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历史

【读书记】二刷东野治之《遣唐使》

日本于公元600年(推古天皇八年、隋开皇二十年)首次派出遣隋使,至838年最后一次派出遣唐使,之间经历两百多年。隋朝于581年建立,隋恭帝杨侑于618年禅让天下给唐朝皇帝,遣隋使只派遣了四次(一说六次),作为遣唐使的先驱,其重要性不可忽略。

遣唐使时代日本摄取的唐朝文化极其系统,侧面反映了这就是日本文化形成的必要条件。唐朝文化对日本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原因在于日本接纳文化的时期与国家及自身文化形成时期吻合。甚至可以说,没有唐朝文化的接触,就没有古代日本的形成。日本接纳这个新文化所需的时间短暂到令人吃惊。七世纪中叶后,倭国即使派出了遣唐使,但文化尚受中国南北朝文化的强烈影响,可仅仅不到五十年,日本就完成了向唐朝文化的高度靠拢,几乎可以与江户开幕明治文明开化期间发生的变化相匹敌,速度也几近相同。然而,遣唐使时代的变化发生于一千多年前,可以说远比明治时代的西欧化更为急遽。

二刷东野治之《遣唐使》,目的在于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来看隋唐这段历史。

母语力

出国留学中心负责人S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出了2022年6月的 AL戏剧、英文文学、历史的考试大纲试卷、答案还有考官报告,说:“大家感兴趣可以研究看看。如果我们能(在现已开设学科基础上)搞起来,那真的是贵阳的国际课程圈顶配啦!AL的历史,豆哥可以借助翻译器浏览看看,我们不一定开,但是可以看看国外课程的高中历史大概要求是个什么水平。”

借助翻译插件,AL的历史考纲、试卷和答案,大概看了个五五六六。有几个感受:

1、考试的范围、答题的要求,甚至要考的题目都很明确,便于教与学把握重点,但并不代表这个考试就变得容易了。

2、考的不是通史,也不是对年代和事件的简单记忆,而是基于地理常识,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建立认知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的能力。也就是文史地综合的“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的历史观点性文章的写作。

3、对书面表达的规范性要求较高。在评分标准中,是否得分似乎是根据拼写、标点符号、语法的质量来判断,并且表达的含义应是清晰、准确,不含糊的(或许这项指的是“卷面分”?)。

4、需要学生有一定量的学术阅读量和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从四份试卷中的题目来看,要拿到理想的分数,除了教材(如果有的话),我脑子里一看到这些题目就弹出来至少10本以上的必读书。

5、对英语读写的要求比较高,阅读至少是要能读懂英文原版历史大众读物的水平,写作至少是能在规定时间内能独立完成一篇小论文的水平。

这个学期第一次尝试同时教七到九年级文史地三个学科,期末的文史地跨学科综合测评算是误打误撞向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尝试。以当前现状,如果我的任教学科不调整,仍然保持文史地三科,以达到AL考试应具备的素养为教学方向,三年后一路跟随的学生应能具备这个母语能力。如果有学生确定出国留学方向而不是国内应试,如果有AL历史中文版教材,我觉得我再努力一把,是有成为AL历史中文助教的可能的。

最后,我仍然坚持,是否能拿到AL高中历史测评比较理想的成绩,打底的还是中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也就是我的那个观点——语文不好,科科不好。这个“语文”不是狭义上的语文学科,是基于母语的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和地理的知识性基础、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分析、理解、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和素养。这个是不是可以简称为“母语力”?

我竟还留在这世间

坐在三近斋一角,我的办公桌前,耳机里播放的是“一奏器乐派”的《敌众》专辑。

整个中学部的三十名学生,这两节课都集中在这间最大的,但与标准教室比起来仍小了一圈的教室里上生涯规划课。

课堂上,他们在进行一个类似我做你猜的游戏,用动作告诉别人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份什么职业。由于戴着耳机,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看着他们欢乐的表情和动作,在耳机里《智深舞》的包裹下,这样的错位是真实的吗?或这才是真实?

