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教书记】落了又开的花

新学期的第一天正式上课。

在中学的课,除了一直延续的课堂节奏,上个星期大致准备了一下后,从今天起在课堂上增加了一个“历史上的今天”的环节。每天花两分钟简要聊一聊过去的这个日期世界上都发生了什么。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所以历史没有惊人的相似,只有不断重复的上演。历史是落了又开的花。

今天是3月7日。公元前322年3月7日,亚里士多德去世。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们三人就是一脉相承的古希腊三贤。亚里士多德的学生里,最厉害的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

小学的阅读写作课,这六周的教材购买的是我推荐的商务印书馆全译典藏版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而我备课用的是比较了家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刘荣跃译本和台海出版社的石雅芳译本两个版本后,选的后者。虽然商务版和台海版译者都是石雅芳,但前者的文字更有文采,阅读更顺畅,但少数几处也错得离谱,真是世间哪有完美啊。例如:

商务印书馆版“他出生在这里,并且他一生的四年光阴都生活在这里。”这句话看起来巴克只活了四年,然而并不是这样。台海出版社版的这句话更为简洁和干净:“它生于此,在这里生活了四年”。

商务印书馆版“法官正在参加葡萄干种植者协会的会议”,这是一个明显的病句。台海出版社版的这句话为“法官正在参加葡萄种植者协会的会议”,这才是正确的。因为葡萄干不是种出来的。这属于典型的校对问题。

同一作者的两个版本各有优劣,这就意味着,我得再刷一遍商务印书馆版,和学生使用同一个版本的教材。刷吧。

由于今天课上才把《野性的呼唤》发给学生,课堂的讨论环节没法针对这片小说展开谈论,于是我们讨论了正在进行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9名四五年级的学生有4种观点——

支持俄罗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的,4名学生都是女生;

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各有对错的,3名学生都是男生;

支持乌克兰出于自卫被迫应战的,1名学生;

搞不清楚两国为什么就打起来的,1名学生。

这场讨论,我协助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注意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这看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在真实环境中,其实许多成年人也分不清两者。

今晚枕边书,想读内山完造的《花甲录》。

《文明》第二季第五集 | 一个人的皇帝

幸福纪元二十四世纪(2022年3月4日星期五)

经过四个世纪的酝酿,苍龙の森中的牙齿掉光组在棋士团的协助下,终于将自己的旗帜——一块写着“The Lost Toth Club”巴掌大的纸板挂上了桂花树。

由帝国首席设计师和工程师ZYC父子设计并制作的新国旗,飘扬在可萨帝国上空。

这面国旗为手工缝制布质黑红双色,中央一颗明黄色的五角星。“黑色代表力量,红色代表热情和勇气,那颗明亮的星代表的是智慧。”ZYC向我——棋士团的团长解释这面国旗的寓意。

“毛豆老师,SYH现在是我们可萨帝国的皇帝。”帝国成员LXH告诉我。

“你们的皇帝是怎么产生的?”

“我让他当的。”

“你们有召开过全体成员会议吗?”

“没有。”

“这个皇帝是帝国大法官任命的吗?”

“大法官不知道这事。”

“那他只是你一个人单方面认可的‘皇帝’,而不是帝国的皇帝。”我继续问:“什么是皇帝?”

“就是最高统治者。”

怎样的一个人可以统治所有人?为什么所有人要接受某一个人的统治?一群人、一个国家,还有其他的合作和治理方式吗?

“这个……毛豆老师,你等我去想想。”

《文明》第二季第四集 | 昆仑岩

幸福纪元二十三世纪(2022年3月3日星期四)

这里不是尖尖的山峰,也不是巨型的圆顶,而是一块开阔的平地,或者叫做“台地”。这个偏僻孤寂的所在高居白云深处,云朵时而化作雨滴,时而生出暴雪,落到山谷里。从这里放眼远眺*,能瞰见整片幸福大陆——

