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三十年战争史

【读书记1582】彼得·威尔逊《三十年战争史:欧洲的悲剧》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意义不在于它试图解决的冲突数量,而在于它运用的方法和观念……这些方法和观念致力于达成‘基督教的、普遍的和永久的和平’,并旨在在整个大陆建立持久的友谊……即使人口只下降15%,三十年战争也是欧洲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冲突。相比之下,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最为惨重,但其人口损失也不到12%……事实证明,疾病比火枪、刀剑和大炮更具有破坏力。一种被称为‘匈牙利热’的斑疹伤寒在1620年的战役中杀死了1.4万名天主教同盟士兵,相比之下,白山战役中的天主教同盟军队中只有200人死于枪炮或刀剑。”这让我又想读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成功不在于解决每一个争端,而在于提供和平化解冲突的指导方针。”我认为这是三十年战争的收获,但代价实在太大。

彼得·威尔逊《三十年战争史:欧洲的悲剧》,4月26日收到开读,到今天历时三个月艰难读完这本884页共83万字的,极其宏大又细节丰富的叙事史。除了众多人名与地名、国家地区与政权名称,翻译不知所云也是阻力。尤其是读到一半,一段一段的不知所云,只能反复结合上下文半蒙半猜。英文版应该是“在未来很多年中,关于三十年战争最权威的英文著作。”中文版就只能作为诘屈聱牙的教材来读了。需要很大的耐心。如——

第13章“拉罗谢尔围城战”一节,“法国人利用一个无月之夜向驻军运送更多的食物,第二天早上,驻军展示了钉在枪柄上的新鲜鸡肉。”新鲜鸡肉为什么要钉在枪柄上?

第13章“军队改革”一节,“帝国内的所有领地都要按照一个等级系统缴纳战争税,每年一共有96个罗马月,其中三分之一归帝国军所有,其余归天主教同盟所有。”为什么每年一共有96个罗马月?

第15章“瓦伦斯坦的秘密外交”一节,“两位将军共进晚餐时,霍尔克突然病倒了。他害怕被下毒了,但是得到保证说绝无此事,并被留在马车中与下属商议。现在很明显他得了鼠疫,他的下属拒绝见他。他独自死在路边,此前他的马车夫去找神父了。”典型的不知所云翻译腔。

还有如21章“复员”一节,“瑞典从10个行政圈中的7个获得了133.5个罗马月的税款(520万塔勒)……尽管萨尔茨堡表示反对,巴伐利亚行政圈的其他成员还是支付了125个罗马月的高额税款,筹集了753303弗洛林,清偿了军队的欠款。”520万与753303,精确到个位的数额在这里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样精确或大概数字的不明使用在全书中很常见,还有时不时出现的莫名“数学题”——德意志金钱不仅供养了军队总数四分之三至十分之九的雇佣军,而且还支付了1630年至1648年间每年花在瑞典和芬兰分队上的100万里克斯中的51%。”这么复杂的表述,除了考验读者的中学数学学得怎样外,我看不出任何意义。

不过即便如此,豆瓣评论认为这仍然是目前大陆能找到的关于三十年战争的最好出版物。“不要将权力交给那些认为自己蒙上帝召唤去打仗的人,或认为自己的正义感和秩序感是唯一有效的人,这样做非常危险。”这是全书的最后一句。

彼得·威尔逊《三十年战争史:欧洲的悲剧》,九州出版社2020年11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8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