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

枕上诗书闲处好

6:00手机自动开机,收到一老友在00:15发来微信:给我说一句你目前的心里话,鼓励一下我。

我想发“又多活过一天”,但发出去的是“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老友说:“不好!”

“我是让你看闲书,看风景。只有活着,才有好或不好。没活下来的,哪有什么好不好?!”

发来难过和大哭的表情。

每天备课一段落后,就翻闲书,差不多一天一本。今年买来和看过的书,会注意特别记录下出版社和几版几印。我启蒙得晚,开始读点书也就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所以没底子没学问,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宋版殿版古籍,关于版本一说,是无见闻也无见识。这个记录,是作一个时间标记。

昨晚的枕边书是李庆西的《人间书话》,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1版1印,从出版到我读到这中间隔了20多年,好些见解读来还是耳目一新。这两年爱读书话文章,原因之一就是可以了解到视野之外、知识之外的新东西——总在说全球化,地球村也提了很多年,睡一觉就从地球这边飞到了那边,都快忘了原来世界真的是大的。

中学的课,上学期讲了先秦,新学期讲秦汉。不是本名孙祥钟的台湾明星秦汉,是从前221年开始到581年共800年的,由秦——楚汉相争——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今天的课,备到“古诗十九首”。十九首可以说是最古的五言诗,是诗的古典之一。三百篇之外,十九首是最重要的代表。“直到六朝,五言诗都以这类古诗为标准;六朝以来诗论,还以这一类诗为正宗。”十九首影响之大,由此可知。

选了张定浩的《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隋树森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和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释》三本,要从里面编一个教材出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1版11月4印张定浩的《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现在是这五年里读的第三遍。这一遍,重点读《曹子建》《阮嗣宗》《魏武帝》《陶渊明》《谢宣城》和《古诗十九首》几篇。可惜古诗十九首只说了八首。

朱自清说《古诗十九首释》,是张定浩也推崇的,因为是“诗人兼学者,能贯经史,括情事”。手上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释》,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0月1版1印,也仅释了九首。好在“隋树森先生编有《古诗十九首集释》一书(中华版),搜罗历来十九首的整套解释,大致完备,很可参看。”

隋树森的《古诗十九首集释》,中华书局2018年6月1版,2019年7月3印,繁体竖排,分考证、笺注、汇解、评论四部分。啃起来费工夫。

三本组合起来,古诗十九首,一天差不多能备了一首。

【备课手记】“诗佛”王维—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在诗人中,我是音乐最好的;

在音乐界,我是画画最棒的;

在美术圈,我的诗是最牛的;

整个大唐文艺圈,我是最佛系的;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我就是“诗佛”王维。

上面是下周高中的中文课导语。

每周中文课,我会围绕一个主题从多个我能想到的角度,以尽可能多的姿势切入,无论刀法如何花哨,力求“有趣”、“方法”和“知识”这三刀要清楚。

先从美国诗人简·赫斯菲尔德(Jane Hirshfield,1953—) 的诗《我只要少许》下刀,通过她的禅修引出“四无量心”;通过《维摩诘所说经》中,维摩诘对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的解释,引出课程内容—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被称为“诗佛”的王维、龚琳娜的《渭城曲》,和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课本里王维的诗,温故新知。王维与李白同年生,两人却不相往来,被称为语文课本中“最熟悉的陌生人”,从而又复习了上周课程内容“李太白的朋友圈—唐朝的诗人和诗” 。

我这枚边学边做的中文老师,备课手记,记思路,记不足,记惭愧,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王维像

油腻的中年大叔要冥想

我怀着与大家分享的心,完成了周一的高中部中文课。

在讲解为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而选的李冼洲诗《窗》时,读到“种出家和家人,种出爱和爱人”句,想到深埋在废墟中的孩子们,想到至今仍旧是“失踪”的人们,而至今没有人受到问责时,曾一度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得不离开教室。

下周学生们就要去福建游学,在福州,他们有一处很小但很重要的停留学习点,就是林觉民、冰心故居。本周中文课,和大家分享了被誉为20世纪最美情书的,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信《与妻书》。唉~我觉得这封信就是我的泪腺,一被触碰到就悲伤不能自已,还好在课堂上努力忍住了。

在课程尾声,我征求大家对这门课的建议,小伙伴们都希望取消临帖环节,但他们提出的两个替换方案支持者各占一半,于是各派代表剪刀石头布定下冥想和一周个人分享交替进行。下次课,不再临帖,以冥想开课。

课程结束时,我向大家道歉,说或许是年龄的原因,竟变得越来越感性,也或许根本与年龄无关,这就是中年油腻大叔的状态吧?!



作者:李冼洲

黑暗允许开出一方光明
我在光明上,播种完整的春天

种出家和家人,种出爱和爱人
种出雨、花朵和柔情

我的爱不多,刚好够爱一生
我的忧郁不多,刚好送送黄昏

星空可阅,流水可游,偶有闲暇
我在屋檐下数着风声

此处鸟啼,彼处蛙鸣
我接受了雷鸣,也接受了凋零

手握一草之青,大漠可过
眼含一笑,琵琶声声,吹灭了寒暑

我烛光的今生,伤而有感,甜而有梦
在梦的边缘,钟声一次次苏醒

我有一田可耕,一屋可居
百里群山,我要一峰,刚好止住骄傲

满山花开我要一簇,刚好偶尔沉醉
乡音不多,只要一声,母亲唇边的乳名

我不能关上黑暗,因为我
不能关上光明

关心粮食和蔬菜

该读书时去做不良少年,把能干的坏事都干了一遍;该赚钱时去学人家写字,狗屁不通从国家到支书都损了一通。

如今娃上学了,才发现自己书没读好钱没赚到。从今天起,博客复更,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黔山毛豆——前愤青、伪文青、互联网从业者、创业总是失败者、前攻城狮、前自由撰稿人、摄影师、前杂志主编和前独立Blogger。现为摆脱后工业时代职业束缚的斜杠多重职业者,以及常常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的中年生活幸存者。

