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应试教育

伴读记四 | 应试没问题

女儿的语文课,早上出门前十分钟,讲了一遍六年级课本里选自《孟子·告子上》的《学弈》一则: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下午放学回到家的晚饭前半小时,重温了一遍《学弈》,让女儿写了生字后,补上了这一则的前一句原文,也是我认为课本删掉了的最重要的一句:“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今天的诗,复习和默写的是《关雎》,新学的是《桃夭》。其实《桃夭》也不算新学,女儿在一年级的春天背过,现在是五年级的春天,马上就是六年级的秋天了,小升初考试就来了。

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我从来都认为,不论是“考试”这个词还是这种检验方式,都是中性的,就是检验一下在该学习和掌握到这些知识的阶段,自己是否掌握了,以及掌握得怎么样。但把方式当做目的,那就是本末倒置了。所以,我认为应试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应试教育。

去年的同时间,我在日志里也记了相同的内容,好巧——

《说文解字》:应,当也。应试的应,在我看来就是应当的意思。所以,考试是应该的。检验一个人会不会开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开车;检验一个人能不能、会不会写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让他写作。应试的应,在我看来,还有应对的意思。例如某次重大比赛前的集训,重要考试前的集中学习和复习,以及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评估。所以,我认为应试应是应有之意,应有之试,但如果整个学习阶段甚至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应付、应对考试,这就是本末倒置。并且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一段时间内,一个人类群体高度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往往是错的。

保持记录是一个近距离观察自己的好习惯。没有人会记得谁曾经说过什么,但自己要记得,因为这才是活过。

前两晚,听着上妻宏光的三味线读藤泽周平。一本卡尔维诺的书要十几天才读得完,而一本藤泽周平的世情短篇小说《桥物语》只需要两个晚上——小人物在大时代下,被一两件重要的小事改变了一生的十个故事。每天的日志,或许也就是这样重要的小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