我45岁了。一路花了很多精力,浪费了很多时间,踩了很多坑,犯了很多错误,也收获了很多别人不会收获的经验。现在我每周要上的课有七、八年级的历史课、跨度从六至九年级的语文课、出国留学预备班的中文经典课、整个中学部的游学课,还有摄影和历史两个学生社团以及担任两个学生的导师。

每天要说很多话,要回答很多“为什么”:为什么他可以那样做而我们不行,为什么是这样不是那样,为什么这个字读这个音而不是以前老师教的那个音,为什么历史上会发生这次战争、鸦片战争真的是为了鸦片吗……我知道能够提出问题在人生当中很重要,尤其是敢于问“为什么”。因为只有能发现问题,才有可能去解决问题。但每天,我就是想把手上的事情完成。完成那一刻我就挺开心。至于它能不能导向什么结果,我不知道,并且我也没有精力去关心了。

我现在,只想专注做一件事,读一本书,写写字,听听音乐唱唱歌。我也要去追问一些“为什么”。最近常常在思考,我竟还留在这世间,是为了什么?

波斯帝国、斗战胜佛、太平天国

下周,各科要进行本学期的第一个六周测评。周五放学前,在学生群里发布了测评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语文三班除了惯常的日常过程性评估、课堂上包含背诵和古诗词飞花令的口试,还有笔试。这次的笔试要求学生完成《波斯简史》。要完成这篇两千字的文章,测评的是学生文史地三个学科的资料收集、阅读、整理、分析、编辑和写作的文科综合能力。提交文章的截止时间是3月22日8:30。

出国留学预备班的笔试题是一个问题: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时是青少年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非仔细阅读《西游记》不可。

七年级历史,测评范围为上册第一、二两个单元从古人类到百家争鸣共8课的内容。八年级历史,测评范围为上册第一单元共3课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内容。这个学期上半期重新梳理上册内容,下半期讲下册内容。

昨天,二手旧书“lonely planet”系列旅行指南的《四川和重庆》到了。翻书、网上查资料,疫情三年,不知道现在旅游目的地食宿行都是什么情况。

佩索阿的职业是里斯本(葡萄牙)一家小公司的会计,整天默默工作,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平时很少出门,在成年后的30年中几乎没有离开里斯本。他认为: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而是我们自己。

经历历史

怎么写今天的日志?一个人的表达,可以分为: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4种。观点、立场和信仰各异,就会有各种解读。就记录好了。

一、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天眼新闻”:9月3日,记者获悉,贵阳辖区高速收费站开始进行疫情防控管制,车辆不进不出,出站车辆劝返。解封时间待定。

二、、新华网贵阳9月17日电(记者向定杰、吴思)“我们将根据专家组综合研判,进一步优化后续防控措施,集中优势兵力,加快锁定传染源,迅速围住、捞干、扑灭疫情,决战决胜社会面清零。”在17日举行的贵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何成江表示。

三、中国日报网9 月 17 日下午,记者从贵阳贵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 第十七场 ) 获悉,9月16日0-24时,全市新增确诊病例8例、无症状感染者8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5例、无症状感染者833例。

疫情期间,阳性感染者和密接人员的转运和隔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贵阳市疫情防控现场处置省市联动指挥部隔离转运组副组长、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汪杰就目前全市转运和隔离酒店安排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并表示将全力提供好保障服务、规范管理,把社区传播的风险阻断。

对阳性病例的转运,贵阳市级统筹调配全市34个负压车予以支持保障;对密接人员的转运,市交委常态准备20个旅游大巴车40名驾驶员,并储备200辆旅游大巴车可随时调度使用,确保运力支撑。

其中,对市外转运工作,贵阳市专项制定了《贵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人员大规模异地转运工作方案》,明确了“一案一专班”和“点对点全程闭环”组织转运原则。对转运条件、转运准备、转运途中、转运流程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市外大规模异地转运精准、有序、高效、安全。目前,已市外转运7396人,正在转运2900人。

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道路旅客运输公司安全管理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0]210号)限定:夜间在道路途(高速公路、混合道路)行驶的客运车辆凌晨2点至5点必须就近停靠在安全地带,落地休息,行驶员要及时提醒车上旅客不要随意走动,照看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如有需求及时联系行驶员等。