东边广袤的玄武草原上,曾经诞生过女真部落、自由帝国、无迷村、科学考试村、明部落和可萨帝国。

草原北边,一片绵延的森林,那是昆仑山脉。森林中树木的叶子还不算茂密,不过长出的嫩叶已抛撒出一片稀疏的绿荫。阳光照耀着树林,绿莹莹的,煞是好看。林间长着苔藓的石头半掩在凋零的枯叶间;腐烂的树干平躺在很久以前它们倒下的地方;衰败的枝条被朔风刮落,四散在地上。可是,尽管这些东西看上去一派老气横秋的样子,整个森林却生机盎然:无论你望向哪边,都能看到点点新绿绽放*。据《山海经》的记载,在这雾气缭绕的群山间,住着一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所治群仙无量的仙人。

森林一直向东绵延,被从大陆中央勾陈之焰平原向东延伸出的一角所割断。勾陈之焰平原因其土地多为红黄二色,在阳光下如熊熊燃烧的火焰而得名。平原中央,也是这个大陆的中央,是螣蛇之丘。这里曾经爆发过多次战争。最为著名的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就是爆发于第十九个世纪的“玄武VS苍龙”之战。那一战的交战双方是,北方玄武草原上的可萨帝国,东方苍龙の森中得到恐龙村暗中支持的28星宿部落。双方参战成员来自除三年级外的所有年级共二十余人,投入战场的军队达到四支,不论是卷入的年级、人数、部落还是双方派出的军队数量,都是空前的。战斗进行得极其艰苦,最终强大的可萨帝国赢得胜利,挑起战火的弱小的28星宿部落,再次使象征部落荣耀的旗帜蒙上战火的灰烬并失去了它,并最终消散在历史的烟尘中。

在大陆的最东方,是葱茏的苍龙の森。在过去的二十二个世纪两千多年里,这片森林除了孕育过无名堡、中华帝国和 28星宿等文明,还有目前这片大陆上最为强大,迄今为止文明程度最高的可萨帝国和在多次战争中奇迹般存活下来,曾经的恐龙村,现在的牙齿掉光组。而曾经藏在森林最北,大陆上历史最悠久,已存续了二十个世纪两千年的棋士团,由于领地被不断扩张的明部落蚕食,而不得不远迁大陆的西北端——

山顶上有一个石堆,石堆中央插着一根高高的树枝,上头飘扬着一面小旗。这里是昆仑岩,棋士团的新驻地。为了避免因领地问题可能引发的战争,棋士团遵从“真正而持久的胜利是和平,而不是战争”的信条,从幸福大陆东部苍龙の森远迁至此。

*纳撒尼尔·霍桑《希腊神话》,吕陈童、戴晓橙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10月一版一印。

《文明》第二季第三集 | 春天

幸福纪元二十二世纪(2022年3月2日星期三)

幸福大陆上,本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勇士们都穿过传送门在另一个宇宙里继续他们的冒险。

苍龙の森最北的桂花树下的部落——明,成了二年级男生的秘密基地。随着部落的不断扩张,棋士团不得不将寻找可整体搬迁的新领地这件事提上日程。

“湿漉漉的田野里,隐隐约约传来银铃般的啁啾声,那是蓝色鸣鸟、北美歌雀和红翅鸫在欢叫,仿佛冬天最后的雪花落地时丁冬作响。在这样的时刻,历史、编年史、传说以及所有文字记录的启示录又算得了什么呢?溪流在向春天唱赞美诗,沼泽地的鹰在草地上低空飞行,搜寻最早苏醒的脆弱生命。

“山边的野草向上蹿动,像春天的山火在燃烧——春天的雨带来一片新绿——仿佛大地送上一个内在的热力迎候太阳回归;这火苗的颜色不是黄色的,而是绿色的——那是永葆青春的象征,野草的叶片啊,如同一根长长的绿色绸带,从杂草间飘流向夏天。”*

*两段引文来自梭罗的《瓦尔登湖》,综合了潘庆舲和苏福忠两个译本。

《文明》第二季第二集 | 从传送门到拜伦角

幸福纪元二十一世纪(2022年3月1日星期二)

史蒂芬·斯特兰奇的传送门,能将一群人传送多远?

