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与Isaac同行

【与Isaac同行】25:去成为自己,哪怕跌跌撞撞走走停停

南宋临济宗杨岐派高峰原妙禅师说自己一生大悟十八次,小悟无数次,才豁然大彻:“如往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我以为,英国作家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的“你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与高峰原妙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两者各在地球一端,相隔六百多年。

‌这半年来,Isaac在一个一个“无数次小悟”的累积下,今天终于迎来历史性的“大悟”时刻。陪Isaac与外教聊了两个小时,基本明确了未来三个月第二语言的学习计划和具体内容。Isaac全程的笃定、开放和友善,与六个月前大为不同。

做自己,是很多人的心愿。但说起来好简单,做起来好难,知易行难,所以每改变一点、靠近自己一步,都是引起人生觉醒风暴的一次扇动翅膀。每个人从根本上就是不同的,家族背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基因不同、饮食习惯不同、阅读理解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上一代的和别人的“成功经验”对个体来说,能比较的部分和意义微乎其微,相同的部分不过都是时代的灰尘。Isaac有接纳和托举他的父母,他们没有大多数父母那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执念,或者说没有那么强烈,更多时候是静静陪伴、等待和关注,并控制住自己的忐忑、不安,让孩子去寻找和构建“自己”,哪怕跌跌撞撞,哪怕走走停停。

随着Isaac的成长,我觉得,我的“同行”使命也将达成,他将进入新的人生阶段,面对新的挑战。而我,在下一位同行者到来前,我继续“闭关”读书思考,继续做自己。

【与Isaac同行】24:一起踩坑

第二个学段结束。“我有一个问题,”Isaac的表情有些凝重,说:“第二、第三语言自学到现在,差不多六个月,但我的进度只完成了计划的三分之一。”

“这只是结果。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追问。这是一个好机会。多数家长和老师都会在开始行动前列出各种要求,这样不行,那样不好,理由多是过来人的经验为了少走弯路。但是上一代人的经验往往对下一代人没用,并且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很多领域,每一代人都在颠覆上一代人,人类持续进步的本质就是下一代人不怎么听上一代人的话,我们才能走到今天。所以,这个“同行”,很多时候就是家长、我和Isaac,大家一起踩坑,我这个“过来人”的作用就是陪着Isaac把一路上要踩的坑都踩一遍,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论是谁都是这么过来的,并在年轻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一只手去,提供多一种可能——可以再翻滚一下自己爬上来,或者拉你一把。

“虽然有计划,每天也都在按照计划进行,但还是缺乏进度的把握。”

“自学并非不行,但需要更加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交流和评估。现在用六个月的时间试过了,你前两项能力非常不错,但缺乏评估和交流这方面我也无能为力,所以导致你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不十分清楚。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引入外援?”这个提议我已多次提出,之前Isaac都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自己能搞定。我欣赏这种自信,于是就——让子弹飞一会儿。

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如何达成,并能够管理和控制好自己,这将是一种非常可贵和“可怕”的能力,因为这太强大了,但并不代表他不需要他人的帮助——“认怂”并寻求帮助,对很多成年人来说,都是一辈子无法具备的一种能力,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去面对、调整和补救,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强大的内心以及行动力。

我们用了一大半的时间来讨论问题是什么,导致的原因为何,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最后Isaac列出了上中下三策,并与我分工、分头推进和落实,下周见面时将根据一周的进度再来继续讨论下一个学段或者学年的学习。

很多时候,讲道理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道理都懂,但知易行难,只有等问题发生了才能通过实践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每个人才都有可能活出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
Isaac上周发给我《三十年战争简史》第三版部分引言近五千字,我标记和批注了数十处。剩余的时间,和他一处一处过,提出我的疑问并讨论,最终以他的意见为确定,因为他才是作者。“我只是第一读者,并且与你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存在很大的信息差,所以你的写作要不要考虑文本对普通读者的可读性?还是要向学术性的方向继续靠近?”

“我不是写的通俗读物,也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你和第二版对比就看得出来。”Isaac的自信让我觉得相当享受。

我在电脑上打开《三十年战争简史》第二版对应部分,读了,说:“第三版的字数比上一版增加了差不多两千字,但上一版有更多的细节内容,更适合对这段历史的普及;这第三版时间线上的人物和事件推动发展更清晰。”

“所以,普通读者只是想简单了解一下的话,已经有足够多的通俗读物了,还可以去看视频。我要写的,是我自己的三十年战争简史。”一个人自信起来,全身都在发光。欢喜!