五、人民网:9月18日2时40分许,黔南州三都至荔波高速三都段发生一起客车侧翻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相关部门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救援。截至18日17时,事故造成27人不幸遇难,20人受伤正在救治。据悉,事故车辆为贵阳市涉疫人员隔离转运车辆。

今天(9月18日)凌晨5点不到,防护服就又开始用大喇叭喊去做核酸。这是封控17天的第九次核酸。

太座陪二娃午睡时,花卷听见无人机再次飞过的声音,问我无人机会不会听见她和我的对话,我说如果有人想听的话,不一定是通过无人机,但这没有必要,因为我们都是无足轻重的无名之辈。想起看过的电影《窃听风暴》。她和我讨论客车侧翻事故(老小六口人封闭在家,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刚满两岁,没有办法不去谈论这件事)。我说我知道的信息和你听到的一样,没有多一个字。书本上的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和书本上的历史的不同的是,我们活在的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就是历史。除了谈论它,我们还应该去思考的是:这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展成现在这样?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怎么做……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黑格尔《历史哲学》)

听蛩断续吟

封控居家第十六天。昨天和今天,凌晨五点就被防护服的大喇叭喊起来去做核酸,今天还来按了门铃。已经第八次核酸了。昨天又送了一包蔬菜来,五六天是不缺菜了,但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意味着短时间不会解除封控。

五十年,一百年,五百甚至一千年后的历史书上会怎么记载这段历史?我很好奇。因为那时候很多秘密都已不是秘密,很多信息都已公开,就像我们现在研究宋元明和晚清、研究犹太史、一战史、二战史(我书架上是不是还缺一套《清史稿》?)。

困顿在家,还好有看不完的书。翻完毛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书名与当下现实完美契合。但我还是不喜欢毛姆。应该余生都不会再碰毛姆。

网课第二周结束,效果不佳。老师当不好直播间的主播的原因大概是不知道怎样将知识物品化和商品化;而主播不会想当老师的原因大概正好相反?

自从大前天出了一个继续加强管控的通知,明明住满了人的小区里却一个人也看不见。刚封控的两天,隔壁单元五楼的“K歌之王”一家的歌声还时不时在楼栋间飘荡;现在只要防护服的大喇叭不响,不论白天晚上,小区里都能“听蛩断续吟”,还好,桂花香。

课间的闲翻书

“大众消费、大众文化,也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过程。这使人类对物品的依赖愈加严重。强大的物品体系让贫富差距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大,人类社会开始陷入一个极端不安的环境。而现代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该如何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物品体系中,整理出一个全新的秩序。”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读毕宫崎正胜《身边的世界简史:腰带、咖啡和绵羊》,这个学期我的课程必读书,十月购于也闲书局。一本十二万七千字的世界简史,其“简”的程度,正适合一名中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世界简史的理解。

上周末,也闲书局举办了周之江的新书《逛吃贵州》签售。我请书局的某老师帮我买了一本签名本,只是为了支持书局。

枕边的书,几十本堆垛如山,起床随手捞了两本塞进书包,课间可随便翻翻。一本据周叔弢藏宋刻《四部丛刊》影印本《寒山子诗》,一本沈迦的《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

曾经努力过

一位北大学生,黄昏时分,打北河沿走回沙滩。一辆汽车飞也似的从身边驶过,溅了他一裤泥水点子。心里立即充满着焰腾腾的怒火,一直到宿舍仍未有半分减弱。一走进宿舍门,他就大声地对正在埋首伏案的两位同学嚷着:“坐汽车的人都该枪毙!”

这晚他们都没怎么睡,几个人从贫富的悬殊谈到阶级的分化,以及国家是如何被“汽车阶级”所败坏。隔日,咒骂汽车的人把这些思考和讨论的结果写成了一篇札记,发表在北大学生自办的一个刊物上。文章里,他再次重复着那句充满怒气的话:“坐汽车的人都该枪毙!”