幸福大陆上的勇士们通过奇异博士的传送门(地铁、校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在两个平行宇宙间穿梭。本世纪大部分的时间里,他们都在另一个宇宙里的某个城市中(贵阳市)探索和发现,所以这片大陆依旧静谧。只有在勇士们走出传送门回归后,才带来短暂的喧闹。

苍龙の森中,三名成员全部为一年级女生,几乎不具备领土防卫能力的“&%¥#@*……&¥%”部落,在HQY和GZM的进攻下一度几近沦陷。危急关头得到棋士团相助,击退了进攻,保住了领地,并再次将部落更名为“牙齿掉光组”。

可萨帝国向棋士团提交了一份最新成员名单。九名成员来自从三到五的三个年级。名单由帝国大法官张睿老师签字认可,以保证其真实性和权威性。

一年级的ZYL和LYR准备建立自己的部落。请哪位老师担任部落大法官,在大陆上哪一片还未被占领的土地上建设部落,这两件事对他们来说,似乎比较伤脑筋。两人之间的这个讨论,可能会持续好几个世纪。

玄武草原极北的森林中,似乎一直有两处神秘的所在。

苍龙の森最南的拜伦角,粉色樱花开了一树。

《文明》第二季第一集 | 最高文明

幸福纪元二十世纪(2022年2月28日星期一)

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几乎每一个全新的盛世到来之前,都是漫长的沉寂和黑暗。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春光乍泄,幸福大陆上长久的沉寂已被打破——

强大的可萨帝国迁移至东方的苍龙の森。这里的高大石墙后,环绕的森林里,曾经的中华帝国和28星宿部落,在时间之轮的辗轧下,都已散作齑粉。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可萨帝国搬迁后,元老ZYL带领帝国成员打扫了旧领,没有留下任何垃圾。北方玄武草原上春意盎然,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帝国元老ZYC,带来了他在刚过去的漫长沉寂岁月里,用塑料吸管和硬纸板,独力建造的雄伟辉煌的可萨之殿、医院、学校和兵营的四栋建筑。可萨帝国立时拥有了这片大陆上的最高文明

明,这个由二年级CZX建立的弱小部落,迁移至棋士团的北面坡地后,成为东方苍龙の森最北的部落。在吸收了同为二年级的CJY和DYX两位成员后,明,继续谜一般的存续于这片大陆。

东方苍龙の森中,奇迹般的存在的恐龙村,更名为“&%¥#@*……&¥%”。在未来的四个世纪里,新的英文村旗将飘扬在村外的桂花树上。

由于明部落的到来,棋士团失去了北方一半的领地。

毛豆老师,棋士团有哪些人?”三年级的YSY问。

“就我一个。”

“那我加入棋士团当副团长吧。”

“啊……这……”

“你一个人不是一个团队。”

“有道理。那你写个入团申请呗。”

“好,我去看看怎么写。”

【《文明》第二季】超学科PBL项目说明

超学科PBL项目《文明》第二季
项目发起人:毛豆老师
项目成员:幸福学堂小学部所有师生
项目时间:现实中的一个教学日为项目中的一个世纪

【项目背景】

上学期,小学生自发在校园内搭建树屋时,学堂图书管理员黎明开始设计一个名为“文明”的超学科PBL项目。项目旨在通过真实事件和场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团队协作、公共对话、公共治理、沟通交流、探究能力以及科学和人文素养。

项目参与方式为学生自愿参加,不限性别与年龄、年级。

治理方式为土地(校园)为学堂所有,各部落或国家自治。各部落或国家必须邀请一位老师作为大法官,当内部出现分歧,大法官引导学生以协商以达成共识的方式解决,必要时大法官可直接做出“裁决”。

项目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六个时代。每个时代的诞生标志,为幸福大陆(小学部)上的大河文明、山地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等各个“文明”(部落)制造出(科学、自然科学)对应时代的物品。

角色设定为战士、农夫、商人、工匠、外交官等,政体为君主制、民主共和制和独裁等自然方式。
战争模式为包括但不限于跳棋、五子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棋类游戏进行。