加时部分,继续我们的挣扎在降级线上的曼联和雷克瑟姆,以及陆毅扮演的诸葛亮在鲁肃讨还荆州这场戏里的无赖撒泼毫无章法一败涂地。午餐一起嗦面和八卦一些“新”故事,然后在面馆我们各奔东西。

我回到也闲书局,购书一本,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纪实”丛书之一种,达娜·戈德斯坦 (Dana Goldstein)《好老师,坏老师:美国的公共教育改革》。在地铁上读到这一段,于我心有戚戚焉——

教师们照料我们的孩子、教育我们的孩子,而孩子是我们寄予热烈而又忠诚的爱的对象……这些人(教师)的智慧和技术水平,将决定我们所有人的未来。

“既然如此,那教师要怎么做”这个问题,在约翰·杜威于1895年说的一段话那里得到了解答:教师应当被允许去了解甚至批评整个教育体系形成及管理的基本原理。教师并不是军队里的士兵,只能选择服从;也不是轮盘上的锯齿,唯有应付和传递外界能量;教师必须是一个智慧的行为媒介。

距离杜威说这话,一百多年过去了。

【与Isaac同行】23:生活之必要

虽然我们都是“宅男”,但我还是不希望Isaac每天都宅在家里阅读、写作,学习第二和第三语言——虽然这看起来很“励志”,并且进步也很快——但总要出来走走,与外界保持必要的联系。至少,每周要与Isaac见一面,就是我必须从乡下进城的理由。

上周与Isaac讨论确定,每月至少有一次Citywalk。25℃,阵雨,今天的天气正适合到处走走逛逛——去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的,与直接的生活必需品也最无关系的一处所在——花鸟文玩市场。昨天就让Isaac“准备好五元钱,我们明天去‘血拼’。”

约定碰头的时间快到时,Isaac发来信息说实在不好意思,要迟到了。我回说慢慢来。虽然迟到是不礼貌且缺乏自律的表现,但如果迟到已然是事实,那就都放松心情,来的人慢慢来,等的人慢慢等。

等得Isaac来到,逛到水族和宠物区,他说家里养得有两条鱼,被妈妈称作“鱼坚强”,尾巴没了一半都活了下来;还有一条狗,自己偶尔会去遛遛。日常的生活和人与人的联系,并不是在空洞的宏大叙事中,而是在这种琐琐碎碎中建立起的纽带和桥梁。有机会我会将王迪的书和微观史观推荐给正在向历史专业努力的Isaac——新文化史和微观史使我们从宏大叙事转到日常取向。我们事无巨细地了解帝王将相、风云人物的一举一动,他们当然比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对历史更有影响。但问题在于,我们所面对的和我们自己是占总人口99%以上的小人物,我们每天也在创造历史,只不过创造的方式不同罢了。

原本想逛乏了就一起去喝茶,看“神仙”过路,聊聊一周学业进展和足球,但很显然他排斥这种老年休息方式,于是古玩字画、文玩草药、瓶瓶罐罐、珠珠串串这么一路逛,“我就是来放松的,曼联与阿森纳这一场踢得实在是让我难受。并且阿森纳的‘美丽足球’也不复存在。”他说。

中午十二点,到四楼美食区坐定,我从背包里掏出一对麒麟纹管帽小核桃放在Isaac面前,“生日快乐。”

“可是我都不玩这些。”

“就当个解压的小玩意,心情不好或者舒畅时就使劲揉揉捏捏搓搓。”

“捏碎了怎么办?”

“那我就再送你一对更皮实的。”接着边吃午饭鲜肉饼边聊足球这个保留节目:新赛季曼联与阿森纳之战,雷克瑟姆花大价钱引援,被球迷誉为“巴勒斯坦贝利”的苏莱曼·奥贝德在为家人领取援助物资时遭遇以军袭击死亡,以及足球到底是什么、什么是足球文化。

这些花鸟虫鱼核桃足球,就是周作人在自编集《雨天的书》里所说的: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之必要——虽然是无用的装点

【与Isaac同行】22:去成为自己世界的神

同行五个月,进行到第二个学段。今天的前一个半小时,由Isaac主导,我们根据实际进度,讨论了未来两年的长期学习计划,并对短期的内容和强度做了相应调整。之前只是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现在目标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也更明确。从五个月前的迷雾茫茫到现在,阳光渐渐驱散浓雾,远方的山峰和脚下的道路也愈来愈清晰。

在调整中,明确了每个月我们至少要有一次地方历史寻访的实践活动,因为目标国家的相关专业学校“对实践能力要求高于纯理论学习”。

在第二、第三语言的学习上,我的担忧还没有消除——没有同伴的独自学习不但需要极强的自律,还可能因缺乏足够的交流而影响进度和学习效果,以及孤独和无助。我对后者的担忧更甚。Isaac认为不需要为此而担心,因为AI已经足够强大,并成为了他很好的学习助手。“几年前或许离不开学习伙伴,但现在不一样了,AI已能够胜任学习助手甚至是老师的角色。”一切重大的变革,最终都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日常生活。但Isaac并没有否定人与人交流之必要,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准备。

