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新选组

【读书记1403】司马辽太郎《新选组血风录》

1868年的明治维新,可算是古代日本与近代日本的分水岭。而导致维新的最大契机,是发生在1853年的“黑船事件”——1853年7月8日(嘉永六年六月三日)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的浦贺及神奈川(今横滨)。双方于次年(1854年)签定《日美亲善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德川幕府在二百多年之间,从来不准天皇参与政治,但是这次为了减低各藩的反对声音,于是想以天皇的名义缔约,并且破例邀请各大名、藩士、学者、甚至平民,针对开国之事提出意见。于是天皇及其朝臣、大名及其家臣纷纷举起了救国的旗帜,趁机跃上政治舞台。无论如何,“黑船事件”后的日本政局一天比一天混乱,也埋下了幕府灭亡的导火线。在1853年到1868年——被称作“幕末”的十五年中,日本为何去何从困惑、彷徨,最后找到了方向。当然,是以腥风血雨的动荡为代价。“新选组”这一组织,便是在动荡中诞生,在动荡中壮大,最后在动荡中灭亡。

对待新选组,历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认为新选组算得上英雄,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战斗,直至最后一刻,虽败犹荣。而另一种则认为新选组不过是代表老旧没落势力的幕府的爪牙,最后仍螳臂当车,死不悔改。这一正一反两种态度,在幕末、维新、新选组相关的各种文学、影视、动漫甚至游戏作品中交织,是正是反各取所需。于是我们时常会看到某部作品拼命地在新选组周围圈上各种华丽光环,而另一部作品却将其贬为杂鱼的情形。但这本《新选组血风录》却并不为上述正反立场所左右。采用十五个人物故事来描绘新选组的人和事——没有光环包围的英雄,也没有死不足惜的杂鱼,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2000年,日本《朝日新闻》做过一次“这一千年中你最喜欢的作家”的问卷调查,在读者邮回的20569张选票中,夏目漱石获3516票名列第一,而第二、三名分别是紫式部和司马辽太郎。司马氏的作品不但拥有大量读者,从文学史得角度来看,它们在战后文学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

司马辽太郎的时代小说,除了这本《新选组血风录》,之前还读过描写木下藤吉郎崛起的《功名十字路》、真田十勇士的《风神之门》和幕末志士的《幕末》,这四本都同属重庆出版社“日本时代小说精选”系列。同系列的日本时代小说还读过山本兼一《寻访千利休》、井上靖《风林火山》、隆庆一郎《花之庆次》、柴田炼三郎《真田幸村》四本。在读过的这个系列里,最喜欢的是山本兼一《寻访千利休》。

司马辽太郎《新选组血风录》,重庆出版社2014年2月1版1印,购于也闲书局。总阅读量第1403本

新选组外号“壬生之狼”。昨晚从书架上扒下来同系列的浅田次郎《壬生义士传》,继续新选组系列。

脑子空空

三近斋摭录甲编卷一(先秦)》、《三近斋摭录乙编卷一(古诗词五十首)》、《三近斋摭录丙编卷一(易读错字词五十个)》,下午全部编完发给太座打印带了回来。

“感觉我脑子空了一半,摇起来里面晃晃荡荡的。要赶快读书把空补起来。”

“你每次编完教材都会这么说。”

明天开始备课。先重温一遍《六祖坛经》,不知道有没有高中生选这课,所以没办法做更多准备。小学新学期是否需要我上什么课,目前还没消息。不上最好。马上开学,要上什么课也来不及准备。

今晚不看书了,看电影,《燃烧吧!剑》。幕末新选组,冈田准一饰演的土方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