始建于2005,存续12年后,停更在2017。更名为“尺宅即江湖”复更于2018,正如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人生终究也不过是死路一条;此后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的名字叫黎明——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归还给一个陌不相识的人。

【读书笔记】《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

中国人讲故事,不是出自虚构,而是起于追忆,所以中国最好的故事不在传奇志怪里,而在史书列传和诗歌中,在记录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

在文字尚且不够丰盛的年代,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生命体,从它们身上,我们的思想和文学得以滋长。回过头来,这些思想和文学又润泽这些汉字,让它们得以逃避被我们遗弃的命运。每个得以活下来的汉字,都承担着太多的奥秘。诗歌其实就是关于文字的奥秘。它唤醒一些文字,同时也唤醒在无知中使用这些文字的我们。所有言说与文字的努力,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已经了解的,而是为了明白尚且还有多少自己不曾了解。因此面对已经存在的人与诗,重要的不是解释,是认识。

熊十力曾言及其少年时读诗,除略通训诂之外,于“诗三百”意境本身并无感受,想借孔子论诗的一些话来帮助印证,却连孔子的意思却也不能明白。直至年岁稍长,自己胸中有丘壑,这才于夫子于《诗经》,都若有契悟。于是感慨,“凡了解人家,无形中还是依据自家所有的以为推故”。这个道理,知易行难,似简实深,其实也就是《文心雕龙•知音》所谓“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修往业,从初志

曹子建《黄初六年令》云:修吾往业,从吾初志。

钱穆说:“中国文学之成家,不仅在于文学技巧风格,而更要者,在于此作家个人之生活陶冶和心情感映。作家不因其作品而伟大,作品因于此作家而崇高也”。这里面,所谓日常、应接、陶冶、感映,归在一处,就是一个“修”字。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两句合在一起,就是“初志”,就是对天性的听从,也就是船山所说的,“志也,所谓天地之心也。天地之心,性所自出也。”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离,是这首诗的主旨,《文心雕龙•隐秀》里有“古诗之‘离别’句”,江文通拟古有“古离别”一首,都是径直用“离别”二字代指这首诗。离,也是十九首古诗共同的兴起,朱笥河讲,“十九首无题诗也,从何说起?盖人情之不能已者,莫如别离。”和“三百篇”相比,《十九首》无关治乱,只是人伦。而大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千头万绪,明明暗暗,都要等到“与君生别离”后才能慢慢清朗起来。

(《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190页,共不到10万字,本以为轻松易读,语句浅显,拿来当枕边小书。但才翻不到30页,就不得不从枕边移到桌边,把《辞海》从书架上搬下来,像小学生初学认字般一边翻一边查,一本闲书翻下来,真正是一点都不“闲”,最终也还是懵懵懂懂云山雾罩。不是书中篇章语句几多艰深,而真真是“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世事大抵也是如此。)

【读书笔记】高冷逼格的现实与诗

有的书翻完了就翻完了。说既然都翻完了,那读后什么的敲点呗,那敲点什么呢?说的是最近翻完角田光代的《在全世界迷路》、唐鲁孙的《酸甜苦辣咸》、陈坤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和李厚霖的《转山八年》,基本上是自我催眠和自我陶醉的叨逼叨逼。尤其是《转山八年》,综合评分竟然8.8,超过80%的评价是五星,我说“这本书打五星的都是托,顶多一星。”后面跟的说“觉得不好还来评价,是件损人品的事情吧。”如果觉得不好却不说或反而说好,是不是更损?

借豆瓣书评也点评下自己手欠买了又看了的以上四本:都是在标榜自己的小众品味、高冷逼格,生怕和别人一样,无论在炫耀什么,都要摆出一副全世界都不懂ta的好只有我慧眼识英雄发现了ta的妙处你等俗人还不过来跪舔的表情。作者的言下之意是:我已经和你们这些俗人不一样了。我的灵魂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了升华,从此张开了一双慧眼高傲地穿行在乌烟瘴气的俗世生活中,与一众凡夫俗子拉开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距离。

《佛珠的鉴赏与收藏》,一本关于佛珠的百度百科纸质版汇编。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差不多是一本唐诗读后感,但很有意思。翻完这本书,差点手指一痉挛冲动买一套《全唐诗》,最后忍住是因为理性的我说:“买了来,放书架上到死都不会看也看不完的。如果是为了装点书架,自己的那点事自己知道,还是别装了,和花卷妹一起读点‘春眠不觉晓’和‘唯见长江天际流’还更实在。”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后记里“就算现实再冷硬,我们的心底也要尚存一点诗意,至少不去嘲笑那些面对现实仍不停读诗和做梦的人。”所以,我那样评价以上的几本书是不对的。哪怕确实那样想了,也不应该说出来。

————–
《唐诗风物志》
作者:毛晓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唐人的世俗生活
出版年:2014-4
定价:38.00
装帧:平装
ISBN:9787549534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