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小莽子

【尺宅图书馆】九:消失的孩子

抽一张纸巾递过去,低头继续翻上周从书店淘来,出版于四十年前的一本《中外历史年表》,任由他继续哭。除此而外,也不知道还能做点什么。

书桌上放着小莽子的眼镜。一张纸巾对折后包住左边镜框,贴了一条透明胶带粘住。他走进我书房时就戴着这副眼镜。

“你在矫正单眼视力?”

“没有,镜片坏了,只好这样粘住。”

“准备什么时候去配新镜片?这样很不方便吧?”

他摘下眼镜,放到我的书桌上,眼泪就一颗一颗滴下来。“我爸妈不给我配,因为他们觉得我这次期末没考好。但我自己觉得还行。我已经很努力了。”

“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对这次考试。”

“班级前五或年级前十。”

“那你实际名次呢?”

“班级前十。”

我对年级前十或班级前五这个名次没有什么直观感受,只是对小莽子父母这对社区便利店店主对儿子名次的应对处理方式感到奇怪。如果因为儿子期末考试没有考到父母想要的名次就不给坏掉的眼镜配上新镜片,那岂不是会更影响学习,更考不好吗?

“这次考试,我各科都有很大进步。地理全班第二,历史班上前五名,语文虽然名次不好分数不高,但我认为进步非常大。之前我的阅读理解几乎拿不到分,这次我拿到了九分,满分。但这些他们都看不到。我想看更多的书,说了很多次他们都不买,只让我看老师规定要看的。”他边说边哭。我抽一张纸巾递过去,低头继续翻上周从书店淘来的旧书。

等他情绪稍为平息,我问能帮到他什么,“我不想回去看到他们了。我想在你这里写作业。”他说。

把桌上堆的书搬开,一人半张桌,我俩斜对着,我看我的书,他写他的作业。

“要留下来尝尝我的炒饭吗?”一个半小时后,他写完作业收拾书包准备离开。

“不了。谢谢。我可以借两本书吗?”

“可是你上次借的有一本还没还。徐皓峰的《刀背藏身》。那本书我也很喜欢。”

“唉!”他叹了一口气,“那本书找不到了。我爷爷放在店里货架上,等我去找就不见了。”

“那你今天回去再找找。下次来还书时,不论有没有找到,都要给我一个回复。如果下次再弄丢书就要你照定价赔了。要看什么书自己找吧。”

这次他借了两本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和《三体Ⅲ:死神永生》。“《流浪地球》看过电影,上次考试有道题的阅读材料也是《流浪地球》书里的内容,发现书和电影还是不一样。”他拉开书包,把两本书放到最后一层。

“叔叔,这个假期我还可以来你这里自习吗?”临出门他问。

“当然。欢迎。”

我在想要不要在门外挂一个木牌,上写“尺宅社区图书馆,照常免费开放,并新增暑期自习室。”

这是一个除“馆长”一家外,长期只有一位读者的图书馆。

我的暑假第二天。

【尺宅图书馆】八:疫后重开业

花卷用爷爷的木工废料在院子里搭城堡,她说等城堡搭好就要搬进去住。“这是我和好朋友雪球的秘密空间。”

“哦,好嘛”,我转身准备回书房。

“爸爸,等一下!你喜欢什么树?”花卷边摆弄那些木头边问。

“桂花树。”

“那好。等你死了,我就在你的坟前种两棵桂花树。城堡门前我也要种两棵。这样闻到桂花香我就能想起你。”

“那要四季桂才行哦,这样一年四季都有桂花香。”

厨房里好像飘出菜香,车库门哐哐山响。

“谁啊?”花卷喊。

“是我。”门外瓮声瓮气答。

“爸爸,听声音好像是小莽子哥哥。”

车库门卷起来才一半,小莽子牵着他妹妹就钻进来。一个月前他也来过一次,戴着口罩,在门口不进家,来借地理课本上网课。后来有天去他家便利店取包裹,他妈妈塞过来半块砖大小厚薄一包毕节手撕豆腐,“黎老师,拿去吃。”

“我不太吃豆腐勒,谢谢哈,不要兹么客气。”我尿酸处于正常值高位,豆制品吃得少。

“不。你要吃。”她一脸认真,“我们老家勒,好吃。你要吃。”就把一包豆腐塞到我手里。

“好嘛,啊就谢谢哈,下次都不好意思来咯。”却之不恭。

今天兄妹俩都没戴口罩。

“叔叔,我来借书。”

“好啊。哪样书?”

