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读书记

读书买书的记录

【读书记1580】万玛才旦《松木的清香》

我觉得万玛才旦的死,有点语焉不详,但是能找到的信息都是不痛不痒统一了口径的例行官方通告。或许这也是万玛才旦的命运。“命里注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松木的清香》)“这就是命运啊,谁又能知道自己有怎样的命运呢?”(《寻找智美更登》)

小说集《松木的清香》,收中短篇小说十二篇,是万玛才旦之子久美成列编选的万玛才旦遗作集。读过《塔洛》、《气球》和《西藏:说不完的故事》后,《松木的清香》是万玛才旦的第四本。

万玛才旦《松木的清香》,中信出版社2024年5月1版,2025年2月3印。总阅读量第1580本

【读书记1579】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

第一次读完《草叶集》,觉得惠特曼这个老男人好色、粗俗又爱自己的国家爱得那么真纯那么傻白甜。然后,就这?这就是著名的《草叶集》?这就是著名的沃尔特·惠特曼?

有天突然想起《草叶集》里面一句关于通往黄泉路的诗,想找来看看全诗,结果在书架爬上爬下遍寻不得。每周都要进城一趟去也闲书局,最快得到的方式就是请书局给我留一本。

7月15日,在也闲书局买到这个全本,656页,25.9万字。慢慢作为枕边书读完,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读这么多的诗。回想起来不论是厚度还是诗的数量,第一次读的那本都不及现在读完的这本的一半,应该是个选本。第一次读留下的那个印象应该是选本中“亚当的子孙”这部分的功劳。

所以,这是第二次读《草叶集》,但是第一次读《草叶集》全译本。

找到最早想起的那诗是《睡眠的人们》里“我走下通往黄泉的路,我这一身松塌塌的肉,我已走过芳菲青春之年,如今只剩落花流水。”何其美妙!

信念是灵魂的防腐剂。(1855年惠特曼《草叶集》第一版前言)

现在我不嘲笑,不争辩,我只见证和等待。(《自己之歌》)

我和垂死的人一起经历了死亡,和新生的婴儿一起经历了出生,我可不局限于我的鞋帽之间,我细观世间万物,没有两件相似,且件件美好,大地美好,星星美好,存在于它们之上的一切都很美好。(《自己之歌》)

伟大的城市应该拥有最伟大的男人和女人,
即使它只是几间陋室,它仍然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城市。
伟大城市矗立之地要有的不是延绵的码头、船坞、工场、货栈,
不是不停顿的新来者或起锚离去者的致敬,
不是最高最昂贵的建筑或出售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的商店,
不是最好的图书馆和学校,不是最多的钱财,
也不是最多的人口。
伟大城市矗立之地要有强有力的演说家和诗人,
那城市被这些人热爱,它也热爱他们,理解他们,
那里没有为伟人建造的纪念碑,只有平凡的语言和行为,
那里崇尚简朴和谨慎,
……
那里的公民永远是首脑和思想,总统、市长、州长是领酬的雇员,
那里的孩子们被教育要主宰自己、依靠自己,
那里的事务得到平静解决,
那里鼓励思考灵魂,
……(《斧头之歌》)

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上海译文出版社邹仲之译本,2016年4月1版,2019年3月4印。总阅读量第1579本

【读书记1578】夏目漱石《哥儿》

夏目漱石啊夏目漱石,曾经两次尝试去读他的成名作《我是猫》,但还是被冗长的独白打败。《哥儿》(又被译作《少爷》)是对夏目漱石的最后尝试,如果还是读不下去,就与他断绝关系了。不想读下来还行,就是读到晚了点——如果在三十年或二十年前读到,会更有触动——毕竟对近五十岁的老人来说,二十出头的“哥儿”初入职场,对种种办公室政治手段的不屑与抗争和对人性的复杂的体会,应该更适合大学刚毕业的职场新人,我早已厌倦并退出了。不过也算是挽救了夏目漱石在我这里的地位。“说得极端一点,假如没有《哥儿》和《心》,漱石能否‘活’到今天还真是个疑问。”读完,对译者林少华的这句话赞同一半,因为《心》读到一半,弯弯绕绕实在是啰嗦,读不下去,放弃了,觉得夏目漱石终究不过如此。

