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行行重行行

伴读记十二 | 人情之不能已者

女儿今天的语文课,先用10分钟把之前学过的六年级四篇文言文读了一遍,《论语》四则、《诗》五首和乐府诗五首通背一遍;然后文言文继续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论语>十二章》的第五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诗,开始非常重要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是乐府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是一个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所在。

今天的诗,是“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在家自学选这一首不在小学到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是因为,离,是这首诗的主旨。人一生,都是在聚散离合中度过,而这所有离别的最后,是自己的别离。女儿才十岁,大概还需要好几年才能体会到这种别离。不过也难说,也许很快。

《文心雕龙•隐秀》里有“古诗之‘离别’句”,江文通拟古有“古离别”一首,都是径直用“离别”二字代指这首诗。离,也是十九首古诗共同的兴起,朱笥河讲,“十九首无题诗也,从何说起?盖人情之不能已者,莫如别离。”和“三百篇”相比,《十九首》无关治乱,只是人伦。而大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千头万绪,明明暗暗,都要等到“与君生别离”后才能慢慢清朗起来。

【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枕上翻李庆西《人间书话》,《文字后边的东西》一文说:“汉、宋学者论《诗》喜欢微言大义,最荒唐的例子就是《周南·关雎》里边看出了‘后妃之德’,结论之武断令人瞠目……从毛序、郑笺到朱熹的集传,牵强附会的诠解比比皆是,不知误导了多少读书人。好比十字坡上孙二娘的蒙汗药,做翻了多少英雄好汉。”还说把文学作品和政治扯到一起,除了“那些对微言大义有特殊爱好的学者,往往是文采斐然的政界人物。当然,微言大义有时也是一种政治手段。”这篇文章后面落了日期,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不知道这是写就文章还是在媒体上发表的日期,如果是发表日期,不论在那时还是此时,也算是写的人敢写,发的人敢发。尤其是第二句。唉!我也就只敢叹一口气雀起,借古讽今的都是怂人,我连怂人都算不上。

在《古诗的今译》里,李庆西认为把古诗译成现代汉语不好译,“不译还明白,译了倒别扭”,有的还“根本没法译”。今天备“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行行重行行》,也再次觉得中国的古诗,除了字词的音义和典故的说明,其他最好一概不译,一译好像把话说白了,意境全无,意味全无,寡淡。就拿“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来说,俗话就是“岁月是把杀猪刀”,或者“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意思在,但没意思,就“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和“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两者好得一比。所以上个学期讲《诗》,也没强求学生一定要把一首诗理解出个什么来,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七七八八就得了。读不明白,再读;还不明白,算求。书要读好,饭要吃饱。“努力加餐饭”,继续下一首。好久遇到一件事突然想起来,脱口而出的时候就一拍大腿,心里面的小人大呼一声——麻痹,就是这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