“《三体》。”

“有。自己去拿。白色书架右边最下‘科幻玄幻’类那一层。”

他前脚进去,后面走路还不太稳的妹妹屁颠颠的也追了进去。

分把钟时间,手里拿着《三体Ⅰ》出来,说:“我看完来换第二部哈”。然后一只手抱着妹妹走了。十有八九又是去小区花园哪片洒满阳光的草地上看书。

以他的阅读速度,两天内必来换《三体Ⅱ》;一周内刘慈欣《三体》三部曲八十万字就都是他的菜。
我家的“尺宅”社区图书馆,今天终于算是重开业了。

【尺宅图书馆】六:不同的世界

“黎明老师,请等一下。”周三晚饭后去菜鸟驿站取了快递,小莽子妈妈追出来叫住我。

“是这样的,黎明老师。小区里有几个业主家孩子和我家儿子差不多,年纪差不多,学习也差不多。他们几位业主让我问问你能不能在周末开个班。”

“这个……谢谢你的好意。但我每个星期都在买书,周末要看书、备课,没有时间开班。”我回答。

“黎明老师,你考虑下嘛。你知道的,周末班在哪里上都是要给钱的,其他老师如何我们也不了解,你不一样,我们都知道的。主要是这几个娃娃也想去你家,你带着他们写写作业,有不懂的你指点下就行。该多少钱就多少钱。”

“谢谢!十分感谢!但我周末确实没有时间开班,我也要学习。如果娃娃些想来看书写作业,就一起来。不收钱。这个事情不是生意。”

今晚八点,小莽子一进书房,放下手里的一本《说文解字》和一箱牛奶就说:“叔叔,有个好消息告诉你。我地理考了班上第一,这牛奶是我妈妈让我提来谢谢你的。”

“干得漂亮!这是你自己努力的成果,不用谢我。你妈妈太客气了。”

“上个星期你教我,我现在也学会查《说文解字》了。果然和《新华字典》不同。还有个好消息,历史我觉得也没什么大问题了。下个星期一月考,我想做一个历史的时间轴给我们组的同学复习,但不晓得怎么做,要请你教教我。”

“好说。来!”我翻开七年级上历史书,如此这般几分钟,“哦!明白了。我们寝室有个学生天天一起床就骂我,我吃钙片他说我嗑脑残片,还要我们给他叠被子。我给老师讲了几次,老师让他写了一次检讨,但他还是天天骂我。我要怎么办?”

“这是校园欺凌,人身攻击。如果你多次向老师反应无果,你这个周末给父母说这个情况,写一个书面的情况描述和调换寝室的申请,请你妈妈就这份申请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应该能够得到解决。”

“好的。还有,关于美术考试,要怎么背呢?”

“美术考试要背什么?”我问。

“美术老师出了两张A3纸的两面,也就是8页A4纸都是要背的内容,也是要下个星期考。”

“这个我帮不了你了,因为我不知道美术考试竟然是要背的。”

“那有什么方法能够愉快的背诵呢?”

“你读的这学校什么都要背,背诵你感兴趣的东西的可能性不大,那你就只能说服自己尽量喜欢上背诵这种学习方法。除此而外我不知道有什么愉快背诵的方法。”

“哦~好吧。我还有问题,我语文的阅读理解还是不太会,特别是‘主题升华’和‘主题深化’一类题。”

上周末让你看的那本书,看完18个人物描写后各写一句话总结故事大意就是阅读理解训练。”

“哦,那你再拿一本书给我看看吧,我再来尝试阅读理解和总结。”

我从书架上把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贰)》抽下来给他,送他出门时,让他把那箱牛奶带了回去,“请帮我转告你妈妈,谢谢她,但不用这么客气。”

“好的,谢谢叔叔。那我明早七点半来交今天布置的作业和来学习早不早?”

“不早,可以。”我说。

送走小莽子,花卷妈妈说,不同的学校真是不同的世界。

【尺宅图书馆】五:爱心铺就地狱路

午饭后,太座和花卷在书房外的车库,用砖搭起一个简易炉灶,准备燃一炉柴火炒他们新创的“柴火辣子鸡”;我在书房理书,透过书房的窗户,看着她们劈柴、生火、烟雾升起来;小莽子在我书桌上写作业。

周三,我去小莽子家开的社区超市“菜鸟驿站”取快递,他妈妈对我再三感谢,说她和孩子爸爸才知道儿子每个周末都要到我家,谢谢我指导她儿子的学习。我说不用客气,也没有帮到什么。“你家里氛围好哦,连电视都没有,个个星期都在买书,家里肯定到处都是书”,她说:“我们家两个每天要在店里做生意和带小的这个,周末儿子从学校回家也顾不上他的学习。店里乱七八糟人来人往无法学习;家里儿子一个人,自己管不好自己,学一会儿玩一会儿,作业写一天也写不完。特别是他的语文,老火得狠。”

“我看他的阅读面和阅读速度都不错的,语文不好的话,要不你让他周末来我家里写作业?我看看他到底弱在哪个环节”,我说。

两个小时,小莽子的生物、数学、英语作业写完,开始写语文作业——阅读一篇人物描写文章,写出好词好句并归纳总结文章大意。“叔叔,有没有人物描写的文章?”