后半小时,依然是保留节目:当下的世界,足球与冲突。英格兰社区盾杯决赛,终场2:2后点球大战,水晶宫以总比分5:4战胜利物浦,首次夺得该赛事冠军;以色列军队袭击加沙城希法医院附近一处帐篷,造成阿纳斯·谢里夫等5名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记者丧生;美俄谈判与俄乌战争一周战况。历史不是过去的事,而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包括我们在内的整个人类怎样看待过去和现在,就会拥有怎样的未来——虽然“人类”这个整体并不在乎我们这两个个体,但我们在乎自己之为人类之一员。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只要在路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弯路。Isaac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更难,挑战更大,但一旦走出来,得到的成长和获得的成就也是与付出成正比的,并能获益终生——能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最终都会成为自己世界中的“神”

【与Isaac同行】21: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样?

早上出门比以往晚了点,9:50在北京路地铁1号线H出口内,巧遇从3号线下来的Isaac。从3月4日开始“与Isaac同行”到今天正好五个月。第一次“同行”,也是从H口偶遇开始。

一路聊他的小说,到也闲书局,进里间,泡上茶,落座。今年的第二个学段已过半,受胆碱能性荨麻疹影响,各项进度略有落后。“《三十年战争简史》第三版已经完成一半,大约有6万字。”Isaac说。
“第二版3万多字,这第三版完成不是12万字了?这个简史可不简。”

“我觉得在20万字以内,应该都算是简史,因为没有办法把‘三十年战争’中的每一个重要人物和事件都细细讲得清楚。”

有道理。为什么不呢?!

“关于‘三十年战争’,我正在读的企鹅欧洲史’第六本,英国人蒂莫西·布莱宁的《追逐荣耀:1648-1815》,开篇即从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起,止于拿破仑在滑铁卢败北。这一段在我看来是对‘三十年战争’比较准确的总结,我读给你听——”我翻开导读部分:“‘三十年战争’把欧洲的精气神和物资基础耗费了大半,和约表明了一个重要事实:谁也无法继续打下去了,只能妥协。这种妥协的结果是:其一,西班牙承认了荷兰共和国的独立,这表明在欧洲通过武力实现‘统一’是不大可行的,以后的历史也证明,凡是试图武装‘统一’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为此吃尽了苦头;其二,承认宗教多元主义的存在,尽管新教和天主教的狂热分子都试图让自己的信仰获得真正的胜利,但和约已经证明,宗教信仰的统一也是不可能的。正是这两大特点影响了此后欧洲的发展轨迹。既然谁也不能彻底征服对方,那么,也只能怀着不同的理念共存了。或许,这就是一种宽容,尽管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宽容。

我们继续从1618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到底是一场欧洲国家的“局部冲突”还是“全面战争”的讨论,到现在波兰计划将武装部队规模扩大一倍,从15万人增至30万人,目前已达到20万人,为与俄罗斯开展做准备的历史和地理角度的可能原因;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和那里的2.5万驻军对波罗的海三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俄乌战争现在的战况、“被操控的民粹主义”,发生在“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和澳洲历史性时刻——8月4日(昨天)澳大利亚悉尼,近十万人游行声援加沙民众,游行者甚至包括悉尼市长克洛弗·摩尔、澳大利亚前外交部长鲍勃·卡尔和“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

“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样?”在“澳洲历史性时刻”之后Isaac像是在问我,又像是在问自己。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将全人类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和关于自己这个体的,极大又极小的问题。作为一位正在成长中的历史学习者,学校不会教,历史老师也回答不了Isaac的这个问题,但我认为,“全人类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之一”,昨天过世的历史学家许倬云的这句话,正好能够回答Isaac。阅读有什么用?通过阅读可与人类中极少数的先哲和智者对话,让自己的胸襟自由而开放,超越自己的所见,去探寻人类从哪里来,将去向何方,从而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用许倬云的话说即,往里走,安顿自己。

当然,每次都少不了足球,Isaac为了打救一下我这个30年的伪球迷,帮我下载安装了“懂球帝”,并演示了如何从中找到各种数据及分析。“英冠要开始啰,要不要看两场?”他问我。

“我倒是想关注一下雷克瑟姆。我觉得这支球队这一季能保级就不错了,三连升已经是神话,英冠是它一百五十年来的巅峰时刻,四连升到英超应该是不可能的。”

“看来你把雷克瑟姆当做主队了。”

“也没有,我只是想提前看纪录片《欢迎来到雷克瑟姆》第五季的‘直播’。话说你推给我的纪录片《队长视角:问鼎冠军之路》节奏太快了,我这个追剧老兵都不得不时不时暂停才能跟得上字幕。”其实是,如果承认将雷克瑟姆视为我的主队,就可能要遭熬夜看球,老了,来不起哟。

中午12点,我们在饥肠辘辘肠鸣如雷中结束这次“同行”。离开也闲书局时,购书一本,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之一,周贻白《中国戏剧史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