这是一个游戏,也是一个对老师和学生来说的真实的探究式学习项目,还可以从历史人类学和历史社会学的角度来观察,作为个体的“人”和群体是怎么在人类诞生的短暂时间里,产生“文明”的。基于此,有了这个项目日记。

历史社会学(Historical Sociology)是一门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其主张者强调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必须考量历史因素,社会现象本质上就是历史过程中社会互动的结果,关注现代社会的历史来源和历史变迁,具有历史学与社会学这两门学科的双重属性,是一门社会学和历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历史人类学(Historical Anthropology),从历史学的领域出发,研究和回答人类学提出的问题,历史学和人类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备课手记】中学中文第一课:教育你的父母

梁实秋《教育你的父母》,为《雅舍小品》中一篇。我放到新学期第一课,很明显的别有用心——从来都是父母教育子女,老师教育学生,但这一次要让学生先学习如何去教育父母。因为“‘养不教,父之过。’现在时代不同了,子女也负有教育父母的义务。话说起来好像有一点刺耳,而事实往往确是这样。”并且在我看来,有些父母确实是需要被狠狠教育一下的。

教育的方法多端,言教不如身教。父母并非低能,大抵也会知道模仿。旁敲侧击,教他见贤思齐,争上游。年轻人没出息,犹有指望,指望他有朝一日悛悔自新。做了父母的人还把自己做不到和没做到的事要求子女去完成,美其名曰“要有远大目标”,这么没出息的父母还有什么指望?所以现代子女应该明确告知父母,自己的人生目标要自己去完成,“吃到老,学到老。”西谚有云:“没有狗老得不能学新把戏。”岂可人不如狗?

子女还应该早早提醒父母,老境如何打发,也宜早为之计,告诉他们如何储蓄以为养老之资,如何锻炼身体以免百病丛生。最重要的是要他们心理有所准备,需要自求多福。颐养天年,与儿女无涉。不要等到七老八十,面如冻梨,痴呆黄耈,步履维艰,自暴自弃。

冻梨,又叫冻秋梨。朱熹有“面似冻梨头似雪,后生谁与属遗经。”句。为什么说七老八十面如冻梨,是因为梨冰冻后表皮会变成乌黑色。人又老,脸色又差,命就不久矣。

【备课手记】一翻书就翻到《书》

中学部的中文课,我虽然完成了自编教材,选定了辅助教材,但要完成全部课程设计,起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原计划今天完成第一个教学周五至六个课时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课程准备,但只完成了一个课时的内容。事与愿违,生活总是这样。

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里,我选了《教育你的父母》《沉默》《书》三篇来讲。第一个教学周第一课,就准备一起读《教育你的父母》,然后是《书》《沉默》。周末写作,要求学生回家去和家人讨论“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教育的定义、分类、方法、历史,还是教育中的人或是其他什么,并记录和总结出讨论结果(观点)。因为所有我们生不带来,而又是将来所需要的东西,都要靠教育的赐予。因此,教育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家庭,人们都在以其价值标准,去推行或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不论这“正确的”教育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都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一起付出努力。努力是艰苦的。因此,教育首先不是要赚取时间,而是要多花一点时间,多花一些时间给教育中的每一个人

然而,今天完成的一个课时内容,是《书》这篇。因为一翻书就翻到《书》,就去不了其他地方了,还密密麻麻写满了眉批旁批。梁实秋不仅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而且是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能翻译莎士比亚的文字,写起散文来,随手拈来的不只是好,处处的学问沁在字里行间,高山仰止,润物无声。

“从前的人喜欢夸耀门第,纵不必家世贵显,至少也要是书香人家,才能算是相当的门望。书而曰香,盖亦有说。从前的书,所用纸张不外毛边连史之类,加上松烟油墨,天长日久密不通风,自然生出一股气味,似沉檀非沉檀,更不是桂馥兰薰,并不沁人脾胃,亦不特别触鼻,无以名之,名之曰书香。”

毛边连史”指的都是纸。

毛边纸是古时一种纸质细腻呈淡黄色的竹纸。这种纸托墨吸水性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明代明末藏书家毛晋好用这种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并在纸边上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故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毛边纸,并一直沿用。

