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曹洞宗

行不尽,一路青山

月初网课初开时,我和学生一起尝试完成的第一项“课题”,是用一句诗给此次疫情中援助我们的日方友人回信。

选哪一首的哪一句?有选《诗经》的、唐诗的、宋词的,都还不错,学过的诗词都还在,在课堂上大家互相分享。轮到我时,也分享了我的回信:

天武天皇之孙长屋王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句,我回信选“俳圣”松尾芭蕉的“如今可闻,布谷鸟啼了。”以两国虽隔海相望,但季节到了,不管海这边还是海那边,布谷鸟都会啼叫为应。

《诗经·无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句,我回信选的是种田山头火的俳句“添柴火更旺,雨雪今晨来。”雨雪为疫情,意为感谢日本友人这雪中送碳的义举,众人拾柴火焰高,疫情的“寒冷”终会过去,迎来春花开。但我认为“与子同袍”或比“与子同裳”佳,因“裳”为下衣,战友、兄弟或朋友为“同袍”。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句,我回信选的还是松尾芭蕉的俳句“樱花浓灿如云,一瓣瓣的钟声,传自上野或者浅草。”辽河的雪融化了,富士山的花也开了,在这樱花浓灿如云的季节,一瓣瓣的落花,一件件的援助物资和一声声的问候,伴随着邈邈钟声,从上野还是浅草传来。上野和浅草都在东京,代指日本。

唐代王昌龄《送柴侍御》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句,我回信选的是小林一茶的俳句“欢欢喜喜,老树与新叶,做朋友。”老树指两国一脉相承的文化,新叶指的是两国在新时代的国和民,继续做朋友,仍然是朋友。

我没有选唐诗宋词而用俳句作为回信,是因为日本人用“汉诗”——我们中国人的诗来表达他们的问候,我们回信当然也应用日本人的诗句表达感谢,这才不算失礼。

昨夜枕边书,再读《只余剩米慢慢煮:种田山头火俳句300》,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12月1版1印。

不惑之年后,睡眠莫名开始变得浅而薄。枕上乱翻书,翻到困了歪头睡倒。常常又凌晨五点醒来,还有一个多小时才天亮,睡又睡不着,起又嫌太早。万般寂静,听着门外花园里的滴水声,真真是“欲寐还醒夜更长,流水响。”也是种田山头火的俳句。

俳句,这种最短的短诗,美就美在意境深幽。曹洞宗禅僧种田山头火(1882—1940),他或知晓,某个遥远日子的一件小事,日后会以一种鲜活的方式与当下结缘。所以当我们感慨人生的际遇时,通常都是基于某时某地与某的不期而遇。诗歌也是如此。或许是译者中文诗词功底厚,也可能种田山头火本身对“汉诗”有相当的研究,所以在他的俳句中,常常有与中国诗词呼应的妙处,甚至融为一体难分彼此,在出世与入世间,曲径通幽,落英缤纷——

“行到水穷处,春随溪声来。”唐代王维《终南别业》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山愈静来,花愈白。”唐代王维《入若耶溪》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啼哭稚儿返,灯明候汝归。”唐代王维《渭川田家》句“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悲烟一缕直,落日每浑圆。”唐代王维《使至塞上》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水田作底欲揽云,近黄昏。”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大正十五年(1926年)四月,种田山头火“背负难解的疑惑,踏上行乞流转的行旅”。读书如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因心中惑难解,未解,“行不尽,行不尽,一路青山。”北宋圆悟克勤禅师早有说过:“看脚下”。

【读书笔记】《禅者的初心》

我们都会不自觉地试着改变外在的东西,而不是改变我们自己。我们都想和都试着让自己以外的东西好像变得“恰如其分”,而不是让我们自己变得“恰如其分”。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让自己变得“恰如其分”,就不可能使任何东西变得“恰如其分”。所以,当把一件事情彻底弄明白之后,就会了解一切,但试图开始就去了解一切,反而什么都不会了解。再完善的道德律,都只是用来正己,学禅的人,应该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思维或观察事物时,我们应该如实地以万物的本然面貌接受它们,我们的心应该够柔软,够敞开,这被称为心的空性,而空性又不外乎是禅的修行。修行就是让限制不再成为限制,结果如何并不重要,为改善自身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禅修的目的,是归复清静的生活方式。

《禅者的初心》并非一本系统的曹洞宗①禅修指南,只是铃木俊隆禅师在美国曹洞宗寺院和禅修中心为弟子和参加禅修的人们讲解禅修的方法和回答弟子们疑问的汇编。因为是曹洞宗禅师,所以会不断出现例如“只管打坐吧!保持着最清净的动机,静默得一如我们的原初本性,这就是我们应有的修行方式。”“坐禅是一种包含无数活动的修行”②的内容,这样的表述如果在其他宗派,或许也会有不同。例如,在净土宗“颂念佛号是一种包含无数活动的修行”,而在藏传佛教“持咒是一种包含无数活动的修行”诸如此类似。哪怕仅在禅宗,也有各自不同的修行方式。如果本来一切具足,世间万法也自有一一对应的修行和都有各自的适应对象。就像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谈到:“一切教乘并行不悖,一切佛言均属教诲。”所以,《禅者的初心》没有涵盖所有禅宗的宗派的话,“曹洞宗:禅者的初心”或像是星云老和尚媒体专栏类似的“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更能清晰表达,否则一叶可知秋,一叶也能障目。

①洞山良价禅师(807~869年)在彻悟自性(佛性)之后,感到六祖慧能倡导的“顿悟”法门并非凡人所能达到,便提出“五位”的方便法门,广接上、中、下不同根器的学人。后在弟子曹山本寂(840~901年)弘扬下发展成为曹洞宗,又称为“曹洞禅”。

②道元(1200~1253年)初习天台教义,后归禅宗,到中国参访名寺后返回日本大力弘扬曹洞宗,被称为日本曹洞宗初祖,著有《正法眼藏》,提倡“只管打坐”法门,后人称其禅风为“默照禅”。

……………………
《禅者的初心》
作者:铃木俊隆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译者:梁永安
出版年:2012-6
页数:218
定价:48.00元
ISBN:978754434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