在《哥儿》这部中篇小说里,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我”的这段在我看来对生命的态度——

“大凡钓鱼打猎的人,全是些冷酷无情之人,否则根本不会以杀生害命为乐。鱼也好鸟也好,肯定都乐意活着而不愿被害死。倘若不钓鱼打猎就无以为生,自当别论,而这些人本来活得舒舒服服,却挖空心思残害生灵,实是一种野蛮的享受。”

夏目漱石《哥儿》,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系列文库本之一种,林少华译本,2016年10月1版,2019年5月3印。总阅读量第1578本

【读书记1577】江户川乱步《阴兽》

“日本的推理小说,战前称之为侦探小说。战后日本减少汉字的使用数量,‘侦’字未被列入‘当用汉字表’,故改称推理小说。侦探(推理)小说十九世纪中期由美国作家爱伦·坡开其先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英国的柯南·道尔成其大端,而在二十世纪中期由同是英国作家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推向高峰。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为世界推理小说的重镇。据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教授统计,从战前的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开始,经过战后的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的拓展,再到八十年代赤川次郎的崛起,六十年间涌现五十多位有成就的推理小说家,作品逾五千部之多。

“江户川乱步(1894-1965),日本三重县人,本名平井太郎,因仰慕推理小说‘始祖’爱伦·坡而取笔名江户川乱步(日语中‘乱步’与‘伦坡’发音相近)。在早稻田大学政经学部就读期间即对英美推理小说产生浓厚兴趣。毕业后做过贸易公司职员、旧书商、报社记者等十几种职业。二十年代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创作于一九二八年的《阴兽》,是最具江户川乱步特质的中篇小说。”

从小学开始读日本的推理小说到现在,四十年至少也读了二三十部,今天才知道为什么日本的侦探小说叫推理小说,也才知道平井太郎为什么要取“江户川乱步”这个笔名,之前一直疑惑“乱步”是否就是酒后步伐不稳踉踉跄跄之意。

《阴兽》是读的第一本江户川乱步推理小说,所以没读出所谓的“江户川乱步特质”,不过对消遣来说,确实算是不错的中篇小说。

江户川乱步《阴兽》,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系列文库本之一种,林少华译本,2017年9月1版,2023年4月5印。总阅读量第1577本

【读书记1576】三岛由纪夫《潮骚》

好久都没有在日本的文学作品里读到《潮骚》这种完美结局的爱情故事,尤其这还是写出“毁灭之美”的《金阁寺》,在45岁切腹自杀的三岛由纪夫的作品。

所以,因为作者是三岛由纪夫,读到的每一页都让我猜测下一页可能会出现的凄惨结局,尤其是当新治和安夫这对情敌,在未来岳父,初江的父亲宫田照吉一系列的安排之下,一起登上了照吉名下的歌岛号出海。照吉似乎内定了家境不错的安夫为女婿,并阻止女儿初江与新治的交往,但却无法遏制女儿日甚一日对新治的爱恋。在海上遇到台风,这正是一个除掉新治的机会,并且新治也主动承担在台风中为船加固缆绳,随时会葬身大海的危险任务。然而凄惨结局并没有发生,最终照吉认识到“男人靠勇气,有勇气就行。家庭出身和财产是次要的。”而选择新治为女婿。新治和初江“这座小岛保护着两人的幸福,使两人的恋情开花结果……”。

我渐渐好像明白为什么日本的文学作品,越来越难引起我的共鸣,对我这把年纪的老头来说,纯文学和青春、爱情题材已不再是我关心的领域。

三岛由纪夫《潮骚》,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系列文库本之一种,林少华译本,2018年5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76本

【读书记1575】太宰治《斜阳》

《斜阳》写于太宰治离世前一年的一九四七年上半年,今天下午三小时读完;《人间失格》完成于太宰治离世前一个月,二零一八年的十二月读的。读完这两部日本战后“无赖派”最具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我还是不喜欢太宰治。

不喜欢,有时是一种情绪,有时是一种判断。我首先是一种判断,然后是一种情绪。“太宰治读不来,三岛由纪夫也读不来。身体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那样的小说,感觉上好比脚插进号码不合适的鞋。”村上春树对太宰治的感觉,我亦然。

