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车厘子自由,是因为还没实现财务自由,但至少可以接近阅读自由——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买来的书两辈子都读不完,这辈子能做到每一本都读一读,也算阅读自由了。这样算下来,书确实也不算贵,何况我买的多是低折扣的特价书或旧书。
下个学期调岗做回自媒体工作,顺带做四、五年级的语文“助教”——应试之外的辅助教学。
曾在媒体辗转过几年,摄影、文字都是手上的活路,写得清楚而已,自媒体的工作算不上挑战,倒是语文还没想好上什么。
期末总结,关于本学期在教学上的行为和态度,我用了“追求完美,不求完美”八个字。同时进行历史和语文两门学科,课程从最低的三年级到最高的高二,其实我未公开的总结只有“不自量力”四个字。精力、能力有限,战线太长,必定处处防守处处失守,所以下学期的岗位调整,于我得大解脱。
岗位调整带来的第一项福利就是,阅读不必再受制于课程。读完校长布置的“寒假作业”——徐贲的三本书,就可以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了——至少在这个假期里。学生的寒假作业,我也布置了必读和选读的书。因为这个寒假时间短,必读书只尼尔·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本。
寒假要读完徐贲的三本书是《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经典之外的阅读》《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我早些时间买了徐贲的《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还没读,或许可以顺带一并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