刊物名字,叫《新潮》。文章作者的名字,叫傅斯年。

“五四”是北京大学等新式高校培养出来的现代知识分子第一次现场参与国家事务,是他们与政治的初恋……用北大领袖罗家伦的话说,这次游行的目的是在“唤醒民众”,而不是发动暴力革命。

清华学校的学生离城远,没有能参加5月4日当天的行动,不过,他们很快参加到北京高校的罢课游行行列中,而且,比别的学校更激进,曹汝霖的小儿子在清华读书,立即被驱逐出校,宿舍物品打得粉碎……一位清华学生目睹游行的清华学生焚烧挡路汽车、捣毁张宗祥之子(那是他的舍友)床铺等举动中发现了“群众心理的可怕”,从而一生与激进的思想绝缘。

三十年后,写文章骂汽车的傅斯年和目睹掀翻汽车的梁实秋都到了台湾。傅斯年创办了台湾大学,一年后猝死。梁实秋在台湾师范大学当教员,平平安安地活到了八十五岁。

以上关于“五四”的内容,综合自杨早《说史记》中《五四》和《汽车》两篇。这一百多年过去了,也没有看到民众有被唤醒过的迹象。对我来说,“五四”到底只是一个知识分子曾经努力过的象征而已。“历史教科书的功能之一,就是将原本偶然的事件说成必然,原本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原本多义的事物说出本质,终于将历史变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相较于历史教科书,杨早在《说史记》的新版序言里说这本书在“事件和情节必须有史料记载”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历史想象力”,“用小说法,而以记史”。

读罢《说史记》,猜杨早的《野史记》也大概如此,就不再读了。或许《民国了》无事可以看看。都是晚清民国史,与喻血轮的《绮情楼杂记》和大华烈士(简又文)的《西北东南风》比,《说史记》胜在“历史想象力”,但弱在“小说法”。杨早写的是历史故事,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故事。喻血轮写的是眼见耳闻,时代之下,其中浮沉的个体,都是传奇,这经历就是“小说法”。

书架上还有上下两册黄濬的《花随人圣庵摭忆》。黄濬多次向日本人传递抗日战场军事部署和蒋介石出行机密,差点使蒋死于日军之手。设局抓住黄濬及其长子黄晟和十余同党的,是有“现代中国宪兵之父”之称的贵州省安顺人谷正伦

《历史:地图上的世界简史》一本包装精美的垃圾书

我收回昨天对谢志曈译的杰弗里·瓦夫罗《历史:地图上的世界简史》这本书的评价

截止今天,豆瓣上这本书有88人读过,50人在读,给出评分的有105人,综合评分6.3分。考虑到读过这本书的88人中,像我一样认真读过的应该不会超过8人;给出评分的105人中,刷书评的“书托”至少有10人(给出满分并且短评、书评满是溢美之词的新注册用户尤其可疑),这本书目前的评分还是高了,预计最终会在4.5上下。

这本书在翻译上一塌糊涂,甚至校对也大面积翻车,大量的翻译语句不通和重复啰嗦让我怀疑翻译者“谢志曈”其实只是理工大学出版社找的某个“机翻”者的假名。

早上七点,我从昨天读到的第一百零八页“伯罗奔尼撒战争”继续开始时,之前的错误率和让人莫名其妙的话出现的频率还勉强能够忍受。“一百万字,出错率稍微多一点点也还是能忍受吧?!”我在心里安慰自己。还在最后的环衬页写:“满分五星,给这本书三星的综合评分。给作者驾驭这宏大题材的能力一星;给地图、图片的印刷质量一星;给装帧设计一星;翻译不佳,扣一星;校对还可以再仔细点,扣一星。”

往后又读了几十页,错误越来越多,我又在环衬页写了:“这么好的书,为什么不选一位能与之匹配的翻译者?责任编辑有通读过这本书吗?没有吧?!”

