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读记三 | 碎片的可能性

女儿的语文课,今天的文言文,是六年级课本中选自苏轼《东坡志林》的《书戴嵩画牛》一则: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早上出门前讲了一半,下午放学回到家,等吃饭前的半小时讲了余下的一半。课本上,“此画斗牛也”后是句号。我认为这里用句号与后一句衔接有问题,难以解释牧童先肯定又否定的语气。所以,这里要么用逗号,要么用问号,并且问号比逗号更好,而句号谬矣!

古诗词从今晚开始。第一部分是先秦的《诗》。女儿宵夜想撸串,所以《诗》的文学常识和第一首《关雎》,是在烧烤摊边撸串边讲完的。其间,说了教材的“标准解读”,也说了我自己的理解以及存在的其他解读,让女儿自行决定先接受哪一种。“两千多年前的东西,现在的人在自己的立场怎么解读都对,也都不对,我们弄个七七八八就得了。读不明白,再读;还不明白,算求。书要读好,饭要吃饱。”她还是赞同爸爸的。回家路上,《关雎》接龙,她一句我一句,我一句她一句,到家就记住了。明天再抄一遍,应该就稳了。

今晚的撸串文学常识和《诗》一首的内容是: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其中绝大部分诗歌已经无法考证作者。

《诗》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另305篇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概括《诗》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西汉武帝时,《诗》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从一年级到高三的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近三百首,文言文约一百篇。我们大多数人在离开校园后,终其一生都不会再学习新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并会忘掉百分之九十在学校已学过的内容。那学习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快递小哥比别人多会背一百首古诗词,也不能比别人每天多送几十个包裹,多赚几百块钱;老板也不会因为一位项目经理比其他经理多会背一部《论语》而给他增加一百万的年薪。而什么培养审美、陶冶情操这样的话更是苍白空洞毫无说服力。

教育,很多时候在我看来和医学一样,是一种什么都不确定的科学和什么都有可能的艺术。同样的教材、同一所学校、同一批老师、同一个班级里,每个学生都不会成为同样的人。如果这不能发展成为兴趣爱好或研究方向,这将是多数人一生中唯一接触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机会,这是一种人文教育可能性的尝试。而最终留下多少碎片,是哪些碎片,人生,就是从这些碎片中开始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