连史纸,又称连四纸,连泗纸,原产江西、福建。采用嫩竹做原料,纸白如玉,厚薄均匀,着墨鲜明,吸水易干,书画均宜。

松烟油墨”指的都是墨。在中国制墨史上,汉代和宋代是两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汉之前主要使用天然墨(石墨)。到了宋代,松烟墨的出现给中国制墨史带来一次巨大飞跃。从此,人们告别了使用天然墨的时代,为日后制墨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用松烟制墨要选择肥腻、粗壮的古松,因而许多古松被砍伐殆尽,对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在制墨资源日渐匮乏的情况下,油烟墨的创制成为中国制墨史上最突出和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桐油是最常用最适合作油烟的材料,颜色,光泽很好而且容易取烟。还有猪油烟,菜籽油烟,胡麻油烟,但最贵的是一两墨价黄金一斤的苏合墨。杨慎在《升庵诗话》有记载:“宋徽宗尝以苏合油搜烟为墨,至金章宗购之,一两墨价黄金一斤,欲仿为之不能,此谓之墨妖可也。”

【备课手记】阅读写作课学期教学目标

吴鲁芹在《吴鲁芹散文选》里说:“好的文章要靠文字的纯正,而如今纯正的文字,却要逐渐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好莱坞写宣传稿式的一味夸张,用最美丽的字眼,去形容一堆垃圾,把原先有意义的东西,贬到不值一文。”

纯正文字难得,好文章更难得,因为这“不是一个章法和技巧的问题”。

董桥在《英华浮沉录》里记有这么一段——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陆谷孙曾说,他教了三十多年书,结论是作文这一课目最难教,因为“文不可以‘教’而定。”他的理由是写作远不只是一个章法和技巧的问题,而是“气之所形”,“是皮相之下许多深沉主观因素的综合,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养成过程。”所谓主观因素,他认为“包括独立的人格,善感的情绪,敏慧的资质,素心烂读的积累,对清浊巧拙的判断,独特的手眼以及强烈的表达冲动和创作快感”。有一位学者对陆先生说:“把我关于写作的全部知识教给学生,不消半点钟即可讲完。”

陆谷孙所说“气之所形”,我认为应该就是毛尖在随笔集《乱来》里说到的写作的才华。她认为“写作这件事真的要靠才华,并不是书读得越多写得就越好,书读得多只能保证你写的东西基本顺畅,不易犯错而已。真正要写好写出彩,还得靠才华。”

才华是什么、从何而来?或许就是阎连科在散文《我与父辈》中说的“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质的吃穿和花费,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爱和慈悲,而是物质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种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只有那种光线充足却非暴晒暴烫的阳光,才可以让草成草,树成树,让人的心灵充满温情与善良。”

所以早就知道自己平庸平凡又乖戾的我,在新学期要上的阅读写作课中,课程要求之林林,教学目标之种种,其实根子上也就只是一个目标——让上了这门课的人能用文字尽量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根椐平均值定律,我们绝大部分人注定平凡。这样说并不能带来任何慰藉,但真的,中等就好,生命平庸,真理平常,道德平凡。”(朱利安·巴恩斯《终结的感觉》)

雅典娜的守护者的
阅读写作课学期教学目标

文本阅读目标(口头表达)

1、确定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解释关键细节如何支撑文章观点;

2、根据文本中的具体信息,解释文学作品中的事件、过程、思想或概念,包括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发生;

3、描述一篇文章或部分文本中的事件、思想、概念或信息的整体结构(例如,时间顺序、比较、原因/结果、问题/解决方案);

4、解释作者如何使用理由和证据来支持文章中的特定观点,并确定哪些理由支持哪些观点。

文学阅读目标(阅读理解)

1、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在结构、写作手法上的复杂性和读者理解的多种可能性;

2、能够根据文本中的细节内容明确解释文章中所述内容,并推断出结论;

3、比较不同文学作品叙述的观点,包括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区别。

写作目标

1、清晰和连贯的模仿写作(包括多段文本);

2、清晰介绍一个主题、一篇文章或陈述一个观点,建立一个组织结构,相关的想法被分组来支持写作的目的,并提供一个结论性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