最后读到二百六十九页,我放弃这本书了。在环衬页写:“读不下去了。错误、漏字、语句不通、译文莫名其妙至少超过两百处。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绣花枕头”书,精美的装帧里是一团糟的译文。综合评分最多也就一星半,一星给印刷、装帧,半星给可能还不错的原著。”

抄列出以下几句书中原句,以证这本书译文的糟糕:

《旧约全书》的描述使犹太地区反抗巴比伦统治,及他们的人民和耶路撒冷地区的遭遇,远比其他故事更为人所知。(P.93)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远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巴比伦城,并攻占了巴比伦城。(P.98)

波斯军队由步兵、战车和骑兵组成,统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其军队成员复杂构成。(P.99)

罗马开始从一个危机滑向另一个危机,甚至面临奴隶起义重大的挑战。(P.139)

410年,罗马被第一次浩劫。(P.160)

441年—453年,匈人军队在阿提拉的率领下袭击西罗马,后来在哥特人的帮助下被埃提乌斯击退。(P.165)

在基督教的影响下,罗马世界政治上发生变化。(P.190)

尽管佛教摒弃了《吠陀经》的权威,但后来从吠陀文献中借用了业报和与轮回的双重思想。(P.196)

来自各地的异域珍奇纷纷涌入杭州市场,为皇宫和政府各部门提供商品及服务的交易超过100宗。(P.243)

用以支撑丹麦国力的,是筑有防御工事的各种贸易的经济活动,诸如日德兰半岛东南端的海泽比和西海岸的里伯。(P.258)

图卢兹的雷蒙德四世接受教皇乌尔班二世的祝福。他第一批响应教皇乌尔班夺回耶路撒冷号召的人之一。(P.269)

还有“公元378年,哥特人暴乱,在阿德里安堡战役中战胜罗马军团,但于383年被制服。”这样“公元XX年”和“XX年”时隐时现的不统一或被“弄丢”的“公元”不下一百处。

根据2019年3月1日起施行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差错率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差错率在1/10000以上5/10000以下的,出版单位必须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差错率在5/10000以上的,出版单位必须全部收回。这本书的差错率,绝对是编校质量不合格的,但现在还在各种公众号上投放软文,我就是在某公众号上读到软文入手的。定价二百九十八元,以不到定价五折的一百三十九元购入,现在我觉得它应该只值十八元——称重的价格。

补记新旧书四种

上周三去医院复查肝肾功能,检查结果一切正常。顺路去城中村里的索骥书屋淘书,淘得旧书三种。

《且介亭杂文末编》《中国小说史略》,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三年浮雕版(白色封面印鲁迅浮雕像)《鲁迅全集》二十四种中两种。,几无翻阅过的痕迹,有霉点,八五品自然旧。回到家盖章插架,看到架上《且介亭杂文末编》已有,买重了。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买的书来不及读,往往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俞平伯《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共辑录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本、乾隆己卯冬月脂砚斋四阅评本、乾隆庚辰秋脂砚斋四阅评本、乾隆甲辰菊月梦觉主人序本、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本五个本子的评语。中华书局一九六零年二月新一版,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印,印数三千一百册,正体(繁体)竖排,四十一万两千字,五百四十一页。上下书脊破损,扉页有“贵阳市文化局图书资料”繁体红色方章一枚。内页是一种少见的轻软有如布匹细密经纬线暗纹的纸张,因年代久远发黄,捧在手中翻阅,手感非常舒适。可惜时间不够用,每天没有几个小时拿来读书。多好的书,不读好可惜。

有微信订阅号促销杰弗里·瓦夫罗《历史:地图上的世界简史》,似乎还不错,以不到定价五折的一百三十九元购入。上周收到,拆封顿感物超所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二〇二〇年九月一版,二〇二一年三月七印,是的,在二月买到三月印的书。一百万字,超过二百四十张清晰地图,一千多张高清图片,九百一十五页,近七厘米厚,手握一册的厚重感,感觉这才是历史书应该有的感觉。随书还赠送了听书卡,扫描二维码即可用手机随时收听,正好作为女儿的睡前故事。一周下来,断断续续读了九分之一,在这么有限的篇幅里要讲清楚从宇宙之初到现在的历史,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但要有扎实的历史基础,更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才不至于让人一读就弃。译者谢志曈显然在这两方面都功力不够,也可能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理工”文风,于是文本整体缺乏人文的温度和柔软度,偶尔还有较明显的“硬翻”甚至像是“机翻”的词不达意,语句不通。虽然这本书目前在豆瓣的综合评分为六点三,但它仍然是一本比大多数历史书有趣、好看的历史书——我相信问题出在翻译,而不是原著上。如果是一位更有人文内涵的译者,这本书豆瓣评分应该能到八分以上。