,那就很可能在读那些枯燥乏味的专业书时,彻底葬送掉只有在为读书而读书时才有的那种有益于心灵的读书乐趣。”“读书绝对不是为了所谓的学问而埋头苦读。”——读伍尔夫《伍尔夫读书随笔:存在的瞬间》

补记新旧书四种

上周三去医院复查肝肾功能,检查结果一切正常。顺路去城中村里的索骥书屋淘书,淘得旧书三种。

《且介亭杂文末编》《中国小说史略》,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三年浮雕版(白色封面印鲁迅浮雕像)《鲁迅全集》二十四种中两种。,几无翻阅过的痕迹,有霉点,八五品自然旧。回到家盖章插架,看到架上《且介亭杂文末编》已有,买重了。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买的书来不及读,往往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俞平伯《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共辑录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本、乾隆己卯冬月脂砚斋四阅评本、乾隆庚辰秋脂砚斋四阅评本、乾隆甲辰菊月梦觉主人序本、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本五个本子的评语。中华书局一九六零年二月新一版,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印,印数三千一百册,正体(繁体)竖排,四十一万两千字,五百四十一页。上下书脊破损,扉页有“贵阳市文化局图书资料”繁体红色方章一枚。内页是一种少见的轻软有如布匹细密经纬线暗纹的纸张,因年代久远发黄,捧在手中翻阅,手感非常舒适。可惜时间不够用,每天没有几个小时拿来读书。多好的书,不读好可惜。

有微信订阅号促销杰弗里·瓦夫罗《历史:地图上的世界简史》,似乎还不错,以不到定价五折的一百三十九元购入。上周收到,拆封顿感物超所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二〇二〇年九月一版,二〇二一年三月七印,是的,在二月买到三月印的书。一百万字,超过二百四十张清晰地图,一千多张高清图片,九百一十五页,近七厘米厚,手握一册的厚重感,感觉这才是历史书应该有的感觉。随书还赠送了听书卡,扫描二维码即可用手机随时收听,正好作为女儿的睡前故事。一周下来,断断续续读了九分之一,在这么有限的篇幅里要讲清楚从宇宙之初到现在的历史,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但要有扎实的历史基础,更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才不至于让人一读就弃。译者谢志曈显然在这两方面都功力不够,也可能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理工”文风,于是文本整体缺乏人文的温度和柔软度,偶尔还有较明显的“硬翻”甚至像是“机翻”的词不达意,语句不通。虽然这本书目前在豆瓣的综合评分为六点三,但它仍然是一本比大多数历史书有趣、好看的历史书——我相信问题出在翻译,而不是原著上。如果是一位更有人文内涵的译者,这本书豆瓣评分应该能到八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