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孟浩然

伴读记廿七 | 孟浩然强颜欢笑

太座读完了《山茶文具店》,“书里店主过的那才是生活啊。我们只不过是活着。”她说,“再给我选一本故事性强一点的。”

“Yes,my queen.”在客厅书架上搜索一圈,先抽出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觉得读这本书应该不会太轻松,又插了回去。选了《张贤亮精选集》放到太座的包里。“据说张贤亮写的东西不错,我还没看过,你帮我鉴定一下。”

女儿的自学课,今晚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课本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朝时,入仕主要是科举、干谒和军功三条路。干谒,即以诗文自荐于位高权重者。是否能通过干谒成功进身仕途,与干谒者的才华和被干谒人的赏识有关,甚至后者的赏识比前者的才华更为重要。孟浩然数次进京赶考皆不中。当时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后官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但最后还是终身未得入仕。

现在把同为唐朝山水田园诗人的孟浩然和王维这对好朋友并称为“王孟”。但在我看来,二人于山于水的境界,判若云泥。孟浩然想入仕而不得,只好寄身山水间,实在是不得已;王维不想做官归于山水间,是心之所致。

越读孟浩然的诗,越觉得他一心入仕而不得,在山水间的强颜欢笑,执念太深;越读王维,越觉出那种入世出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洒脱。

伴读记廿五 | 努力一下不随波逐流

天天带娃翻看《DK博物大百科》,里面的动植物和昆虫图片精美,内容丰富,于是报复性阅读心作祟,又买了DK的《DK科学历史百科全书》和《DK军事历史大百科》。每一本都是比砖头要厚,十几斤重的一巨册百科全书该有的样子。一直以来这种报复心理都被我控制在只针对自己的可控范围内,所以大娃和二娃会不会看不知道,但我会看。如果小时候我能读到这样的百科全书,可能我会成为一名动植物学家工作室的清洁工,或者发展出类似的爱好。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人生也没有,有的时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往事只能回味。

今晚的语文自学课内容,对花卷来说是重温小学的四首,对她闺蜜来说,有一首四年级和一首六年级没学过的新诗。虽然是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诗,但从这四首诗就开始“边塞诗人”和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王孟”了。

王翰(公元687—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与王昌龄同时期边塞诗人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季凌、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讲到“山水田园派”,重温了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和他的《饮酒·其五》。孟浩然的“日暮客愁新”,愁的是什么?全在明天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课本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里。

今天开始新学年的义务教育新生入学登记。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生在填报民办学校时,仅可选择户籍所在地或居住证归属地内的民办学校,不可跨区填报。好像公立学校只能就近入学。情况有点复杂,没怎么弄得清楚,也懒得去一项一项弄清楚。我只觉得这是一种对思想和人身的禁锢,并且不会带来教育的公平,只会导致教育资源更加分配不公的“马太效应”,加剧分化,使发达的更发达,落后的更落后。要怎样就怎样吧,在不可抗力面前,女儿每天的语文自学,就差不多是躺平之前的一点点对冲。人生做不到随心所欲,但至少要努力一下下不要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