“有啊”,我从书架上抽出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壹)》给他,“里面每个故事都是人物描写”。

他在目录找到一篇感兴趣的,用手指着一行一行快速阅读,不到1分钟就读完4页篇幅的一个故事,然后5分钟写完作业。

他要把作业收进书包时,我说给我看看你怎么写的吧。

好词好句的套路作业完成没什么问题,但归纳的大意完全跑偏。于是让他读慢点再归纳一次;还不对,再让他慢一点读再归纳,如此五次,都不在点上。于是给他把文章从标题到结构讲了一遍,总算有点明白了。让他把书带走去看,明天午饭后来还书时要一个故事用一句话告诉我大意,书里18个故事,18句话就行。

他背上书包临走时说:“叔叔,这个星期历史课我被罚站。”

“为什么?”我问。

“老师说我散布谣言。”

“你散布了什么谣言?”

“我没有散布谣言。”他红着脸,有点激动说:“我只是给同学说了你给我说的‘学历史不是全要靠背,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学科理解、掌握了脉络和多个事件间的联系,也一样可以学得好’,历史老师就说我散布谣言。他说学历史就是要全靠背,不背是学不好历史的。”

我不动声色,但心里已不知所措,我到底是在帮他还是在害他?

“还有两个星期要月考,现在不只是历史和语文要背,英语要背,数学也要我们背,生物老师还把教材知识点缩编到只有两张A4纸上让我们背。而且我观察发现,月考排名不是按成绩总分,是按政治成绩来排名。政治更是要背。”

“去到学校,要听老师的。在我这里,就听我的。今天起,我们两个要有个约定。在我这里听到的,学到的,去到学校一个字都不要讲,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都不要讲。做得到不?”

“做得到。”

“好吧,去看书,明天给我你写的18句话。”

送走小莽子,我一个人坐在书房惶惶不安——通往地狱的道路都是由爱心铺就的,我这“泛滥”的“爱心”到底是在帮他还是在害他?如果任何学科都只是需要学生把知识点背下来就能拿到分数,那分学科有什么意义?思考有什么意义?全部学科岂不是只需要乖乖听话不加思考去“背”这一个学习方法和“默写”一个检测方法就可以了?这叫什么学习?如果10年后科技发展到每个人都在大脑皮层植入一个存储了人类3000年来所有知识的芯片(就像现在人人有手机),并且芯片中的知识实时自动更新,那接受现在这种教育的学生在10年后和一个白痴有什么区别?这种教育的意义何在?如果小莽子相信我,按我说的方法去学习,他在学校一定会被老师和同学视为异类而受到孤立、打压,长期如此一定会给他造成不可逆的身心伤害;如果他完全按照他就读学校老师的要求学习,那他来我这里又有什么意义?我该怎么做?他又该怎么学?

【尺宅图书馆】四:作文与禅

我挽起袖子正在收拾桌上的碗筷,突然车库门被“咣……咣”锤得山响。

门才卷起来三分之一,小莽子弯腰牵着他妹妹钻了进来。

“叔叔好。我来还书。”他把上周末借去的《秦汉衣食住行》递给我。

“你放回去吧,我要洗碗。还要看什么书自己去拿。”

“我找一本这两天看。从下周起,老师不让我们带闲书到校了,要我们看《西游记》,还要求作批注,批注少了不行,但我不知道怎么做批注,还想问问你。”

“这样啊。可能老师是想让你们学习精读《西游记》,来。”

我放下手上的碗筷走进书房,从书架上抽出金圣叹批评本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和钱穆繁体竖排版《国史大纲》。

“这是批注的一种,”我翻开金评本《水浒传》说,又翻开密密麻麻写满我眉批、旁批的《国史大纲》说,“这也是批注的一种”。

“那我要怎样才能学批注?”

“批注有好几种,只要读书有做笔记、归纳、总结的习惯,就不用特别去学。

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批注,不同的批注有不同的用途。

例如金评本《水浒传》,有的夹注只有‘奇文’或一个‘妙’字;有的夹注又有几十甚至上百字,这是读书人在读书中的见解和提示。

例如我在《国史大纲》上的批注,有的是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寥寥几个字写在旁边的就叫‘旁批’。有不同看法或延伸比较,字多写不下,写在页眉空白处的这就叫‘眉批’。觉得好的句子或重要之处,我也会圈圈点点划线标注,这些就都是批注。”

“哦,明白了。这个星期作文测试,满分一百分我只得了六十五分,有什么办法像前面历史地理那样很快解决问题得到提高呢?”

“作文这件事,不是读两篇所谓的范文、记多几个所谓的好词好句就能写好的。这是一个缓慢而长期学习积累的成果。除了多读多写多思考,少去看所谓的‘语文作文范文’,别无他法。多读多写,也只是让文章好好说话尽量顺畅少出错,并不能确保就能写出好文章。写好文章还是要靠才华。才华首先是天分,通过长期的刻苦勤奋也可能会凝结出一点‘才华’,这有点像禅宗的渐悟或道家的炼丹,急不来的。天分高,要读书;如果天分不高,那更要读书。多读一本书就多经历一次不同的人生。最后所有的经历如果要写下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但文词清淡可读最是关键,然后才是讲故事的本领。少看所谓的范文,是要避免思想被禁锢写作被应试套路。所谓的作文速成,往往是心中学问越小,笔里胆子就越大,什么都敢讲,什么都敢教,就是乱来。你自己找书看哈,我去洗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