“读小说而正襟危坐,那是狂人行为。”读到直治在日记里写的这句话时,三十几度夏天的下午,趴在客厅书架前地上读这本小说的我笑起来,因为如果是在凉爽的上午,我就是坐在书房的书桌前读,那可就是“狂人行为”了。

“斜阳”所指在我看来,既是时代之末,也是贵族这个群体和家族的没落,还是父亲、母亲、弟弟相继离世,只留下和子一人的生活的斜阳。太宰治的小说,丧。

译者林少华在译序中说:“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越内敛,缩进壳里钻不出来;俄法文学则越看人越大,越外向,令人拍案而起奋然出阵。”可是架不住喜欢。我喜欢日本文学,只是不喜欢太宰治。下一本读三岛由纪夫《潮骚》。日本作家的作品,是我书架上数量最为庞大的外国文学分类中的单一品类

太宰治《斜阳》,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系列文库本之一种,林少华译本,2018年1月1版,2018年5月2印。总阅读量第1575本

九月前得加油读书

也闲书局没有转而在网上买的书到了。

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找来找去能够确保是全译本的译林出版社2020版,47万字,647页一巨厚册。这是应家长新学期开展文学作品精读的提议,9月也闲谈精读的第一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刷在四十年前,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凡尔纳选集”之一种,范希衡译,一套三册七百多页。这一套“凡尔纳选集”都是木版画封面,现在看来也是极为精美,我外国文学一架底层还有《海底两万里》和《气球上的五星期》两套,只是半个世纪了,纸张发黄变脆,只能留个念想,不堪翻阅。这四十年里又读过一遍,这个暑假还要再读两遍。

西加奈子《樱》,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之一种,我喜欢的文库本。

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随身轻经典文库”之一种,也是文库本。

万玛才旦遗作小说集《松木的清香》,中信出版社2024版。这是继《气球》和《塔洛》之后的第三本万玛才旦作品。

陈尚君《唐诗求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书系”之一种,硬面精装一套两册,85万字。

九月前的这一个多月,要加油读书。

【读书记1574】谷崎润一郎《春琴抄》

佐藤春夫曾说聋人看上去像盲人,盲人看上去像贤者。原因在于,耳朵聋的人为了听别人说的话而蹙起眉头,或张开嘴眼,或歪起脑袋,或仰面朝天,总好像有发傻的地方;而盲人而静静端坐低眉垂首,样子活像闭目沉思,所以显得特像深思熟虑。(《春琴抄》)

拉窗纸那赏心悦目的莹白,将各家被烟熏黑格窗等门窗的房屋,打扮得宛如家境贫寒而又穿着得体的美女一般眉清目秀,优雅动人。我望着投在窗纸上的日色,不由深有感慨,毕竟是秋天了!(《吉野葛》)

暑假在家带娃,偷空翻闲书。谷崎润一郎《春琴抄》,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系列文库本之一种,收《春琴抄》和《吉野葛》两篇中篇小说,林少华译本,2019年7月1版1印。五年前的二零二零年四月,购于乐转城市书房师大店,太座那天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之一。那天一口气买了十种十四本,乐甚。总阅读量第1574本

【读书记1573】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

上周在为女儿制定暑假阅读计划时,在也闲书局的旧书区淘到这本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所选的书,见仁见智,尤其是缺了东方著作,但并不影响这是一本好的“书单”。

这个“书单中大多数书籍都远比当前的畅销书有趣,不过,并不是因为有趣才去读它,读书有如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就职养家等等经验,是一生中的大事,也可能成为自己内在精神不断成长的源泉。这些书一旦成为你的一部分,就会永远长驻心中,发挥强大的作用……这份书单的目的很单纯,只是希望能帮助我们避免精神破产……读书不是为了跟别人较量,而是为了使自己丰润华美……好书不会沉默,不是一时性的满足人的心灵。它甚至可以说是不朽。而且对三、四代以后的子孙也有益处。花在好书上的金钱不会令人觉得是无谓的花费。好书即使不是你的,也是你的孩子与朋友的。这百本书,你会得到某种满足感,就像看到你自己三千年的过去已整整齐齐地排在书架上——请别让过去停在那儿,让它成为你现在的一部分吧。”

读完这本书,就在也闲书局定了一本惠特曼的《草叶集》,这也正是费特曼在这本书里所期待的“本书的意图是使你的脚步迈向书店或图书馆。”

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花城出版社1981年6月1版1印(内部发行),定价0.69元,封底有一枚圆形“贵阳古籍书店图书销售章”,也闲书局定价12元,会员8.8折10.56购入。总阅读量第1573本

【读书记1572】梭罗《瓦尔登湖》二刷

“活了一把岁数未必就有充分的资格做年轻人的指路人,因为活到老获得的不见得比失去的多。”所以时代在变,过去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当下,为了避免老来得不到尊重,凡事还是三缄其口,别人不问就不要提供建议。

“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还没有尝试的一次实验;他们尝试过了,可是对于我却没有多少借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偏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果和命运,对别人来说正确的事,对自己却未必。生活只是属于自己的实验。

“一代人遗弃另一代人的事业,如同遗弃搁浅的船只。”所以人类才一代人超越一代人。

“古代的哲学家,不论在中国、印度、波斯还是希腊,都是一种类型的人,外部生活比谁都贫穷,内心生活却比谁都富有。”物质与精神的零和游戏,一直都存在。追求物质,精神就贫乏了;追求精神的充盈,物质就贫乏了。“多余的财富只能购买多余的东西,而灵魂的必需品,用钱是买不到的。”

“文明一直在改进我们的房子,可是文明却没有把居住其中人同样加以改进。”所以,这还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的问题。

“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也不想争抢一个天鹅绒垫子。我宁愿坐拥一辆牛车,来去自由,也不愿乘坐一辆想入非非的游览列车飞向天堂,一路上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因为我有慢性咽炎,对污浊的空气尤其敏感。

“最费钱的东西从来就不是学生最需要的东西。”推而广之,生活中那个最贵的东西,也往往不是最需要的东西

“我也许不能在一个算定的日期到达我的港口,但我可以保持在真实的航线上。”只要是在属于自己的航线上,什么时候抵达自己人生的港口都不算晚。就像我,年近五十才再次开始认真读二十四史,竟觉得没有多大难度,就像在读故事书。而要是在三十年前,每一句话对我来说都会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生活的最终目的,是对自己负责。“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的生命甚至生命的每个细节过好,在最崇高和最关键的时刻面临审视而无愧。”

“正是因为我们的自私,慈善行为才被过于赞美。”《老子》:大道废,有仁义。

“我的住处比起一所大学,更讨人喜欢,不仅有利于思想,也有利于认真的阅读。尽管我置身于一般流通图书馆的区域之外,但是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受到在全世界流通的图书的影响。”这就是我的现状,生活在自己近五千册藏书的乡下的家里,并且这些书还在每个星期都在增加。这是一件幸福且快乐的事。因为“书是世界宝贵的财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遗产……书的作者是每个社会的自然而然的不可抗拒的贵族,对人类产生一种连国王和皇帝都望尘莫及的影响。”所以在我的遗产里,最宝贵的就是这些书了。

“我喜欢独处。人在思考时总是孤独的。孤独不能以一个人距离他同类的空间距离来衡量。在剑桥学院拥挤的小房子里真正用功学习的学生,如同在沙漠里的托钵僧一样孤独。”

“倘若一个人不能和他的同伴们保持同步,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了不同的鼓点。让他踩着他听到的音乐前行,不管音乐的节拍是什么,要走多远的距离。他是不是应该像苹果树或橡树那样三年五载就长大成材,这不是重要的问题。”一个人的成长,是只属于他自己的事。

“倘若一个人信心满怀地朝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过上他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会在平常的时光里获得意外的成功。他会把一些东西抛在身后,会越过一条看不见的界限;四海皆通的更加自由的新的法则会开始围绕他,在他内心建立起来;或者旧的法则会借机扩充,按照他的取向从更加自由的意义上得到新的解释,而他会享有更高的存在秩序的权力,好好生活。他把自己的生活越是简单化,宇宙的法则就越会删繁就简,孤独将不再孤独,怯懦将不再怯懦。”

所以,应该到了我这个年龄读《瓦尔登湖》才能有共鸣罢?对年轻人来说,梭罗不过是又一个唠唠叨叨啰啰嗦嗦的老头罢了。

梭罗的《瓦尔登湖》,十年前读过李继宏译本,这次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8月1版,2018年7月6印的苏福忠译本,感觉在翻译上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总阅读量第157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